定量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训练题1.某助熔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是两种常见钠盐的混合物,其中一种组分是NaCl。
为确定另一种组分X及其含量,甲、乙两个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1)取适量样品,注入装置A中,测定组分X的化学式。
①甲组用图Ⅰ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相应实验现象,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②乙组只用图Ⅰ中装置A和C进行实验,得到与甲组相同的实验结论,则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溶液应换为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组分别用以下方法测定组分X的含量。
①甲组用装置A和图Ⅱ中所示的部分装置(可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请选择必要的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装置A后接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
完成一组实验,除样品的质量外,还需测定的实验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组用酸碱滴定法测定X的含量。
准确称取两份样品,滴入少量水润湿后,分别加入0.200 0 mol·L-1的盐酸40.00 mL,加入2滴酚酞作为指示剂,用0.200 0 mol·L-1的NaOH 溶液滴定过量盐酸至终点,实验数据列于下表中。
Ⅰ.滴定过程中选用的滴定管是________________。
Ⅱ.滴定至终点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样品中X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组测得的X含量比实际值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填字母)。
A.用NaOH溶液润洗滴定管B.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液面刻度C.滴定时少量溶液溅出锥形瓶D.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部分出现气泡解析:(1)①与盐酸反应得到的气体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为CO 2,则该助熔剂中含有Na 2CO 3或NaHCO 3,由于NaHCO 3受热易分解,热稳定性较差,所以X 是Na 2CO 3。
②乙组只用装置A 和C 即可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说明反应过程中只有CO 2生成,则分液漏斗中应盛装稀硝酸,以排除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的影响。
(2)①测定原理应为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使Na 2CO 3完全反应生成CO 2,干燥后用碱石灰吸收,称量盛碱石灰的干燥管实验前后的质量,二者之差即为生成的CO 2的质量。
②NaOH 溶液应盛在碱式滴定管中,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两次滴定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 mL ,则样品消耗盐酸n (HCl)=0.200 0 mol·L -1×0.04000 L -0.200 0 mol·L -1×0.020 00 L=0.004 mol ,n (Na 2CO 3)=12n (HCl)=0.002 mol ,则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0.002 mol×106 g·mol -10.320 0 g×100%=66.25%。
③滴定时,滴定管必须用标准溶液润洗,不会造成误差,A 项不符合题意;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液面刻度,使所读数值偏大,则样品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小,最终结果偏小,B 项不符合题意;溶液溅出锥形瓶,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样品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大,最终结果偏大,C 项符合题意;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部分出现气泡,会造成盐酸所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偏小,则样品消耗盐酸的体积偏大,最终结果偏大,D 项符合题意。
答案:(1)①Na 2CO 3 ②稀硝酸 Na 2CO 3和Na 2SO 3(或NaHSO 3)分别与稀硝酸反应,装置C 中的实验现象不同(2)①e,f ,d ,c ,d(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盛装碱石灰的干燥管实验前后的质量 ②Ⅰ.碱式滴定管 Ⅱ.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Ⅲ.66.25% ③CD2.(2019·天门模拟)工业用氧化铝与焦炭在氮气流中加强热制备氮化铝(AlN),氮化铝样品中含少量Al 4C 3、C 、Al 2O 3杂质。
某实验小组拟测定a g 氮化铝样品中Al 4C 3含量并探究甲烷与氧化铜反应的氧化产物为CO 2。
已知:(Ⅰ)AlN、Al 4C 3都能与水反应,分别生成NH 3、CH 4。
(Ⅱ)CH 4还原氧化铜:CH 4+4CuO=====△4Cu +CO 2+2H 2O 。
(1)装置连接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按气流从左至右)。
(2)写出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lN 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l 4C 3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下列操作步骤:①缓缓向A 中通入一定量的N 2。
②称量B(酒精灯、木块和铁架台除外),按顺序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样品放入烧瓶中;③点燃B 处酒精灯;④再次称量B ;⑤从分液漏斗中缓慢滴入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⑥再次缓慢通入一定量的N 2。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操作③与操作⑤顺序颠倒, 将导致测得的Al 4C 3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设计实验证明A 中有NH +4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测得B 中固体质量减少b g ,则样品中Al 4C 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100%。
(6)通过测定C 中生成BaCO 3的质量可以确定甲烷与氧化铜反应是否有CO 生成。
实验完毕后,测得B 中固体质量减少b g ;对C 中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当m (BaCO 3)=________g 时(用含b 表达式表示),表明氧化产物只有CO 2。
解析:(1)A 装置中样品与稀硫酸反应产生NH 3和CH 4,NH 3溶于A 中的水溶液中,从A 中出来的气体有CH 4和水蒸气,经过D 装置碱石灰的干燥得到干燥纯净的CH 4,通入B 装置中与CuO 反应生成CO 2,再将产生的CO 2气体通入浓Ba(OH)2溶液,Ba(OH)2溶液变浑浊,故正确的顺序为A 、D 、B 、C 。
(2)AlN 和稀硫酸反应,可以先考虑AlN 与水反应生成氨气和氢氧化铝,然后氨气和氢氧化铝再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硫酸铵,再将两个方程式相加可得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N +4H 2SO 4===Al 2(SO 4)3+(NH 4)2SO 4;同样的道理可得Al 4C 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 4C 3+6H 2SO 4===2Al 2(SO 4)3+3CH 4↑。
(3)组装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加入试剂,同时称量B 的质量,然后向A 中通入N 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对实验的干扰,然后点燃B 处酒精灯,再用分液漏斗放出稀硫酸,产生气体发生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再通入N 2,将CH 4完全赶入B 中反应,并将产生的CO 2气体全部排入浓Ba(OH)2溶液中,冷却后再称量B 的质量,所以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②①③⑤⑥④;操作①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对实验的干扰;若操作③与操作⑤顺序颠倒,在未加热下CH 4不会与CuO 反应,而导致CH 4的量损耗,从而所测Al 4C 3质量分数偏小。
(5)B 中固体质量的减少就是CuO 中O 元素的质量,所以O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b 16 mol ,所以CuO 的物质的量也为b 16mol ,根据CH 4+4CuO=====△4Cu +CO 2+2H 2O 可知CH 4的物质的量为CuO 的物质的量的14,即CH 4的物质的量为b 64mol ,所以Al 4C 3的物质的量为13×b 64 mol =b 192 mol ,其质量为b 192 mol×144 g·mol -1=144b 192g ,Al 4C 3的质量分数为144b 192 g÷a g×100%=3b 4a×100%。
(6)当CH 4的氧化产物只有CO 2时,根据方程式和第(5)问可知CO 2的物质的量为CuO 的物质的量的四分之一,所以CO 2的物质的量为b 64 mol ,则生成的BaCO 3沉淀的质量为b 64 mol×197 g·mol -1=197b 64g ,故当m (BaCO 3)=197b 64g 时,CH 4的氧化产物全为CO 2。
答案:(1)ADBC(2)2AlN +4H 2SO 4===Al 2(SO 4)3+(NH 4)2SO 4Al 4C 3+6H 2SO 4===2Al 2(SO 4)3+3CH 4↑(3)②①③⑤⑥④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对实验的干扰 偏小(4)反应完毕后,取少量A 中溶液于试管,滴加浓NaOH 溶液,加热;用镊子夹一块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正上方,试纸变蓝色,则说明A 中有NH +4,否则没有NH +4(5)3b 4a (6)197b 643.氢化铝锂(LiAlH 4)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
某课题组设计实验制备氢化铝锂并测定其纯度。
已知: 氢化铝锂、氢化锂遇水都剧烈反应并产生同一种气体。
Ⅰ.制备氢化锂选择图1中的装置制备氢化锂(有些装置可重复使用):(1)装置的连接顺序(从左至右)为A→________________。
(2)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点燃酒精灯前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制备氢化锂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Ⅱ.制备氢化铝锂1947年,Schlesinger 、Bond 和Finholt 首次制得氢化铝锂,其方法是使氢化锂与无水三氯化铝按一定比例在乙醚中混合,搅拌,充分反应后,经一系列操作得到LiAlH 4晶体。
(4)写出氢化锂与无水三氯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