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


二、流行病学
自然宿主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流行季节
自然宿主
由于钩端螺旋体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尤其在气候 温暖、雨量充沛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而且其动物 宿主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均可感 染,就给该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国外已从170多 种动物分离到钩端螺旋体。我国的储存宿主也十 分广泛,已从80多种动物中分离到,包括哺乳类、 鸟类、爬虫类、两栖类及节肢动物,其中哺乳类 的啮齿目、食肉目和有袋目以及家畜是我国的主 要储存宿主。
传染源
钩端螺旋体可以在宿主肾脏中长期存活, 经常随尿排出污染水源而成为该病的传 染源。我国南方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的 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和食虫类。鼠类感染 后,多呈健康带菌,带菌时间可长达数年, 是本病自然疫源的主体,加之感染后发病 或带菌家畜,就构成了自然界牢固的疫源 地。猪是北方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 源,也是南方洪水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 重要宿主。
亚急性感染
亚急性感染以发热、厌食、呕吐、脱水和饮欲增加为主 要特征。病犬黏膜充血、淤血,并有出血斑点。干性及 自发性咳嗽和呼吸困难的同时,可出现结膜炎、鼻炎和 扁桃体炎症状。由于肾功能障碍,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耐过亚急性感染病犬,肾功能障碍症状,通常于感染发病 后2~3周恢复。有的病犬由于肾功能严重破坏,亦可出 现多尿或烦渴等症状,发展为尿毒症的犬,出现呕吐、 血便、无尿、尿臭级脱水等。如侵害肝脏,15%的患犬 出现黄疸。严重病犬于5~7天死亡。
流行季节
本病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夏秋季节 为流行高峰,冬春季比较少见。雄犬发病 较多,幼犬容易发病,症状也较严重。饲养 , , 管理好坏与本病发生有密切关系,如饲养 密度过大、饥饿或其他疾病使机体衰弱 时,均可使原为隐性感染的动物表现出临 床症状,甚至死亡。
三、症状
本病潜伏期5~15天。严重病例往往突然发病。 动物感染钩端螺旋体后的临床症状,取决于患 病动物的年龄、免疫状态及病原的毒力。 急性感染 亚急性感染
常用柯索夫氏培养基或捷氏培养基培养钩端螺旋体,培养基中应加 入一定比例的灭能血清(常用5%~20%兔血清),接种后置25~30℃, 每隔5~7天用暗视镜观察1次。初次分离时,往往需较长时间,有的 甚至长达1~2个月。 也可用病料直接接种或以钩钩端螺旋体培养物接种实验动物。常用 动物有全地鼠(体重约50g)对许多血清型钩端螺旋体都很敏感。幼 龄豚鼠(体重小于150 g),对致死型钩端螺旋体血清型敏感,动物一般 3~5天后出现症状,表现为行动迟缓,食欲下降,1~2天后出现黄疸(眼 结膜、耳部及趾部皮肤发黄),死前体温下降。临死前扑杀,观察病变, 检验菌体和接种培养基,通常肝及肾含大量菌体,易于培养。接种病 料后体温不上升的动物亦要于接种3~5日后采血,并每隔两天培养1 次,如此2~3周。剖杀后的动物取血清做血清学检验,肝、肾做细菌 分离,并要以同一种动物连续盲传3代,仍为阴性者方可判为阴性。应 注意的是,接种病料后的试验动物要严格管理,排出的粪便及时收集, 彻底消毒,以防污染环境、实验器具和传给工作人员。
一、病原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独特的微生物,具有庞大的群 体,迅速的繁殖能力和旋转能力,分致病性和非致 病性两大类,二者的一般微生物学特性相似。菌 体纤细,螺旋紧密缠绕,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大 小长短不一,一般长4~20µm,平均6~10µm,宽 0.1~0.2µm。全长有12~24个螺旋,每个螺旋宽 0.2~0.3µm。可以通过0.1~0.45µm的微孔滤器。 革兰氏染色阴性,但很难着色。姬姆萨染色呈淡 红色。Fontana镀银染色法着色较好,菌体呈褐色、 棕褐色。
六、预防
消除带菌排菌的各种动物(传染源),包括对犬群定期检 疫,消灭犬舍中的啮齿动物等; 其次是消毒和清理被污染的饮水、场地、用具,防止疾 病传播; 进行预防接种,目前常用的有钩端螺旋体的多联菌苗, 用于犬的包括犬钩端螺旋体和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 二价菌苗以及流感伤寒钩端螺旋体和玻摩那钩端螺旋 体的四价菌苗,通过间隔2~3周进行3或4次注射,一般 可保护1年。此外,做好灭鼠工作,减少该病的传播机会 及接触病犬、病猫的人员搞好个人卫生防护工作,也 很重要。
五、治疗
青霉素、双氢链霉素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青霉素 40000~80000IU/kg体重,每天1次或分为2次肌肉注射, 但不能杀灭肾脏内的病原体;链霉素可杀死肾脏的病 原体,双氢链霉素10~15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 次。一般可先应用青霉素5天,待肾脏功能逐步恢复后 改用双氢链霉素再用5天,如此可避免患犬长期带菌和 排菌。表现尿毒症候时,5%或10%葡萄糖静脉滴注, 速尿2~4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 肝功能异常的犬,用维生素B1100~200 mg口服,维 生素B120.1~0.2 mg肌肉注射,谷胱甘肽100~300mg 口服或静脉注射,每日一次。 同时,对于脱水严重的患犬应补液;腹泻时可给以收敛 剂;口腔发生溃疡时,可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再涂以 碘甘油。
急性钩端螺旋体感染
急性钩端螺旋体感染表现为严重的钩端螺旋体 血症。初期症状为发热(39.5~40℃),震颤和广 泛性肌肉触痛。尔后出现呕吐、迅速脱水和微 循环障碍,并可出现呼吸迫促,心律快而紊乱,毛 细血管充盈不良。由于凝血机能不良及血管壁 受损。可出现呕血、鼻出血、便血、黑粪症和 体内广泛性出血。病犬极度沉郁,体温下降,以 致死亡。
第四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四节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多种动物(包括人)和 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形 式,主要有发热、黄疸、血红蛋白尿、出 血性素质、流产、皮肤黏膜坏死、水肿 等。本病在世界大多地区均有流行,尤其 热带、亚热带地区多发。
第四节 钩端螺旋体病
病原 流行病学 症状 诊断 治疗 预防
口腔黏膜黄染
四、诊断
急性、亚急性病例,临床症状较明显,根据发热、 黏膜黄疸及出血、尿液黏稠呈黄色等,结合剖 检时肾及肝不同程度的损害和流行病学特点, 可做初步诊断。慢性病例,由于症状不明显,病 变亦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确诊时,应结合下 列检验进行综合诊断。 微生物学检验 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学检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播途径
钩端螺旋体主要通过动物的直接接触,经皮肤、 黏膜和消化道传播。交配、咬伤、食入污染有 钩端螺旋体的肉类等均可感染本病,有时亦可 , 经胎盘垂直传播。直接方式只能引起个别发病。 间接通过被污染的水感染可导致大批发病。某 些吸血昆虫和其他非脊椎动物可作为传播媒介。 患病犬可以从尿液间歇地或连续性排出钩端螺 旋体,污染周围环境,如饲料、饮水、圈舍和其 他用具。甚至在临床症状消失后,体内有较高 滴度抗体时,仍可通过尿液间歇性地排菌达数 月至数年,使犬成为危险的带菌者。
血清学检验
常用微量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前者是诊断钩端 螺旋体的标准方法。由于钩端螺旋体抗原的复杂性,有 必要以多种抗原检验同一份血清。一般初步诊断后应 尽快取第1份血清,2~4周后取第2份血清,后者比前高 出4个滴度时,就可基本上确诊为钩端螺旋体感染。据 介绍,双份血清法的准确率约为50%,若第2份血清1~2 周后再取第3份血清检验,准确率一般可达100%。补体 结合反应法虽操作复杂,但由于受钩端螺旋体血清群 (型)的交叉反应限制较小,对于诊断来说就更有价值,尤 其是慢性患犬的诊断就更有意义。另外还可采用IFA、 ELISA等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
亚急性感染
由出血性黄疽钩端螺旋体引起的犬急性或亚急性感染,常 出现的症状还有黄疸。由于肝脏炎症,引起肝内胆汁郁积, 可使粪便由棕色变为灰色。有的犬则表现出明显的肝衰 竭症状,出现体重减轻、腹水、黄疸或肝脑病。有的病犬 由于肾脏大面积受损而表现出尿毒症症状,口腔恶臭,严重 者发生昏迷。有的病例发生溃疡性胃炎和出血性肠炎等。 临床上,大部分感染钩端螺旋体犬仅表现亚临床感染或取 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血清学检验表明,猫体内含有抗多 种血清型钩端螺旋体的抗体,往往临床症状较温和,剖检仅 见肾和肝脏炎症。病理变化病犬及病死犬常可见黏膜呈 黄疸样变化,还可见浆膜、黏膜和某些器官表面出血。舌 及颊部可见局灶性溃疡,扁桃体常肿大;呼吸道水肿,肺呈 充血、淤血及出血变化,胸膜面常见出血斑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