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防火设计部分毕业设计指导书模板

建筑防火设计部分毕业设计指导书模板

建筑防火设计部分毕业设计指导书
一、建筑防火设计部分
1、建筑设计
本次设计涉及的建筑使用类型包括: 地下车库、商场及超市、银行、饮食行业、休闲娱乐场所、宾馆、写字楼等。

通用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制图的标准: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相关专业规范: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定》、《办公建筑设计规范》、《旅馆建筑设计规范》、《商店建筑设计规范》、《饮食建筑设计规范》、《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设计时根据建筑的平面形状和使用功能合理进行功能分区。

比如地下室, 涉及的功能包括停车场、设备间、人防工程。

建筑设计包括建筑使用部分和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使用部分是指各类建筑物中的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

主要使用房间是建筑物的核心, 由于它们的使用要求不同, 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建筑物。

如生活用房间: 起居室、卧室, 工作学习用房间: 如办公室、教室; 公共活动房间: 如营业厅、剧院。

辅助使用房间是为保证建筑物主要使用要求而设置的, 与主要使用房间相比, 则属于建筑物的次要部分, 如公共建筑中的卫生间及其它服务性房间。

交通联系部分是建筑物中各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室内与室外之间联系的空间, 如各类建筑物中的门厅、走道、楼梯间、电梯间等。

( 这部分的设计能够参考上述规范来设计)
这里应注意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的要求; 门窗的大小和位置, 应考虑房间的出入方便, 疏散安全, 采光通风良好; 房间的构成应结构布置合理, 施工方便, 有利于房间之间的组合。

注意布置消防水池和相应的设备间。

2、防火设计( 列出的细节部分请查阅相关规范中的条文规定)
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98( ) 》
( 1) 判断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从而确定主要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等级;
( 2)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局, 因为给出的图纸资料未涉及到周围建筑, 故不必进行防火间距的设计, 只需进行消防车道的设计, 在一层平面图上标示出消防车道。

已经提供了总平面布置图的可不进行此项设计。

对于建筑的平面布置, 可根据建筑物的各层的使用性质, 采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 》中关于平面布置的一般规定来考虑平面布置。

细节注意: 人员密集场所的设计要求; 消防控制室的平面布置及设计要求; 歌舞娱乐放映场所的设计要求; 儿童活动场所的平面布置;
( 3) 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
根据规范要求设计防火、防烟分区。

建筑构造包括: 防火墙、隔墙、楼板、电梯井、管道井、防火门、防火窗、防火卷帘等等。

这些建筑构造都是建筑中必不可少的, 其防火要求应符合相关的规定。

划分防火分区的依据: 一般应根据规定的防火分区面积, 结合建筑的平面形状、使用功能、便于平时管理、人员交通和疏散要求、层间联系情况等, 综合确定其分隔的具体部位。

1) 按照规范规定的建筑面积设置;
2) 根据建筑物内部的不同使用功能区域, 设置防火分区或防火单元;
3) 根据生产和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类别, 是否散发有毒有害气体, 是否有明火或高温生产工艺等划分防火分区;
4) 按照使用灭火剂的种类而加以分隔;
5) 对于设置贵重设备, 贮存贵重物品的房间, 或者一些特殊功能的房间, 也要分隔成防火单元; 对于设在建筑内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 1.5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

细节注意: 防火分区的面积, 根据一类建筑、二类建筑、地下室、裙房确定, 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如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的要求。

另外要注意上下联通的走廊、敞开楼梯、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 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中庭的防火分区的设置。

建筑构造要注意: 防火墙、防火门和防火窗的设计要求; 防火卷帘的设计; 变形缝处的设计要求; 各种竖井的防火分隔设计; 中庭的防火分隔设计; 玻璃幕墙的防火分隔设计;
注意尽量采用防火墙, 必要时可用防火卷帘代替, 注意此时采用的防火卷帘耐火极限等方面的要求。

防火卷帘一般都是一排中柱的轴线位置, 在柱间把卷帘固定在梁底下。

( 商场的营业厅、展览馆的展览厅等, 不便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隔墙的部位, 自动扶梯周围, 中庭与房间, 走道等开口部位)
细节: 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与方法
A 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B 面积不超过500平米, 净空高度超过6m的房间可不考虑划分防烟分区;
C 不跨越楼层;
D 对有特殊用途的场所, 如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和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以及专门的避难间或避难层, 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并采用良好的防排烟设施。

防烟分区构件: 挡烟隔墙、挡烟垂壁、挡烟梁。

设定位置: 在楼梯间前室和楼梯间之间; 在走廊中某处; 在走廊和房间之间; 在走廊和楼梯间前室之间。

附图: 水平防火分区与竖向防火分区划分图。

防烟分区划分图。

防火分隔物及其设置图。

( 4) 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
疏散出口的设置( 包括数量和宽度设计) 以及疏散门的设计, 疏散走道宽度设计, 可根据《高规》中”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的一
般规定来确定。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的设计, 针对具体情况设计防烟楼梯间和封闭楼梯间, 以及楼梯的宽度, 必要的时候设置辅助的疏散设施。

针对建筑物的情况看是否设置消防电梯。

设置疏散指示标志。

建筑平面设计特别是布置疏散楼梯间时, 应根据火灾事故中疏散人员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使疏散路线简捷, 并能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活动路线相结合, 使人们经过生活了解疏散路线, 并尽可能使建筑物内的每一个房间都能向两个方向疏散, 避免出现袋形走道。

1) 合理组织疏散路线。

尽量不使疏散路线和扑救路线相交叉, 避免相互干扰, 疏散楼梯不宜与消防电梯共用一个前室。

疏散走道不要布置成不甚畅通的”S”形或”U”形, 也不要有变化宽度的平面, 走道上方不能妨碍安全疏散的凸出物, 下面不能有突然改变地面标高的踏步。

2)在标准层( 或防火分区) 的端部设置;
3)靠近电梯间设置;
4)靠近外墙设置;
5)出口保持间距;
6)设置室外疏散楼梯;
7) 合理设置各种安全疏散设施, 做好其构造等设计。

平面设计时, 建筑中心核的布置, 确定了疏散的方向性、多方向疏散的可能性以及疏散路线的明快性等。

在中心核内, 一般包含
了建筑的疏散楼梯间、电梯间、竖向系统的设备空间、卫生间、开水间等公用设施。

其中, 疏散楼梯间应防止烟气侵入, 确保多方向的疏散, 因此应尽可能分散布置。

当中心核在平面上偏于一侧布置时, 最好能在另一侧也设置疏散楼梯间; 若设置有困难时, 至少应设有疏散阳台、凹廊等疏散设施。

1) 中心核外围走廊 2) 直线形中心核
3) 中筒形中心核 4) 对称中心核
5) 偏置中心核 6) 分散中心核
7) 中间中心核
以上各种布置形式可根据给定建筑的平面形状来选择, 具体的实例请参照教材的安全疏散这一章的P139-P143.
细节1: 疏散线路的合理布置。

路线简捷, 不致因受某种阻碍反向而行, 又要特别注意楼梯间布置的位置, 一般疏散楼梯应靠近电梯间设置较为有利; 另外要注意避免疏散路线相互交叉, 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细节2: 安全出口的布置。

细节3: 疏散楼梯的布置。

楼梯应靠近主体建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设置; 疏散楼梯间尽量靠外墙设置; 必要时可设置室外疏散楼梯; 对于如商住楼类建筑, 商住楼中住宅的疏散楼梯应独立设置( 上部是办公楼或宾馆的疏散楼梯也应独立设置) ; 如楼梯设置有困难可设置剪刀楼梯。

楼梯布置的时候还应注意: 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