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作业学生姓名年级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目录第一部分文献查阅练习 (1)第二部分文献总结练习 (7)第三部分科技论文图表练习 (8)第四部分心得体会 (11)第一部分文献查阅练习1、黄毅,陈永胜.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相关应用.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9年第39卷第9期:887-896摘要:石墨烯是2004年才被发现的一种新型二维平面纳米材料,其特殊的单原子层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丰富而新奇的物理性质.过去几年中,石墨烯已经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国际前沿和热点.在石墨烯的研究和应用中,为了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质,并改善其成型加工性(如分散性和溶解性等),必须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研究人员也在这方面开展了积极而有效的工作.但是,关于石墨烯的功能化方面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对各种功能化的方法和效果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对石墨烯进行预期和可控的功能化是我们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重点阐述了石墨烯的共价键和非共价键功能化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功能化石墨烯的应用作了介绍,最后对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关键词:功能化应用2、胡耀娟,金娟.石墨烯的制备、功能化及在化学中的应用.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Acta Phys.-Chim.Sin.,2010,26(8):2073-2086摘要:石墨烯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它的特殊单原子层结构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石墨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本文仅就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功能化方法以及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重点阐述石墨烯应用于化学修饰电极、化学电源、催化剂和药物载体以及气体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石墨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制备功能化应用.3、杨永岗,陈成猛,温月芳.新型炭材料.第23卷第3期2008年9月:193-200摘要:石墨烯是单原子厚度的二维碳原子晶体,也是性能优异的新型纳米复合填料。
近三年来,石墨烯从概念上的二维材料变成现实材料,在化学和物理学界均引起轰动。
通过述评氧化石墨及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结构、改性及其与聚合物的复合,展望了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前景,认为通过机械剥离氧化石墨可规模化制备氧化石墨烯,进一步将其化学改性并制备复合材料已取得较大进展,这一途径被认为是石墨烯规模化应用的战略起点。
关键词:材料4、杨全红,吕伟,杨永岗.自由态二维碳原子晶体—单层石墨烯,新型炭材料.第23卷第2期,2008年6月,97-103摘要:石墨烯是近年发现的二维碳原子晶体,是目前碳质材料和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石墨烯是构筑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体相石墨等sp2杂化碳的基本结构单元,具有更多奇特的性质。
通过简要介绍石墨烯的发现历史及分子结构,重点评述了石墨烯奇特的性质(特别是电学性质)和潜在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炭材料5、傅强,包信和.石墨烯的化学研究进展.2009年第54卷第18期:2657~2666摘要:评述了近3年来在石墨烯(graphene)制备化学、石墨烯化学改性、石墨烯表面化学和催化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
阐述了通过化学方法实现非支撑(freestanding)或准非支撑(quasifree-standing)石墨烯结构的可控和规模制备;通过表面反应对石墨烯进行掺杂和官能化,制备了石墨烷、石墨烯氧化物等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石墨烯相关化合物;这些石墨烯及石墨烯相关材料(graphene and related materials)在催化、储氢等领域展现出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化学研究6、郑志祥.新型过渡金属/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分析应用研究。
摘要:本博士学位论文以石墨烯、碳纳米管、介孔碳以及表面活性物质为基本材料,通过自组装、掺杂等步骤,首先制备了石墨烯-碳纳米管、石墨烯-苯胺、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介孔碳等复合材料,然后在其表面负载过渡金属纳米材料,进而制得了新型过渡金属/碳纳米复合材料。
并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表征,研究了这些材料被用于催化、电化学传感器的可能性。
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采用原位自组装法制备了三明治层状堆叠结构的氧化石墨烯(Gr)-碳纳米管(CNTs)复合材料,然后利用乙二醇的一步还原法,将Pt纳米粒子负载于Gr/CNTs复合物表面,制得了Pt/Gr-CNTs复合材料。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等手段对Pt/Gr-CNTs进行了系统的表征。
进一步研究证明Pt/Gr-CNTs复合材料在中性介质中对甲醇氧化具有高的催化活性。
2.在成功合成了具有夹心结构的Pt/Gr/CNTs复合材料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基于该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建立了测定热敏纸纸样中双酚A含量的分析方法。
以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伏安法(DPV)为主建立的双酚A分析方法,可在6.0x10-8到8.0×10-5mol/L的浓度范围内进行测定,检测限为4.2×10-8mol/L(S/N=3)。
3.发展了一种基于有机和水相界面相转移的方法,通过电荷转移自组装技术制备了Gr/苯胺(ANI)纳米复合材料;同时以Gr-ANI为原材料,利用原位电聚合法制备了Gr/-聚苯胺(PANI)纳米复合材料;进而将金属钯负载在Gr/pANI基底上用于制作电化学传感的新材料。
用可见-紫外光谱法(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表征了制备的复合材料。
然后利用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作为探针分子对Pd/Gr-PANI复合材料修饰电极的电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该材料对两种探针分子具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可用于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同分异构体的同时测定。
4.通过原位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三明治结构的Gr-CNTs纳米复合物,然后将其作为填料制备了导电性好的Gr-CNTs/聚酰亚胺(PI)混合膜。
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更高导电性的、表面银化的Ag-Gr-CNTs/PI柔性复合膜。
所制备的材料性质表明了其有望被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5.对介孔碳(MC)进行功能化修饰,然后利用水热反应法将类石墨烯材料MOS2负载于MC表面,制得了MoS2/PDDA-MC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电化学传感研究。
以该复合材料制得的修饰电极对L-半胱氨酸(L-Cys)具有良好的电催化能力,可望用于催化析氢、含硫有机小分子的检测。
关键词:制备应用研究7、杨凯.功能化纳米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摘要:在最近几年,功能化纳米石墨烯由于具有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在包括生物医学在内的很多领域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本博士论文中,我们系统地研究了功能化纳米石墨烯在生物医学尤其是肿瘤诊疗方面的潜在应用,并对这类材料的生物学效应和毒性学行为进行了探讨。
我们通过聚乙二醇修饰得到具有优良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的纳米石墨烯用于肿瘤成像及光热治疗;我们进一步研究不同表面修饰和不同尺寸的纳米石墨烯在生物体内的行为,并利用优化的纳米石墨烯实现了动物体内的超低光功率肿瘤光热治疗;同时我们还以纳米石墨烯为基底,构建基于纳米石墨烯的功能复合物用于肿瘤多模式成像及成像指导下的肿瘤光热治疗;考虑到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效应和毒理学是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我们还对纳米石墨烯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代谢、以及潜在毒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主要的研究结果概括如下:第一章:简要概述了功能化纳米石墨烯的制备、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以及潜在毒性问题,并着重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重点。
第二章:我们使用聚乙二醇(PEG)修饰氧化石墨烯(GO),从而制备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nGO-PEG,然后使用荧光标记nGO-PEG进行活体肿瘤模型的荧光成像。
小动物活体成像显示nGO-PEG在多种肿瘤模型中都有很高的富集,且具有较低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
我们然后利用nGO-PEG在近红外的强吸收进行活体肿瘤的光热治疗,达到100%的肿瘤杀灭能力。
第三章:我们使用水合肼分别还原GO和nGO-PEG得到不同尺寸的还原石墨烯(RGO)和超小尺寸的还原石墨烯(nRGO),然后使用支链状PEG(C18PMH-PEG)非共价修饰RGO和nRGO,从而制备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RGO-PEG和nRGO-PEG。
我们然后研究了不同尺寸和不同表面修饰的纳米石墨烯在生物体内的行为,并实现了超低功率的肿瘤光热治疗。
第四章:我们使用高温水热法制备还原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功能复合物(RGO-IONP),然后使用C18PMH-PEG非共价修饰得到RGO-IONP-PEG功能复合物。
利用其固有的近红外强吸收、强磁性以及额外的荧光标记,我们实现了基于RGO-IONP-PEG功能复合物的肿瘤多模态成像(光声、磁共振和荧光成像),并首次实现了基于RGO-IONP-PEG 功能复合物成像指导下的肿瘤光热治疗。
第五章:我们首次采用核素125I标记的方法来研究纳米石墨烯(nGO-PEG)在生物体内的长期分布以及潜在的长期毒性。
通过尾静脉将125I标记的nGO-PEG注射入小鼠体内,我们发现nGO-PEG主要聚集在网状内皮系统包括肝和脾,但是可以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我们还对实验小鼠的组织学和血液学进行分析,发现在我们使用的剂量(20mg/kg)下并没有对实验小鼠造成明显的毒性。
第六章:我们系统研究了GO及其衍生物分别经口服和腹腔给药后在体内的行为以及潜在的毒性。
我们发现通过口服给药的nGO-PEG很少被器官,而经腹腔给药,除了GO,功能化的纳米石墨烯包括nGO-PEG,RGO-PEG和nRGO-PEG主要被肝脾吸收。
虽然GO及其衍生物在小鼠体内停留很长时间,但是我们通过对组织学和血液学分析并没有实验小鼠造成明显的毒性。
总而言之,本论文对功能化纳米石墨烯以及功能复合物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尤其在生物成像和肿瘤光热治疗等方面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纳米石墨烯的生物学效应和潜在毒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评价。
我们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进基于纳米石墨烯这一新型二维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也为发展探索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肿瘤治疗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应用8、王宏智,高翠侠. 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物理化学学报(Wuli Huaxue Xuebao)》.2013, 29 (1), 117-122摘要: 以苯胺和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 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石墨烯/聚苯胺(GP)复合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拉曼(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对其结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保持了石墨烯的基本形貌, 聚苯胺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表面, 复合材料在5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352 F·g-1, 1000 mA·g-1下比电容为315 F·g-1, 经过1000 次的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90%, 远大于石墨烯和聚苯胺单体的比电容. 复合材料放电效率高, 电解质离子易于在电极中扩散和迁移.关键词:化学性能9、袁小亚. 石墨烯的制备研究进展. 无机材料学报. 2011年6月第26 卷第6 期.摘要: 近年来, 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性能, 在化学、物理和材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人们已经在石墨烯的制备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为石墨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提供了原料保障. 本文大量引用近三年最新参考文献, 综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物理方法(微机械剥离法、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与化学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晶体外延生长法、氧化−还原法), 并详细介绍了石墨烯的各种修饰方法. 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指出了石墨烯制备方法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制备10、苏鹏,郭慧林. 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物理化学学报.2012, 28 (11), 2745-2753摘要: 以氧化石墨烯(GO)为原料, 尿素为还原剂和氮掺杂剂,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氮掺杂石墨烯.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X 射线衍射(XRD)、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氮气吸脱附分析、电导率和电化学测试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组成以及电化学性质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水热条件下尿素能有效地化学还原GO并对其进行氮掺杂; 通过调节原料与掺杂剂的质量比, 可以得到不同氮掺杂含量的石墨烯, 氮元素含量范围为5.47%-7.56% (原子分数); 在6 mol·L-1的KOH电解液中, 氮元素含量为7.50%的掺杂石墨烯的超级电容性能最优, 即在3 A·g-1电流密度下首次恒流充放电比电容可达184.5 F·g-1, 经1200次循环后的比电容为161.7 F·g-1, 电容保持率为87.6%.关键词:制备11、Q. Jane Wang.Encyclopedia of Tribology. ISBN: 978-0-387-92896-8 (Print) 978-0-387-92897-5 (Online)DescriptionThe AT89C51 is a low-power, high-performance CMOS 8-bit microcomputer with 4K bytes of Flash Programmable and Erasable Read Only Memory (PEROM). Thedevice is manufactured using Atmel’s high d ensity nonvolatile memory technologyand is compatible with the industry standard MCS-51™ instruction set and pinout. Theon-chip Flash allows the program memory to be reprogrammed in-system or by a conventionalnonvolatile memory programmer. By combining a versatile 8-bit CPU withFlash on a monolithic chip, the Atmel AT89C51 is a powerful microcomputer which provides a highly flexible and cost effective solution to many embedded control applications.12、Kazuhiko Matsumoto. Frontiers of Graphene and Carbon Nanotubes. ISBN: 978-4-431-55371-7 (Print) 978-4-431-55372-4 (Online)DescriptionThe AT24C01A/02/04/08/16 provides 1024/2048/4096/8192/16384 bits of serial electrically erasable and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 (EEPROM) organized as128/256/512/1024/2048 words of 8 bits each. The device is optimized for use in manyautomotive applications where low-power and low-voltage operation are essential.The AT24C01A/02/04/08/16 is available in space-saving 8-lead PDIP and 8-leadJEDEC SOIC packages and is accessed via a two-wire serial interface. In addition,the entire family is available in 5.0V (4.5V to 5.5V) and 2.7V (2.7V to 5.5V) versions.第二部分文献总结练习摘要:石墨烯具有完美的二维晶体结构,它的晶格是由六个碳原子围成的六边形,厚度为一个原子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