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2)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3)第四章中心城区性质、职能与规模 (13)第五章规划区四区划定与统筹规划 (14)第六章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4)第七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16)第八章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 (18)第九章中心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9)第十章中心城区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 (21)第十一章中心城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1)第十二章中心城区“四线”控制规划 (23)第十三章中心城区公用设施规划 (24)第十四章中心城区公共安全和综合防灾规划 (28)第十五章中心城区环保环卫规划 (30)第十六章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时序 (31)第十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32)第十八章附则 (33)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加快修水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共同发展、确立修水县城市未来发展的长远空间框架、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修水县人民政府提出对2003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2条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建立修水县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推动修水县从初级工业城市向现代服务城市转变、环境脆弱城市向生态环保城市转变,促进修水城乡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3条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前提,并注重节约使用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集约使用土地,合理确定城镇空间布局和发展规模。
(2)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
改善人居环境,完善社会服务设施,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弱势群体,保障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区域协调注重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和城市群建设,分析三个都市区发展对修水县产业发展、对外交通、城市布局的影响,顺应区域发展的趋势特征,科学确定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综合交通、产业体系。
(4)城乡统筹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突出特色重视保护山水自然景观、生态湿地、历史文化名村、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遗产等资源,在城市用地布局中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形成富有特色的滨江城市风貌。
(6)有序建设坚持规划引导,促进有序发展。
以远近结合为原则,合理确定分期规划目标,建立立足长远的空间结构,深化近期的用地布局,制定符合实际的的实施步骤和程序。
第4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3)《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规则》(2010年)(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5)《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6)《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9号);(7)《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4号);(8)《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45号);(9)《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10)《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2009年)(11)《省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年)》纲要;(12)《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13)《修水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14)《修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纲要》(15)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省、市地方性法规。
第5条规划年限本次规划年限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为2030年以后。
第6条规划层次与围修水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围是修水县行政管辖围,国土面积4505平方公里,2010年总人口83.6万人。
本次城市规划区围包括义宁镇、宁州镇、杭口镇、竹坪乡、西港镇、上杭乡和征村乡的全部管辖围,面积640.9平方公里,2010年总人口248095人。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围北至凤凰山,东至大广高速公路,南至征村集镇,西至杭口镇区,中心城区面积约128平方公里,2010年中心城区总人口为188874人。
第7条强制性容本次规划条款中带“下划线”的容为强制性容。
强制性容一经确定,必须严格遵照本规划实施。
如需修改调整,必须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调整。
第8条规划法律效力本规划是修水县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凡在规划区围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城市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和《省城乡规划条例》执行本规划。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9条城市发展目标交通优越、环境优美的中等规模城市,山、水、人、城融合的宜居宜业城市。
第10条城市发展策略(1)社会和谐发展策略:统筹城乡就业,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探索以城带乡的发展机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扶持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2)经济提升发展策略: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特别是生产性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实现第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出效益。
(3)文化先进发展策略:保持和弘扬传统文化,积极发展修水现代文化;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尤其是科技研发人才;努力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4)生态环境发展策略: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适度集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控,建立饮用水安全预警系统;加强酸雨控制力度,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加强噪声管理;综合治理固体废弃物。
(5)资源节约发展策略:制定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大力推进土地盘整与置换,调整建设用地结构;通过设定工业用地准入门槛,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强化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区域统一管理;发展节水产业,推广应用节水技术、工艺、设备和器具,提倡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和污水处理回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推广新能源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11条城市发展指标控制体系包括社会和谐指标、经济提升指标、文化先进指标、生态友好指标和资源节约指标等5个方面,落实城市发展策略。
(见附表一)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总体战略第12条城镇化发展战略: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快县域副中心和重点镇的建设;拉开城市框架,预留远景发展空间。
第13条城乡统筹战略:确定县域副中心和中心镇,增强县域副中心和中心镇的区域服务能力;加快城镇产业发展,增强就业人口吸纳能力。
第14条农村发展战略:适度调整村庄布局,适度撤并空心村,加快改造城中村;改善农村风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第二节县域人口与城镇化发展规划第15条县域总人口:近期2015年,县域总人口86万人;中期2020年,县域总人口90万人;远期2030年,县域总人口95万人。
第16条县域城镇化水平:近期2015年,县域城镇人口39.5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6%;中期2020年,县域城镇人口47.7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3%;远期2030年,县域城镇人口6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6%。
第三节县域城镇空间结构、等级规模与职能结构第17条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一核拓展、两翼联动、两轴三区(1)一核:是指以修水县中心城区,是修水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信息、服务和交通中心。
(2)两片:指县域东部和西部地区,两翼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太阳升镇和渣津镇这两个县域副中心,重点培育太阳升镇和渣津镇,进行有效扶持,实现重点镇率先发展,带动区域其他城镇共同发展的模式。
(3)两轴:是指沿省道柯龙线发展的经济发展轴和沿修铜线的旅游发展轴。
(4)三区:指中心城镇核心发展区、太阳升发展片区和渣津发展片区。
第18条县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县域城镇形成“县域中心城市——县域副中心——重点镇——一般乡镇”4个等级,承担相应的城镇职能。
(1)中心城区:修水县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40万人。
(2)县域副中心:为太阳升镇和渣津镇,城镇人口规模分别控制在3-5万人。
(3)重点镇:包括溪口镇、何市镇、白岭镇、黄港镇、大桥镇和四都镇。
城镇人口规模控制在1-3万人。
(4)一般乡镇:分别是古市镇、全丰镇、马坳镇、港口镇、西港镇、山口镇、黄沙镇、上奉镇、黄龙乡、上杭乡、大椿乡、路口乡、上杉乡、水源乡、石坳乡、东港乡、新湾乡、布甲乡、漫江乡、庙岭乡、黄坳乡、余段乡和复源乡。
城镇或集镇规模控制在1万人以下。
第19条县域城镇职能:将修水县域各乡镇的城镇职能规划为综合型、工贸型、商贸型、农业型、旅游型等五种类型。
综合型城镇有中心城区;工贸型城镇有太阳升镇、庙岭乡、港口镇和四都镇;商贸型城镇有渣津镇和大桥镇;旅游型城镇有黄港镇、黄沙镇和上奉镇;其余乡镇为农业型乡镇。
第四节县域规划协调区统筹规划第20条规划区围包括义宁镇、宁州镇、杭口镇、竹坪乡、西港镇、上杭乡和征村乡的全部管辖围,面积640.9平方公里。
规划区现状人口规模:2010年底,规划区总人口248095人。
第21条规划区人口和用地规模预测:规划期末规划区总人口约47万人,规划区建设总用地控制在48平方公里以。
第五节县域产业总体布局第22条产业发展策略:进一步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多元化工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特色农业的产业化;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旅游产业等第三产业。
第23条农业发展指引与空间布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打造农业生产基地,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第24条工业发展指引与空间布局:工业要改变遍地开花的布局模式,加快实施名牌战略,争取在全县创出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在全省乃至全国市场上有一定影响的名牌。
第25条服务业发展指引与空间布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服务业,依托建材市场、茶业市场、粮食交易市场、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城南托运仓储中心等大型物流市场的建设,充分结合修水商业、物资、外贸、供销系统原有的批发和储运企业的改组、改制,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区封锁,加快物流配送区的功能调整和存量资源整合,实现大市场的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有效结合。
合理规划物流系统,构建三省交接处的区域性重要物流节点,紧密联系农业、工业,形成物流产业链。
第26条产业布局:一心两带三区一心:是指以修水县中心城区,是修水县主要商贸、生活服务区。
两带:指沿柯龙公路、武修线发展的工业发展带和沿修铜线发展的旅游发展带。
三区:指以太阳升镇、四都镇和庙岭乡发展工业为主的工业聚集区;以黄沙镇、黄港镇、上奉镇和黄坳乡发展旅游为主的生态旅游区;其他乡镇发展农业、茶业、桑蚕业、养殖业等为主的农业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