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跑道改造沥青工程
施
工
技
术
方
案
编制单位:**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编制人:
编制日期:2010年3月1日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球场在水稳层上摊铺总厚7cm普通沥青砼,沥青砼型号为:4cm粗粒细AC-16,细粒式3cmAC-10。
本工程施工总面积约6000㎡,总工期为2个工作日。
二、工程项目管理架构
施工组质安组材设组后勤组三、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制作
(一)沥青材料和集料
1、道路石油沥青
(1)普通沥青:满足设计图纸及投标文件要求
2、粗集料――碎石
(1)基本规定:碎石应结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耗性,应有良好的近正六面体的颗粒形状,粒径规格应按“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规格”的规定选用,质量应符合“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2)对酸性岩石石料要求,本地的碎石均为花岗岩,属于酸性岩石的石料。
为保证酸性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符合“沥青面层用粗集料质量要求”,应采用抗剥落措施:用干燥的磨细生石灰或消石灰粉、水泥作为填料的一部分,其用量宜为矿料总量的1%~2%,经试验后选定。
3、细集料――天然石及石屑
(1)基本规定:沥青面层细集料可采用天然砂及石屑,其规格应符合“沥青面层用天然砂规格”、“沥青面层用石屑规格”的要求,细集料应结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其质量应符合“沥青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2)注意事项:细集料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结能力,与沥青粘结性能很差的天然砂及用花岗岩等酸性石料破碎石屑使用时,应采用抗剥落措施。
(二)配合比设计要求:
热拌沥青混合料,必须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充分运用同类道路与同类材料的工程实践经验,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混合料应达到下列要求:
1、有足够的沥青含量,以保证路面的耐久性。
2、有足够的稳定性,以满足规定的交通等级停车及行车要求,并且不产生不容许的变形和位移。
3、经压实后的混合料应有适度的空隙率,使能容许即使车辆荷载稍有增加,在热季亦不致产生泛油和丧失稳定性。
同时,其空隙率亦应按层位作用考虑,使路面水不侵入下承层。
4、有足够的和易性,以便施工。
a拌制:
热拌沥青混合料采用沥青砼现场拌和制作。
根据配料单进料,严格控制各种材料用量及其加热温度。
对拌制沥青混合料的各种原材料定期进行规范和规程制定的质量检验,拌和厂保证均衡连续送料。
b出厂温度:
控制在160℃~185℃之间,当混合料温度过高已影响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时,混合料不得使用,已铺筑沥青路面应予铲除。
沥青混合料温度超过正常温度高限的30℃时,混合料应予废弃。
c外观质量要求:
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
施工现场的一些凭肉眼观察的经验有“油多发亮”、“油多结块、粘车“、”油
少干散“、
”过火枯焦。
(三) 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沥青砼路面施工工艺框图
成,或稀释沥青中的稀释剂基本挥发完后(当时气温在30℃时给30分钟完成挥发),紧跟着铺筑沥青层。
2
铺地点的混合料温度不宜低于140℃。
砼运送工地后进行质量和温度检查,合格后方可作业使用,不合格混合料杜绝使用。
3、热拌沥青混合料时温度控制表:
(现场利用温度计随机抽查)
4、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
采用机械摊铺:
(1)施工放样:施工放样包括标高测定与平面控制。
在原路面放线,报据测量数据复出,加铺厚度,并算出松铺厚度,并据此放木块作为摊铺基准。
(2)松铺系数:松铺系数为1.15~1.25之间。
铺筑过程中应根据使用的混合料总量与铺筑面积校验压实成型后的均厚度,不符合要求时应按铺筑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压实厚度的计算公式:
T=100M/(D·L·W)
T――摊铺层压实成型后的平均厚度;
M――摊铺的沥青混合料总质量(T);
D――压实成型后沥青混合料的密度(/m’);
L――摊铺段长度(m);
W――摊铺厚度(m)。
(3)沥青摊铺
在路面狭窄部分、平曲线半径过小的匝道或晚道加宽部分,以及小规模工程可用人工摊铺。
雨天严禁施工:掌握天气预报,做好雨天停工准备。
如施工时遇雨,及时通知停止送料,以防材料浪费。
5、沥青砼路面压实及成型
(1)初压
初压温度应控制在130℃左右,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压路机,慢速均匀碾压2遍。
碾压温度根据沥青稠度、压路机类型、气温、铺筑层厚度、混合料类型经试铺试压确定,并符合碾压温度的要求。
初压应使混合料得到初步定型,并不得产生推移、发裂。
初后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适当修整。
(2)复压
复压应紧接着初压进行,采用振动压路机。
碾压遍数为4遍,要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显著轮迹。
复压是达到规定密度的主要阶段。
(3)终压
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
碾压遍数2遍。
终压应清除碾压过程中产生的轮迹和确保路表面的良好平整度。
(4)压实注意事宜
压路机的碾压段长度以摊铺机速度平衡为原则规定。
压碾过程中如有混合料粘碾压轮现象时,可向碾轮洒少量水或洗衣粉水,禁洒柴油。
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使时应关闭振动。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及未冷却的路段转向、调头或停车。
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挡墙等构筑物接头、拐弯死角、加宽部分某些路边缘等局部地区,应采用振动夯板压实。
压路机碾压速度控制见表
(5)沥青砼路面的接缝
接头处理
纵接缝要求采取热接缝的方式,施工时将已铺设混合料余留10~20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的标高控制基准面,最后作跨缝碾压,消除缝迹,如不能满足整接缝的要求,对边缘部分应铣刨直边,保证接缝的宽直,并涂刷粘层油方要摊铺新料。
(6)质量保证措施
a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
施工前材料质量检查应分批取样,取样数量与频率按现行试验规程规定进行,拌和机械和设备的配套情况、性能、计量精度进行检查,材料试验结果和设备检查均要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使用。
b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施工中有专职的质量检测机构负责施工质量的检查与试验,当施工人员发现有异常情况时,追加试验检查或停工。
施工中对各种施工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其项目和频率不小于规范要求,材料质量应符合质量指标要求,当检查结果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应追加检测数量,检查原因,并进行处理。
c混合料铺筑现场应对混合料质量及施工温度进行观测,随时
检查厚度、压实度、平整度,并逐个断面测定成型尺寸。
对厚度进行控制时,除应在摊铺及压实时量取外,还应校验由每一天的沥青混合料总量与实际铺筑的面积计算的平均厚度
d沥青混合料采取场地拌制和运送,但要按设计要求试拌,并取样进行试验,以满足设计要求,沥青砼的配制和施工要在沥青砼在式施工前做一个试验段,确定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为确保沥青进的顺利施工打基础。
e沥青砼温度降至70℃后方可通车,但正式使用试车须在24小时之后。
f碾压成型后的新铺沥青层上不准料车和工程机械重复行驶,压路机及其他易漏油、柴油的机械或车辆,不得堆放石子、料块、泥土等其他杂物。
g施工遇雨及时停止供料,已出炉和已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应立即快铺快压,抢工铺筑完毕。
四、平整度要求:
沥青砼面层允许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