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集体土地所有权实施细则

集体土地所有权实施细则

• 1.8 地籍图分幅、编号、名称 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采用标准分幅,其 编号、名称应与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1:10000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保持一 致。
• 1.9 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为米(m),面积量算单位为平方米(m2),面积 汇总采用公顷(hm2)和亩。
• 2.1 组织准备 • 2.2 方案制定 • 2.3 宣传培训 • 2.4 通告发布 • 2.5 资料收集 • 2.6 权属界线接边 • 2.7 工作底图制作 • 2.8 仪器表格准备 • 2.9 经费筹措
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 1.3.1.9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 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
• 1.3.1.10 《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 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 〕178号)
• 2.2.2 工作方案内容包括:目标任务、基本情况、工作范围、 技术路线、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组织机构、队伍组成、登 记申请组织、证书发放、数据库建设、经费来源、保障措施 、提交成果等。
• 2.2.3 技术方案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工作范围、技术路线、 技术方法、地籍调查、登记发证、数据库建设、质量监控体 系、提交成果等。
• 1.3.2.1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 000、1:50 000数字高程模型》( CH/T 1008—2001)
• 1.3.2.1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GB/T 13989—1992)
• 1.3.2.13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968—1995)
• 1.3.2.14 《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豫国土资发 ﹝2006﹞153号)
• 2.5.4 政府最新划定、调整、处理权属界线的图件、说明及有关 文件资料;以往调查未处理或者历史遗留的土地权属争议资料 ;其他有关权属资料。
• 2.5.5 以行政村为单位整理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土地开发整理 、整理已确权登记发证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成果。
• 1.3.1.11 《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
• 1.3.1.1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豫发〔2010〕1号)
• 1.3.1.13 《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全 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2011〕77号 )
﹝2007﹞48号) • 1.3.2.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土调查办发
﹝2007﹞54号)
• 1.3.2.9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国土调查办 发﹝2007﹞55号)
• 1.3.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代码》(GB/T 2260-2002)
• 2.1.3 组建登记发证队伍。可由乡(镇)人民政府、乡(镇) 国土资源所、村民委员会等与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成登 记发证队伍,分工协作,共同负责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 的申请组织、登记办理等工作。
• 2.2.1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开展前,应制定实施 方案(包括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并报省加快推进农村集 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大 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 展基础的实施意见》(豫发〔2010〕1号)
•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 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 2011〕60号)
• 《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 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 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

• 1.5 土地利用分类 执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采 用二级分类,其中一级类12个,二级类57个。
• 1.6 数学基础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 “1985国家高程基准”。投影类型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
• 1.7 调查比例尺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采用1:10000比例尺。权属状况复杂的 区域可按照1:500比例尺进行调查。采用其他比例尺调查的应报河南省加快 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
河南省国土资源调查规划院
2012年3月
• 1 总则 • 2 准备工作 • 3 权属调查 • 4 集体土地所有权
地籍图 • 5 宗地图 • 6 面积量算 • 7 地籍调查结果公
示与确认
• 8 土地登记 • 9 集体土地所有权
数据库建设 • 10 成果汇总、整理 • 11 检查验收 • 12 提交成果
• 《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国土资源厅等部门关于加 快推进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意见的 通知》(豫政〔2011〕77号)
•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主要任务是 :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按照集体土 地所有权的实际归属,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 宗地界址位置、界址走向、面积等状况。调 查成果经公示确认后,作为集体土地所有权 登记发证的依据,登记造册,核发证书。根 据地籍调查成果和土地登记结果,建立集体 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和管理系统。
• 1.3.2技术依据 • 1.3.2.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 1.3.2.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 1.3.2.3 《宗地代码编制规则(试行)》(国土资厅发〔2011〕57号) • 1.3.2.4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 • 1.3.2.5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 1.3.2.6 《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 • 1.3.2.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国土调查办发
• 1.2.7 统筹规划原则
• 在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实施过程中对工 期、程序、成果、质量等方面,要严密组织、科学计划、统筹安 排、加强协调,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 1.2.8 注重创新原则
• 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方法,运用先进技术提高成果 质量和科技含量,建立数据库,实现管理信息化。
• 1.2.9 服务社会原则
• 着眼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政府科学决策的需要;着眼满足农用地 转用、土地征收(用)、土地开发整理、土地规划和计划以及土 地执法监察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着眼满足社会对土地权 利保护的需要。
• 1.2.10 确保稳定原则
• 加强土地权属调处队伍建设,及时调处土地权属争议。对土地权 属问题的出现要有预见性,切实保证全省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 1.2.1 依法依规原则 • 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规范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
登记发证工作,保证土地登记结果依法合规。 • 1.2.2 便民高效原则
• 坚持“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原则,做 到“便民、利民、护民”,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 1.2.3 实事求是原则 • 以实地、实际状况开展地籍调查,按照《土地登记办法》进
• 2.1.1 成立省、市、县(市、区)、乡(镇)加快推进农村集 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简称推进办) ,负责本辖区工作的组织、实施及日常管理工作。
• 2.1.2 组织调查队伍。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组成调查队伍 ;聘用或委托经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评审公示的农村集体土地 调查技术服务单位组成调查队伍;也可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和技术服务单位共同组成调查队伍,但应注意职责和任务的 划分。
• 2.5.7 其他资料。
• 开展县级权属界线接边工作。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开展相邻 县(市、区)之间的权属界线接边工作,掌握准确的第二次 全省土地调查飞入地和飞出地情况。接边成果作为工作底图 制作依据。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时已接边的,接边成果资料 完整规范无误的,可继续使用;未接边的,应开展权属界线 接边工作。
• 2.5.1 收集、整理土地权属来源有关资料和基础资料。包括依据 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制作的1:10000 比例尺的正射影像图。
• 2.5.2 收集、整理有关测绘资料。包括控制点资料,已有的影像 图、地形图、地籍图、数字高程模型等。
• 2.5.3 以往调查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 线争议原由书》。
息库。 • 1.4.6 成果整理 • 在全面完成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发证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统计
、汇总形成省、市、县三级各类数据成果,编制图件、撰写报告。 • 1.4.7 检查验收 • 主要包括成果的自检、核查、预检和验收等。 • 1.4.8 成果资料归档和汇交 • 主要包括省、市、县三级各项成果的归档、逐级汇交和保密等工作
• 1.3.1 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 1.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1.3.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56号) • 1.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 1.3.1.4 《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令第518号) • 1.3.1.5 《土地登记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40号) • 1.3.1.6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 • 1.3.1.7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7号) • 1.3.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
行登记,确保登记结果的合法性、真实性。 • 1.2.4 急需优先原则
• 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妥善安 排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
• 1.2.5 全面覆盖原则
•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覆盖全省范围内的各类集体土地。
• 1.2.6 承前启后原则
• 充分利用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成果和土地登记资料开展工作。对 已有的资料,经实地核实无误、且资料完整有效的可继续使用, 以加快工作进度、节约工作成本,保证成果的连续性,提高成果 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