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点1 分封制和宗法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点1 分封制和宗法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青 衣
分封制
宗法制
发 展 演 变
青 衣
分封制 1.西周确立分封制度。
宗法制
发 展 演 变
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 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 2.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 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 解和争霸战争的发展,周朝王室 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 之后地位相对下降但历代王 衰微,“分封制”开始破坏。 朝一直沿用
• 1.(2008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1题)明初,朝臣建议 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 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 A.实行了内阁制 • C.实行了分封制 • 【答案】C • 【点拨】依据材料中有效信息“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 ”、“朱棣起兵,占南京,夺帝位”可以判断。 B.设立了军机处 D.郡县制受到挑战
内 容
2.诸侯义务:ຫໍສະໝຸດ 2.特点:3.诸侯权利: 青 衣
分封制
分封土地和人口。 1.分封对象: (1) 王族。(2)功臣。 (3)先代贵族(如分封黄帝之后于 祝,分封殷商遗民等)
宗法制 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1.基本规则:
(1)嫡长子继承,其余分封;
内 容
(2)等级森严: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 2.诸侯义务: 以贵不以长。 (1)服从周王、拱卫王室。 2.特点: (2)镇守边疆、随从作战。 (1)嫡长子继承制度; (3)朝觐述职、缴纳贡赋。 (2)严格的大小宗体系; 3.诸侯权利:拥有对封地的直接管 (3)大小宗关系具有相对性; 辖权,可以对下属进行再分封。 (4)血缘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 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 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 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 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 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分封制
宗法制
影响
青 衣
分封制
宗法制
影响
1.拓展了疆域。
定尊卑,别贵贱,保证 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 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 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 地位,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部的稳定团结。 周王朝延续数百年。 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 3.受封诸侯有相当的独立 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性,势力不断壮大;随着 时间推移,血缘疏远,诸侯 混战不可避免。
• 3.(2009年高考北京文综12题)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 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 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井田制
• C.分封制
• 【答案】C
D.郡县制
• 【点拨】考查我国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 的“武王克殷反商”、“ 封黄帝之后于蓟”等有效信息限定词。这 些信息告诉考生西周时期周武王攻克商朝都城殷,建立诸侯国蓟,分 封黄帝为国君。分封制开始于西周。A项所述符合原始社会史实,排 除。B项是西周的经济制度,排除。D项开始于秦朝,排除。故正确 选择C项。 •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为王族、功臣 和古代帝王的后代。从题干中的“封黄帝之后于蓟”可以判断是分封 制。
• 1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 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 3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青 衣
新视角
关注新史观 从文明史观看古代政治制度
文明史观是一种全新的史学观念,它注重人类文明的演 进过程和规律。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对世界历史的贡献是 巨大的。中国夏、商、西周和秦朝的制度创新对历史的影响是 重大而深远的。因此,在这一视角下可以对中国古代早期的世 袭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和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全面 考查。
考点一 分封制 宗法制以及中 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青 衣
分封制
宗法制
目 的
青 衣
分封制
宗法制
目 的
维护统治秩序,解决 贵族之间在权力、财 “封建亲戚,以藩屏 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 周”,巩固周王朝统治, 盾,保证王权的稳定。 拓展疆域。
青 衣
分封制
分封土地和人口。 1.分封对象:
宗法制 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1.基本规则:
• 2.(2009年广东高考2题)“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 代引入中国的。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 • A.分封制度 • C.郡县制度 • 【答案】A • 【点拨】“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 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 形态概念,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B.王位继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 9.(2013年高考全国Ⅰ卷24题)在周代分封制下,墓 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 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 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 考试内容:分封制。分析: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 。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 、桂)。
• 7.(2011年海南高考1题)秦统一后,“废封建,立 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 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 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4.(2013年广东高考12题)战国以前,“百姓”是对 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D.井田制的推行 •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B 试题分析:姓名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的现象,所选择答案时 需要选取体现这个特点的内容。A项是政治上的体现不是 血缘关系的体现。D项是经济上的,C项是思想上的。从 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 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 合。故答案选择B项。
• 5.(2009年江苏高考1题)“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 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 为它是( )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征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
• 【答案】D
• 【点拨】此题考查历史常识“鼎”。鼎本来是古代的 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 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自从有了禹铸 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 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 的象征,故D项正确。
青 衣
对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分封 制和 宗法 制的 关系
青 衣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巩固了分封制; 分封 制和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在体现,二者互为 宗法 表里,互相依存。 制的 关系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 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是政治制度,宗法制是继承原则。)
青 衣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 “分封制”,秦王朝在全国推行 中国人具有较强的宗族观念 单一的“郡县制”。 比如:血浓于水观念;家族 制度(祠堂、祖坟、族谱、 4. 西汉初年,错误吸取秦亡教 认祖归宗等);父权观念;男 训,郡县与封国并存。此后分封 尊女卑;传宗接代;任人唯 制以不同形式继续残留,直至清 亲;惟上是从;家国同构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从 青 朝。 而引发出“忠孝”观念)。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属于考查材料阅读与运用所学 知识能力题,难度中等。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 ,兼并战争不断,周朝政权也因此被推翻,选项A与史实不符;中央集权的 基础是郡县制,削弱地方势力,而非封王子弟,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选 项B错误;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 定分封制,排除D。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 是维护皇帝的特权。故选C。
6.(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24题)西周分封制在 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 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 东、广西
【答案】C
【点拨】此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 晋。此题也是对西周分封形势图的释读。西周时,周武王首封辅佐有 功的姜太公于齐;武王的弟弟周公则封于鲁,齐鲁文明源于此。周朝 时,山西是唐国的领地。后来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唐国临晋水,改国 号为晋。春秋时,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晋国。
• 8.(2012年高考浙江文综13题)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 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 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 “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 【答案】C • 【解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 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 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 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 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