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甲级设计证书号:A134004998甲级勘察证书号:110102-kj 霍邱县沣河响水堰至河口集大桥段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工程编号:20140305GH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二○一四年二月1 综合说明1.1 绪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近60年的治理,淮河流域初步形成了由水库、河道堤防、湖泊等组成的防洪减灾体系,在流域防洪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与大江大河防洪建设相比,中小河流治理总体滞后,尚不具备抵御常遇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洪水造成的灾害损失已成为洪涝灾害损失的主体,直接影响地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并且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

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逐步推进中小河流治理。

”2010年国务院国发[2010]31号“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闸除险加固”,提出加大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力度。

沣河发源于安徽省六安市叶集试验区的三元乡林店一带,上梢汇水穿过沣西干渠墩子庙渠下涵后初步形成河道,在白莲乡少年圩进入城西湖蓄水区,河道全长58.76km,流域面积664.9km2。

由于河道比降陡,上游来水快,洪峰流量大,下游两岸圩区防洪标准低,穿堤建筑物老化,造成洪涝灾害频发,防洪除涝基础设施薄弱。

特别是近些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常发生集中暴雨,形成较大洪水,造成比较严重的洪涝灾害。

因此,需要通过实施治理工程建设,完善防洪除涝减灾工程体系,充分发挥治淮工程的综合效益。

根据水利部、财政部批复的《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实施沣河防洪治理工程建设,提高除涝标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提高该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改善水利条件,改变易涝多灾的面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针对沣河防洪除涝工程存在问题与历年灾情,本着综合考虑、重点治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受霍邱县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委托,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于2014年1月编制完成《霍邱县沣河响水堰至河口集大桥段防洪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1.2 水文沣河流域为低丘陵地形,东西南三面高,中间低,整体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地面高差55.0m左右,最高处高程约74.0m,低处19.2m。

沣河流域处在北亚热带的北部边缘,属湿润性季风气候。

据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989.8mm。

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1335.3mm(1983年),是最小降水量472.4mm(1978年)的 2.83倍。

年内降水量分配也不均,降水主要分布在5~9月份,总量为655.5mm。

本流域多年平均气温15.3℃,极端最高气温41.2℃(1959年8月23日),极端最低气温-16.6℃(1969年1月31日)。

本区风向以偏东风为主,四季盛行,春夏季以东风和东南风为多,秋冬季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年均风速3.1m/s。

沣河流域内现状未设置水文测站,无系列年流量资料,故采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

本次设计采用《安徽省山丘区中、小面积设计洪水计算办法》(84办法)进行计算。

沣河干流10年一遇设计流量988m3/s,牛角河支流10年一遇设计流量290m3/s。

牛角河下游圩区自排模数采用1981年《安徽省淮北地区除涝水文计算办法》。

流域面积50km2及以下自排模数1.05 m3/s/km2。

1.3 工程地质本次采用钻孔、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等手段对左岸东红圩、周庄圩、柳州圩、南小圩、古堆圩及西圩和右岸任圩、柳树圩、庙岗圩、顺河圩、洋井圩及和平圩共十二个圩堤段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各圩段场地地层主要由①素填土层、②粉土层、③粉质粘土层和④粉质粘土层组成。

①素填土层(Q4ml堤身土):颜色以灰黄、褐黄色为主,稠度呈可塑状,湿度为湿。

主要由粉土和粉质粘土组成,该层为人工堆积而成。

层内含有植物根系和少量腐植物,土体具中等压缩性。

②粉土层(Q4al堤基土):颜色以黄褐色为主,稠度呈可塑状,湿度为湿。

主要由粉土组成,局部夹粉质粘土,土体具中等压缩性。

③粉质粘土层(Q4al堤基土):颜色以黄夹灰色为主,稠度呈软~可塑状,湿度为湿~很湿。

主要为粉质粘土,含少量粉土,土体具中~高等压缩性④粉质粘土层(Q3al堤基土):颜色以灰黄色为主,稠度呈可~硬塑状,湿度为湿。

主要为粉质粘土,土体具低~中等压缩性。

1.4 工程任务和规模沣河通过1999年的人工加固、2005年应急整治和2013年实施的沣河河口集大桥至砖店大桥段防洪治理工程,沣河干流防洪排涝体系基本形成,防洪和排涝标准有了大幅度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所增强。

但由于受投资限制,沣河上游段和部分较大的支流,目前仍存在河道阻水、非法圈圩、部分堤段的堤身断面未达标、涵闸年久失修、堤岸冲刷严重等防洪安全隐患。

本着先重后轻、突出重点的原则,本次沣河响水堰至河口集大桥段(沣河干流0+000~5+016、牛角河支流0+000~5+186)防洪治理工程综合治理长度10.202km,工程内容包括:河道整治5.016km,牛角河左右岸堤防加固长14.984km,新重建穿堤涵闸12座,沣河干流岸坡防护长0.899km,牛角河堤防护坡长1.253km等。

依据《防洪标准》(GB50201-94),结合2005年应急治理和2013年防洪治理情况,确定沣河支流牛角河堤防设计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

沣河响水堰至河口集大桥段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圩区除涝标准采用5年一遇。

1.5 工程设计沣河干流响水堰至河口集大桥段除涝标准为10年一遇;支流牛角河堤防加固设计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其堤防级别为5级。

沣河干流河口集大桥中下游段经过2005年应急治理和2013年防洪治理,防洪排涝标准有了大幅度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了加强,但河口集大桥以上河段,由于无堤防,河道弯曲,水土流失造成河段淤积严重,每至汛期,该段河道水位壅高不下,常常回漫两岸农田。

故本次规划对沣河干流响水堰至河口集大段进行清淤整治,整治长度5.016km,同时结合清淤整治对迎流顶冲段河道岸坡进行护岸,共计5段,合计长度899.4m。

依据牛角河现状,本期设计对支流牛角河白莲大桥以下段左右两岸12个堤圈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加固,即对左岸东红圩堤(0+000~2+182.9)、周庄圩堤(0+000~1+561.5)、柳洲圩堤(0+000~0+912.7)、南小圩堤(0+000~1+482.9)、古堆圩堤(0+000~1+588.9)、西圩堤(0+000~0+614.3)共6个圩堤防进行加固,加固堤圈合计长8.343km;对右岸任圩堤(0+000~0+610.4)、柳树圩堤(0+000~0+617)、庙岗圩堤(0+000~0+305.9)、顺河圩堤(0+000~2+048.3)、洋井圩堤(0+000~1+117.8)、和平圩堤(0+000~1+941.4)共6个圩堤防进行加固,加固堤圈合计长6.641km。

支流牛角河两岸规划重建自排涵闸12座。

因现状涵闸均为群众自建,数量、结构和布置多不合理,本次规划进行了优化调整,按照“一圩一涵”原则进行布置。

重建涵闸按圩区除涝要求,选择合适的位置,确定相应的规模,同时封堵多余的老涵闸。

所有涵闸的闸门均布置在河道侧,以防汛期洪水倒灌圩区。

牛角河右岸庙岗生产圩堤0+000~0+305.9堤段与和平生产圩堤0+000~0+658、0+983.1~1+272.6两堤段迎流顶冲,堤坡冲刷严重,对堤防安全不利。

本次规划对以上各段堤防进行砼预制块护坡,合计长1.253km。

1.6 金属结构沣河支流牛角河白莲大桥以下河段规划重建穿堤涵闸12座,其闸门与启闭机全部为新购,闸门采用铸铁闸门,启闭设备选用QLS型手摇螺杆式启闭机,一门一机。

1.7 节能设计本工程主要能耗种类为电、水。

本次设计的门窗采取严格的密封措施,避免冷热空气的频繁对流。

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合理调节室温和使用时间,以降低能耗;施工方面采用合理紧凑的布置方案,尽量少占耕地,采用高效的施工机械和合理的施工顺序来节约能源。

闸门启闭机全部为手动启闭,不消消耗电能,达到节能目的。

1.8 施工组织设计沣河位于安徽省中西部的霍邱县境内,本次沣河防洪治理工程主要集中在沣河上游响水堰至河口集大桥段以及支流牛角河白莲大桥以下段。

主要治理措施有:沣河上游河道清淤整治5.0159km、新建砼护岸0.8994km;牛角河左堤8.3432km 和右堤 6.6408km土方加培、12座穿堤建筑物新重建及新建砼预制块护坡1.2534km。

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78.52万m3,土方填筑45.78万m3,砼4665.2m3(不含预制构件),砌石2474.6m3,草皮护坡17.87万m2。

工程所在地富产砂石,当地材料采购便利。

工程对外陆路交通依靠堤顶,沿河堤方向有多条乡镇公路通达,各种建筑材料均可由汽车陆路运至工地。

沣河枯水期水位低于岸滩,涵闸堤外防护工程、堤外迎水侧护坡底部砼固脚和建筑物附近河道整治等施工受外河水位影响较小,施工安排在河滩地露出河槽的枯水时段施工,外河侧不需要填筑施工围堰,且基坑排水较便利。

干流清淤整治段和牛角河建筑物处堤内侧需要填筑必要的施工围堰。

工程以土方、砼及堆砌石工程为主,穿堤建筑物均为小型箱涵或管涵,包括河道清淤和护岸护坡等均为常规项目,拟采用中小型机械为主,人工辅助的方式分段作业,考虑到堤顶交通及后续道路施工,拟逆对外交通方向组织实施。

工程临时占地主要为取土区占地及临建工程区占地共347亩,其中占用耕地213亩、占用河滩地134亩,临时堆土及施工营地布置等可利用河滩地或堤防范围择空布置。

根据工程建设内容,结合工程规模、水文特点及施工的具体情况,本工程计划安排施工总工期10个月,即第一年9月份工程开工,至第二年6月份全部工程结束。

工程施工总工日约4.93万个,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及有效工作日计算,平均上工人数约164人,高峰期上工人数约246人。

本工程主要建筑材料用量:水泥2444.4t、钢筋63.6t、木材65.2m3、黄砂3846.9m3、块石553.4m3、碎石7534.7m3。

1.9 工程管理根据《安徽省水工程管理和保护条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工程的行业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具体负责国有水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

沣河河道、堤防、涵闸等由霍邱县水务局河道管理局负责管理,成立沣河管理段,负责整个沣河干支流堤防及其防洪建筑物的日常维修养护、防汛与排涝调度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