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理解面积单位建立的规则,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获得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3.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猜测、有序操作、抽象概括,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单位的概念。

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师:同学们,你会拍手吗?今天你可不一定会哦,不信咱们
试试?把你的双手背在身后,伸出右手(学生伸出右手)。

好,拍。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一句话:一个巴掌拍不响。

下面,我们请出右手的合作伙伴――左手(学生伸出左手)。

预备,拍(学生拍手)。

拍手这个简单的动作没有合作是完不成的,今天这节课老师也需要我们大家的合作,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本次
合作成功(学生鼓掌)。

2.理解面积的含义
(1)理解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刚才我们拍手时,拍过的部分也叫做手的表面。

谁想摸摸老师手的表面?大家再摸摸你的手表面。

伸出手,和老师的比一比,谁的手表面大?
学生伸出手摸教师和自己的手,并进行比较。

师:手的表面有大小。

那么,其他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吗?请大家再摸一摸。

学生摸其他物体的表面。

师:你感觉到它们的大小了吗?谁愿意说一说哪个物体表面大,哪个物体表面小?
学生边比划边交流。

师:物体表面是有大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
学生交流。

电子白板出示: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

(2)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那么,这些平面图形有大小吗?谁能上来指着说一说?
电子白板出示四个平面图形:梯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

学生在白板上边比划边比较。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很容易地比较出了这些图形的大小。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在电子白板上使用拖曳功能,对四个图形进行重叠摆放(如图1),从而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学生鼓掌。

师: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学生交流。

电子白板出示: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师:刚才我们得出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现在,你能根据这两个定义来总结一下到底什么叫做面积?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面积定义。

利用电子白板的隐形幕布功能出示面积定义:物体的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师:大家同意吗?看来你们和数学家想的一样,真厉害!骄傲地跟你同位说一说自己对面积的理解吧。

学生总结,同位之间交流。

3.探索面积单位的产生
(1)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呈现两个图形。

师:再来看,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谁想上来比一比?
学生上讲台,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曳功能,把图形重叠在一起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师:有没有更准确的方法来测量它们面积的大小呢?我给你们提供两种测量工具。

一种是摆正方形测量面积,一种是摆圆形测量面积。

同学们,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比较合适?
学生思考,举手说出自己的选择及理由。

师:下面咱们就动手摆摆看为什么不选择圆形。

谁想来摆摆看?
学生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曳功能,对图形进行移动、拼摆(如图2),并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师:好,我们选择正方形作为测量面积的工具。

下面,让另一位同学用正方形再来演示一遍。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重现用小正方形作为测量面积的工具的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知识。

(3)比较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比较几组图形的面积。

电子白板出示几组图形,学生进行比较练习,加以巩固。

(4)猜猜看游戏
师:我们做个“猜猜看”游戏放松一下好吗?屏幕上有两个隐藏着的图形,一个图形上摆有4个小正方形,一个图形上摆有12个小正方形(如图3)。

猜猜看,哪一个面积大?
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

利用电子白板的隐形幕布功能将两个图形遮住,让学生大胆猜想,最后揭晓谜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5)揭示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通过这个游戏,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认识和理解。

学生在交流中自主探索出:比较图形面积时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

师:看来比较面积的大小不能只数小正方形的个数,还得统一小正方形的大小。

这个统一的规定就叫做面积单位。

电子白板出示课题:面积单位。

学生齐读课题。

4.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都有哪些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1平方厘米。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谁能
试着说一说?
学生交流意义。

电子白板出示1平方厘米的定义。

师:在学具中找一找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找到的请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

学生在学具中找到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并用尺
子量边长。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
学生想象。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学生举例:开关按钮、1分硬币、指甲盖、邮编的格子……
师:拿出练习纸,估计一下练习纸上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几平方厘米?请你以1平方厘米为单位,小组合作摆一摆,测量它的面积。

学生估计并测量。

小组展示测量结果。

(2)认识1平方分米
师:如果以1平方厘米为单位测量桌面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学生认为太麻烦)再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是什么?你知道吗?什么叫1平方分米?请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交流。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隐形幕布功能出示1平方分米的定义。

师:请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电子白板出示软盘、钱包、粉笔盒供学生参考。

学生交流。

师:现在能测桌面的面积了吗?请小组合作摆一摆。

小组合作测量。

(3)认识1平方米
师:老师请你帮个忙――用1平方分米测量白板的面积。

谁来试试?
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白板的面积。

师:你有什么想法?再大些的面积单位是什么?那什么叫1平方米呢?
学生交流1平方米的含义。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隐形幕布功能出示1平方米的定义。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学生想象。

电子白板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请看,白板上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你想
到有这么大了吗?
师:估计一下,这块白板的面积有多大?教室地面的面积
有多大?下课后小组合作一起量一量吧。

5.回顾全课拓展知识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面积和面积单位。

什么叫面积?一起读一下。

我们又认识了三个面积单位,分别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

你记住这三个新朋友了吗?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幕布功能,将本节课的板书依次呈现,使学生经历知识构建的过程。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三个不同的面积单位,你有什么感觉?
生:在测量比较小的物体面积时,可以选择平方厘米做单位;测量大一点的物体面积时,可以选择平方分米做单位;测量很大的物体面积时,可以选择平方米做单位。

从电子白板的资源库中把三个面积单位拖出来进行比较,通过类比,加深印象。

师:除了这三个面积单位,你还知道哪些?让我们带着这些新知识一起去畅游数学乐园。

你最想去哪?
利用电子白板的超链接功能,让学生自由选择链接到数学乐园相应的页面和幻灯片上。

(1)智慧岛:学生在电子白板上通过拖动图形,比较三个图形(如图4)的大小。

(2)应用园:选择合适的单位,在电子白板上用绘图功能连线(如图5)。

(3)故事屋:观看电子白板上的故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
学生只有亲自参与了探索知识的过程,才能从中认识数学,解决数学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

交互式电子白板给我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成了我进行几何知识教学的好朋友,也成了学生进行几何知识探索的好伙伴。

在电子白板的辅助下,我以活动贯穿本节课始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运用掌握的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应用电子白板后,本节课还形成了生成性资源,如利用电子白板的拖曳功能,形成比较图形的重叠法以及测量图形面积的密铺法。

学生由于操作不熟练,在摆图形时不能将图形选中再拼摆,容易把要测量的图形变动位置。

如果能多加练习或对要测量的图形加以固定的话,课堂效果会更好。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市解放路第一小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