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与趋向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与趋向
是满足大部分人高等教育需要的院校对 象;
经历了合并和升格,经历着办学层级和 办学类型的重要转换;
面临着较大的毕业生就业压力; 建立本科教学人才培养规范,师资的适
应、数量补充、质量提升,学科专业建 设,资金困难;
如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在服 务中获取资源,生存发展。
关于高校发展定位、特色和发展战略的 研究。
高等教育资源和市场的区域化特征非常 明显,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性很 大。
高等教育生源、资金、师资、办学资源 等方面的市场壁垒和市场分割。
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达,区域内高 等教育资源多,区域人口高等教育机会 多,引发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
高等教育如何通过宏观调控促进均衡发 展问题。
校—(学部)院—系的结构构造。涉及 是学术组织还是行政组织的问题。学院 的性质及其任务问题,学院对教学科研 的统筹作用问题。
我国高校中院系设置的随意性。院中院 问题。行政性组织问题。
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与条件正 发生着巨大变化,机遇与挑战共存。
——高等教育大众化为民办高等教育提 供了发展壮大的空间。
我国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战略重点 ——创建有利于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
的制度政策环境; ——优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优化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体系。
高等教育质量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建设、质量保障的研究。
高等教育质量与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有联 系,但关注重点有所不同。
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两个重要主题:一 是切实提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人才培 养质量,二是提升高等教育系统满足人 民群众高等教育需要的能力,以及对国 家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建设 和谐社会的作用。
——国家层面的关于大学的制度安排, 涉及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大学与社会的 关系、大学与大学的关系等方面。
——大学自身层面的内部制度安排和设 计,主要表现为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
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大学的关系。大 学面向政府办学的问题。政府对高等教 育资源的控制。办学自主权。大学章程。
当前我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与趋向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现状、进展与展望》之一
张应强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 2006年9月21日于湖南长沙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 要任务:
——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办学结 构;
——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
——加强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这是目前院校发展研究中的重点问题。 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行政机制的作用下, 高等学校在办学中出现定位不准、办学 趋同、特色不鲜明、追求高大全。
关于高等教育、高等学校分类和分类标 准的研究。
建立高水平的大学体系还是建立高质量 的高等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市场分割问题的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之后, 建立了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两级办学体 制,赋予了省级人民政府的高等教育统 筹权,区域高等教育由省统筹。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处于蓬勃发展阶 段,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重点。 但其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很多。
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类型问题;
高职教育结构和层次调整问题;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质量问题;
高职院校教育与其他院校的关系问题; 高职院校教育功能拓展和多样化问题 (转学功能与立交桥问题);
——鼓励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密 切结合。
大学制度变迁方式的研究
制度经济学思想的引入——强制性制度 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我国大学制度 变迁采取何种方式?怎样实现制度创新?
大学制度的创新需要遵循那些反映大学 本质特点和大学组织特性,具有普遍意 义的大学制度安排,也要借鉴西方大学 的经验,更要立足我国国情和大学实际。
主要观点:建立与学术型高等教育并行 且相互沟通、办学主体多样、学历层次 齐全、办学功能完备,以市场为办学导 向、以应用为根本特点的开放式、高水 平高职教育办学体系。
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双重背景(大众化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学位类型多样化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发展与改革研究;
中央政府对地方高等教育发展的责任与 管理职能问题。
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问题。如 何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
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及其引发的高等教 育问题的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特殊性的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多样化问题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评价与反思的研
究。政策效应和效果的研究。
高水平大学(一流大学和研究型大学) 建设问题研究
教育部把高水平大学建设作为高等教育 领域的工作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更加凸现 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高水平大学建设面临诸多理论、政策和 建设中的具体问题。
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地方大学建设的关系 问题,其中的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问 题,教育资源配置方式问题。
高职教育的学制改革问题(两年制与三 年制);
高职教育的多元办学主体问题及不同办 学主体的高职教育比较研究;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改革问题;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研究; 由中专改制升格的高职院校发展问题; 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的研究和借鉴。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就业压力是目前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 首要问题之一。
就业形势的估计。十一五期间高校毕业 生供给的快速增长大于需求增长,高校 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期间总计 约有2600万大学毕业生(比十五期间净 增1500多万)将进入到就业大军中。
十五期间,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总人数中 的比例从2001年的8.77%上升到2005年的 14.46%,十一五期间预计将升至20—25%。 大学毕业生成为求职人员的主体之一。 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值得认 真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我国大学外部制度环境对大学制度制度 变迁的制约问题。
理论研究中出现的主要思想与观点:
——西方国家的大学制度具有现代性特 征和普遍意义,值得借鉴。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需要准确把握现 代大学的性质和特点,需要对大学进行 准确定性与定位。大学是学术组织。
——大学内部的具体制度建设和治理结 构需要围绕学术和学术活动的性质、特 点来安排和设计。既要改变行政管理的 模式,也要改变企业管理思想与模式。
因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提出而触发,受 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与推行的影响。
高等教育创新的重点正在逐步从宏观层 面向微观层面转变,通过创设有利于大 学发展的外部环境、转变高等教育管理 方式、调整大学系统以及大学的内部结 构,解决长期制约与影响大学发展的体 制性障碍问题。
现代大学制度包括两个基本层面:
高水平大学的遴选机制问题;遴选政策 也面临着公平性问题;
如何深化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政策和决策。 高水平大学建设机制问题; 高水平大学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 大学科技园区建设问题; 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关系问题; 高水平大学怎样处理学科建设、人才培
养、成果转化的问题;
高水平大学作为精英教育的实施主体, 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力量,如何 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问题。
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大学生生涯规划、生涯辅导的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模式与政府高 等教育政策调整的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 体部分和基座部分。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地位重要、情况特殊、 压力很大。
担负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和培养高素 质劳动者的重要使命;
我的观点:
要逐步发展多层次的高职教育,有必要 在高职教育体系内发展本科和研究生层 次教育,以逐步建立学历层次齐全的高 职教育系统。
目前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系统内实施的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际上是一种职 业学位教育,应该纳入高等职业教育范 围来考虑。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形成大学与社会的有效互动机制。 大学对社会需要反映的敏捷性与满足度。
——优化大学内部的管理关系和权力结 构。办学自主权中的矛盾现象。
现代大学制度基本特征的研究。
教育部长周济:
——重视大学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机制 的有机统一;
——强调大学办学自主与社会职责的相 辅相成;
——追求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平 衡和谐;
正在研究和讨论的主要问题
高职教育本科层次办学问题。教育部限 制高职院校升格办本科教育。
从高等教育分类来看,高职教育是一种 教育类型,强调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职 业岗位的针对性、适应性。
高职教育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高职教育并不能都是低层次的教育,在 发展职业教育方面,也应该有高层次的 学历教育。
大众化引发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研究; 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学校发展机
会公平问题,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的对内涵式发展道 路的反思和评价的研究。
大众化后的学生权益保障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中出现的弱势群体的教
育资助政策研究。 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研究。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评价和完善的研究。
民办高校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适应市场,满足需要,办出特色,提高 质量;准确办学定位——公办高教的补 充?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家族式管理; 坚定地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
民办高等教育的区域特征;
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民办高等院校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转 变和调整(投资办学的深化,市场化运 作,质量战略);
教育部把大学生的就业率作为高校办学 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 以使高校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等教育过度问题的研究。实证研究。 过度教育是否存在?是什么性质的教育 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