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王逸舟《国际政治概论》终极笔记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考研王逸舟《国际政治概论》终极笔记

国际政治概论王逸舟6.国际冲突6.1.分离主义的推波助澜1、地位:分离主义导致的国际摩擦和战争,在新阶段占有国际冲突的较大比例2、作用形式:分离主义往往是在民族自治和独立的口号和要求下推进自己的纲领。

狂热的民族主义是不会把经济因素放到首要位置的,他们更为看重“三自”(自尊、自立、自主)6.2.多重利益的争夺加剧1、围绕的主题:自然资源、领土边界、水道或出海口……(东北亚和东南亚)岛屿、大陆架、海域的争端2、产生:冷战时代结束,实际利益(特别是安全战略利益和经济贸易利益)的重要性上升,历史积怨抬头,旧的标准和驱动力面临更多竞争要素6.3.国内冲突的不断外溢1、现象:内战多边化、国际化,内乱外溢。

绝大部分国际冲突是由各国内部原因造成的。

2、原因:今天的民族主义基本上是一种“裂变”的力量而非“整合”的因素。

大国介入意愿的下降,国际组织制止能力的不足,也是内战外溢增多的原因。

6.4.意识形态的束缚减弱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导致的冲突尽管时有发生,但数量和比重均相对缩减。

这也是当代世界逐步远离美苏对抗的冷战时代的标志之一。

6.5.大国的影子及操纵1、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冲突,大国如果不介入,冲突的强度就比较低;在大国有效控制的势力范围内,冲突相对不多且不激烈,反之,冲突持续久且强度比较高。

2、多数大国、强国只在本地区范围内起调解、干预或加强的作用,只有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能够施加全方位的干涉和影响。

6.6.核扩散的更大危险苏联解体,几种毁灭性最大、强度最高的冲突(常规世界大战、有限核战争和全面核战争)发生的可能性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核扩散已经不再遥远,越来越多的大国和中等强国已经或即将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

6.7.精确打击及其反制1、精确打击:从冷战结束后的第一次高科技战争(海湾战争)开始,“精确打击”在解决局部危机和消弭热点时的功用逐渐凸显。

2、反制:全球军人和战略家以极大的刺激和启发,迫使各国调整或完善原先的军事思想和装备结构,以应对新的对抗局面。

3、“精确打击”的影响: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没有可能在正面战场同发达国家对峙,传统战法和作战失去了意义,超限战、恐怖主义开始抬头,使传统安全蒙上了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色彩。

6.8.国际组织的积极介入冷战时代主要靠两个超级大国及两大军事集团抑制国际冲突,今天各国越来越多地通过联合国和各类地区性国际机构来处理各类冲突。

6.9.历史根源1、长期遗留,从未根本解决的矛盾(1)宗教信仰和血缘种族差异→敌视、怀疑和不信任(2)历史上大国和强敌的干预→国家边界、领土、海域、水道多次修改及争端(3)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差异→相互歧视,经常性摩擦(4)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敌视和对立2、这个世界仍在继续扩大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差异(1)各国内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的差别(2)发达工业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北南差距”3、国力增长→扩张、竞争甚至对抗、暴力的事态具体过程:在国际体系内造成新的不稳定,打破旧的均衡状态,致成危机和摩擦,乃至战争和其他暴力冲突6.10.新的根源:目前还不一定是暴力冲突,但可能诱发大规模骚乱、恐慌、武力镇压和国家间的战争行为1、难民问题:难民潮所经之处,都有程度不同的恐慌、敌意和麻烦。

2、毒品问题:亚洲和中美洲,毒品的大量产生和走私,不仅给所在国造成了畸形的经济结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恶劣影响,也给政府的治理增添了难题,加剧了冲突局面。

不是单一国家、单一部门能够解决的。

3、环境问题:人类生息的自然环境正面临退化、变质的危险。

当某个国家破坏环境的恶性涉及邻国和国际社会时,可能导致国际紧张。

4、人口问题:发达工业国家人口下降,老龄化、少子化;贫困国家人口增长的恶性循环→世界性的“农村包围城市”的人口格局,埋下了冲突的种子【国际冲突总体评价】只存在于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体系内,掺杂了各种行为体,是一种人类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现象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

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控制时间作答。

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二,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

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

(二)名词辨析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

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目中的重要名词。

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课堂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

一般可以归类为“A是…”“A和B…”“AB和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名词辨析答题示范】:例如“工资就是薪酬”。

(专业课老师解析:这属于“A和B…”类型的题目)第一,工资的定义。

第二,薪酬的定义。

第三,总结:工资与薪酬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

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每道题350-400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篇幅占到A4纸的半页为佳。

(三)简答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简答题难度中等偏下,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参考书的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程度。

往往是“点对点”的考察。

一般不需要跨章节组织答案。

因此,只要大家讲究记忆方法,善于记忆,记忆5-7遍,就可以保证这道题目基本满分。

简答题采用“定义+框架+总结”答题法。

①首先把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名词(也叫大概念)进行阐述,就像解答名词解释一样。

这一环节不能省略,否则无意中丢失很多的分数,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视的一点。

②读懂题意,列要点进行回答。

回答要点一般3-5点,每条150-200字。

③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多为简单评析或引申。

【答题示范】:例如“简答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一,公共财政的定义。

(不能缺少)第二,公共财政的3大职能。

(主体部分)第三,总结评析。

【简答题答题注意事项】: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采取“总-分-总”答题结构。

即在回答要点之前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最后写几句起总结的话,这样不会给人一种太突兀的感觉。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600-8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通常字数应该是本题分值的至少30倍,即,1分至少30个字。

第三,如果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那你也不能拍脑门乱写,好的策略是向课本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往4×150里套就行了。

关键在于有条理又能自圆其说,你如果能结构清晰、条分缕析的把题答完,你肯定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

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对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因此答案的组织往往是横贯全书,跨章节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

这一点是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同时也很必要。

考研论述题答题攻略:论述题“3w答题法”,即what,why,how。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答题结构上“总—分—总”,开头要阐述背景,解释相关的名词,最后要做总结,还是那句话,不要给人留下突兀的感觉。

①阐释论述题中重要的相关概念,并把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理论要点写出来。

这部分是考察书本的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后面展开分析的基础。

②要分析问的原因或者必要性。

这部分构成了论述题中的“论”,要写的像论文里面的分论点,对于每一个分论点要适当的“述”。

这是论述题的关键,结合课本,选好切入的角度至关重要。

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并在最后做总结或者展望。

【论述题答题示范】例如:结合公共财政相关理论,论述收入分配领域为什么“不患寡而患不均”。

第一,阐释“公共财政”的定义,阐释公共财政的职能,市场失灵理论,并详细阐述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

第二,分析目前“患不均”,即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这一问题的原因,一般4-5条。

第三,结合公共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提出化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政策主张。

【论述题答题注意事项提示】:第一,紧扣理论。

先阐释清楚相关的概念和核心理论。

第二,回答的视角要广,角度要多,不能拘泥于一两个点。

但是条数也不宜过多,在5-8条为好。

第三,要点之间要有条理性。

论述题字数在1500左右。

用时为25-30分钟。

第四,如果没有案例分析题,论述题一般是最后一道考题,分值较大,需要考生合理规划时间,每道论述题至少留出30分钟以上的时间。

(五)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案例分析考察形式往往看起来比较灵活,给人一种难以驾驭的感觉。

但是案例分析题并不难,与其说是在考察案例,不如说是再考察考生对核心理论的掌握。

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先理论后结合案例分析,方可获得案例分析题的高分。

考研答题攻略:案例分析要采用“理论——材料分析法”。

第一,仔细阅读案例,寻找涉及到的每一个相关的理论,并在答题的第一部分将理论部分写透。

(这是主要的部分)第二,结合理论分析案例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