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
断句考查的是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
该考点因具有考查知识的丰富性、考查能力的多样性、考查方式的灵活性和训练的可操作性等特点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首次设置断句试题,估计这一考点有覆盖更多地区试题的趋势,而且难度会逐渐加大。
至2018年高考卷都为客观选择题。
相对而言,客观选择题难度低于主观断句题,但断句时均应熟知“断句三步流程”和掌握断句标志,运用“断句抓标志析结构”的方法。
当然,对于客观选择题而言,还可以灵活运用排除法来辅助断句。
熟知文言文断句流程、标志
(一)文言实词标志
1.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等。
名词一般为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其前后往往要断开。
(二)文言虚词标志
文言虚词往往是断句的标志,把握文言虚词的使用位置是断句的关键。
可作断句标志词的常见文言虚词列表如下:
(三)特殊句式标志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
(四)运用方法,巧断句
例1[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例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例3[2016•浙江省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
例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酤①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②。
(选自《东坡志林•卷一•记游》)
例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例6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五)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
父恢,为南海太守。
祐年十二,随从到官。
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领①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昔马援以薏苡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
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改)
【注】①领:通“岭”。
②薏苡:一种禾本科植物。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B.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C.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D.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
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
同郡陶丘洪亦知名,自以明见过歆。
时王芬与豪杰谋废灵帝。
芬阴呼歆、洪共定计,洪欲行,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洪从歆言而止。
后芬果败,洪乃服。
(选自《三国志•华歆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B.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C.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D.歆止/之曰/夫废立大事/伊霍之所难/芬性疏而不武/此必无成/而祸将及族子/其无往/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后宴两仪殿,帝命后兄光禄少卿婴监酒。
酒酣,胡人袜子、何懿等唱“合生”,歌言浅秽,因倨肆,欲夺司农少卿宋廷瑜赐鱼。
平一上书谏曰:“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始自王公,稍及闾巷,妖伎胡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质,咏歌蹈舞,号曰‘合生’。
昔齐衰,有《行伴侣》,陈灭,有《玉树后庭花》,趋数惊骜僻,皆亡国之音。
不容以倡优媟狎亏污邦典。
若听政之暇,苟玩耳目,自当奏之后廷可也。
”不纳。
玄宗立,贬苏州参军,徙金坛令。
开元末,卒。
(选自《新唐书•武平一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B.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C.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D.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于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理宗即位,擢礼部侍郎。
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参知政事史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落职罢祠。
监察御史梁成大又劾之,请加窜殛。
上曰:“仲尼不为已甚。
”乃止。
德秀立朝不满十年,奏疏无虑数十万言,皆切当世要务,直声震朝廷。
既薨,上思之不置,谥曰文忠。
(选自《宋史•真德秀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参知政事史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落职罢祠
B.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参知政事史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落职罢祠
C.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参知政事史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落职罢祠
D.德秀屡进鲠言/上皆虚心开纳/而参知政事史弥远益严/惮之乃谋所以相撼/畏公议未敢/发给事中王塈/盛章始驳德秀所主济王赠典/继而殿中侍御史莫泽劾/之落职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