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是近年来语文试题中最为稳固的一部分。
这种稳固体现在如下两点:一是选文都是人物传记,且均出自“二十五史”,尤其集中在“史”“书”上,如《后汉书》《晋书》《宋史》《明史》;二是题型稳固,近三年来,文言文阅读三个客观题一个主观题的框架没变,而且考查点也没有变化,分别是文言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和文言文翻译;分值稳定在19分。
文言文复习,难在对文言文整体文意的理解及重要语句的翻译。
文言文阅读重在知识点的逐一落实。
给文言文断句,是最直接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方式。
断句不当,意味着没有读懂文意,不知道文章说了些什么,或理解偏颇错误。
因此,读懂文章、把握大意是断句的前提。
文言文与现代文一样,某类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是相对固定的,可以根据词语的词性以及组合情况断句;最为明显的是文言虚词,可根据其在句中的作用和表达的语气作为断句的标志。
值得提醒的是,高考给定的断句题,一定有疑难处,且在易混处设误,断句时要注意瞻前顾后,语意断句和标志断句相结合。
一、比较选项异同,存“同”求“异”全国卷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文言文断句,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正确。
而从四个选项的设置看,并不是每一个选项的断句点都与其他选项不同,而是大部分相同,只在某一两个关键处不同。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比较选项的方法,初步确定断句的疑难点,然后集中精力攻克疑难点。
二、通晓文意,借助标志第一步:通读文段,力求把握大意给文言文断句,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断,看完了画线部分,断句也结束了,然后对照所给选项,选出其中一个。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正确率不高。
且不说高考题所选的断句文字有一定的迷惑性,单就内容说,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没有通读全文,细加揣摩,很可能正中命题人的圈套。
因此通读是前提,深思是关键。
第二步:联系全文,先易后难断句给一段文字断句,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了解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因此在读的时候,就要注意下面三点:①随时标画出文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器物名、动植物名和时间名词,因为名词(或代词)做主语时前面要停顿,做宾语时后面要停顿。
②随时标画动词和虚词。
在语句中,动词是做谓语的,出现动词,就要注意其关涉和支配的成分,在其关涉和支配的成分之后,就意味着停顿;虚词一般被视为断句的重要标志。
③随时标注特殊结构,如介词结构后置句、固定短语和对偶顶针句。
这类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往往固定,中间不能断开。
第三步:带入检验,确保文通字顺题目做完后,一定要带入全文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一定要做到断句后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比较选项法(2018全国卷Ⅱ,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典题】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数通剽轻少年读律令/略举大义//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数通剽轻少年读律令/略举大义//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数通剽轻少年读律令/略举大义/ /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数通剽轻少年读律令/略举大义/解题思路答案 B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谢瞻字宣远,一名檐字通远,陈郡阳夏人,卫将军晦第三兄也。
永初二年,在郡遇疾,不肯自治,幸于不永。
晦闻疾奔往,瞻见之,曰:“汝为国大臣,又总戎重,万里远出,必生疑谤。
”时果有诉告晦反者。
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
瞻曰:“吾有先人弊庐,何为于此!”临终,遗晦书曰:“吾得启体幸全,归骨山足,亦何所多恨。
弟思自勉厉,为国为家。
”遂卒,时年三十五。
(选自《宋书·谢瞻传》,有删改)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B.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C.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D.瞻疾笃还都∕高祖以晦禁旅∕不得出宿∕使瞻居于晋南郡∕公主婿羊贲∕故第在领军府东门比较四个选项,大致可以分成两组。
对比看,A、C两项,B、D两项前半部分相同,A、D两项,B、C两项后半部分相同。
先看前半部分:A、C两项“还都高祖”错误,将两者混杂在一起,读破了两个句子,同时,使得“以晦禁旅不得出宿”又没有了主语;B、D两项根据“标名代”断句法,正确。
故排除A、C两项。
再看后半部分,D项的断法使“公主婿羊贲”这个名词独立出来,不是句子,应与后文“故第”结合作为“居”的宾语。
故选B项。
参考译文谢瞻,字宣远,一名谢檐,字通远,是陈郡阳夏人,是卫将军谢晦的三哥。
永初二年,谢瞻在豫章郡患病,不肯医治,希望就此死去。
谢晦听到他生病的消息急忙赶去,谢瞻见到他,对他说:“你是国家大臣,又掌管军机大事,老远地到我这里来,一定会招致怀疑,产生流言。
”当时果然有人禀告谢晦反叛。
谢瞻病重,回到京城。
高祖因为谢晦掌管禁军,不可出宫住宿,就叫谢瞻住在晋南郡公主夫婿羊贲的旧宅,地点在领军府东门。
谢瞻说:“我有祖先留下的旧房子,为什么住在这里!”谢瞻临终的时候,留下遗书给谢晦说:“我侥幸能够四体保全,死于正寝,归埋家乡,葬于山麓,哪里还有什么更多的遗憾呢?弟弟你要勉励自己,既为国,也为家。
”于是死去,死时三十五岁。
借助标志法1.标名代断句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的文字断句。
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峙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应水族有尾者斩!’吾鼍也,故惧诛而哭。
汝虾蟆无尾,何哭?”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科斗时事也。
”(苏轼《艾子杂说》)答案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峙/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其言曰参考译文艾子乘船在大海中航行,晚上停泊在一个海岛上,半夜听见水底下有人哭,又好像有人在说话,就认真地听着。
其中一个人说:“昨天龙王下了一道命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斩首。
’我是一条鼍呀,很害怕被杀头所以才哭。
你是只蛤蟆,又没有尾巴,为什么也哭个不停呢?”又听见一个声音说:“我现在幸亏没有尾巴,但害怕龙王追究我当蝌蚪时的事情啊!”2.看虚词断句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的文字断句。
国虽小,其食足以食天下之贤者,其车足以乘天下之贤者,其财足以礼天下之贤者,与天下之贤者为徒,此文王之所以王也。
今虽未能王,其以为安也,不亦易乎?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
(选自《吕氏春秋·报更》,有删改)答案此赵宣孟之所以免也/孟尝君之所以却荆兵也/古之大立功名与安国免身者/其道无他/其必此之由也/堪士不可以骄恣屈也参考译文国家即使小,它的粮食也足以供养天下的贤士,它的车辆也足以乘载天下的贤士,它的钱财也足以礼遇天下的贤士,与天下的贤士为伍,这是周文王称王天下的原因。
现在虽然不能称王,用它来安定国家,难道不容易做到吗?与贤士为伍,这是赵宣孟(赵盾)免于被杀、孟尝君使楚军退却的根本原因所在。
古代建立功名和安定国家、免除自身灾难的人,没有别的途径,必定是遵循这个准则。
贤士,不可以用高傲的姿态使他受到屈辱。
3.凭对话断句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的文字断句。
一更向尽,(殷天官)恍惚欲寐。
楼下有履声,籍籍而上。
假寐睨之,见一青衣人,挑莲灯,猝见公,惊而却退语后人曰有生人在下问谁何答云不识俄一老翁上,就公谛视,曰:“此殷尚书,其睡已酣。
但办吾事,相公倜傥,或不叱怪。
”乃相率入楼,楼门尽辟。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答案惊而却退/语后人曰/有生人在/下问/谁何/答云/不识/参考译文一更将尽的时候,殷公迷迷糊糊想睡。
忽然听见楼下有脚步声,纷纷从下面上来。
他便假装睡着,斜眼看去,见一个穿青衣的人,挑着一盏莲花灯上来,突然发现了殷公,她大吃一惊往后退却,对后边的人说道:“有生人在上边。
”下面的人问:“是谁呀?”青衣人回答说:“不认识。
”顷刻间一个老翁上来,对着殷公仔细看了看,说:“这是殷尚书,他已经睡熟了。
只管办我们的事,殷相公不拘俗礼,或许不会责怪。
”于是便领着人相继上了楼,把楼上的门都打开了。
4.借句式断句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的文字断句。
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万钧也。
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则虽有尧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失矣;弗闻,则社稷危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二十一》,有删改)答案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则虽有尧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参考译文雷霆所击之处,没有不被摧折的;万钧重压之下,没有不被粉碎的。
而今君主的威力,非雷霆所能比;势力之重大,非万钧所能量。
广开言路以求谏言,和颜悦色地接受、采纳他们的意见,并使进谏的人得到荣耀的地位,即使这样,士人们尚且诚惶诚恐而不敢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思,又何况君主纵欲无度、恣行暴虐、厌恶听到自己的过失呢?用强力和权势威慑、压制他们,即使有像尧舜那样的智者、孟贲那样的勇士,又岂有不被摧折的吗?那样的话,君主也就听不到自己的过失了;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社稷也就危险了。
5.找对称断句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的文字断句。
某尝患近世之文,辞弗顾于理理弗顾于事以襞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譬之撷奇花之英,积而玩之,虽光华馨采,鲜缛可爱,求其根柢济用,则蔑如也。
(选自王安石《上邵学士书》)答案辞弗顾于理/理弗顾于事/以襞积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譬之撷奇花之英参考译文我曾担忧近世的文章,文辞不顾及文理,文理不顾及事实,以堆砌典故为有学问,把雕绘语句当成精辟新颖,好像采撷奇花的花瓣,积攒玩赏,虽然光华馨香,鲜盛可爱,要想问它到底有什么用处,就没有什么了。
6.据修辞断句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的文字断句。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
朔绐驺朱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
”朱儒大恐,啼泣。
(选自《汉书·东方朔传》,有删改)答案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参考译文东方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