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吸烟状况及控烟知识调查
【摘要】目的了解我校在读高中生吸烟情况及其控烟知识的知晓水平,为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对策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分别从我校高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抽取3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共9个班级进入到本次研究。
采用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研究对象的吸烟状况及其控烟知识的知晓情况。
结果共682名学生进入到本次调查。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我校高中生尝试吸烟人数为321人(47.07%),偶尔吸烟人数为143人(20.97%),经常吸烟人数为116人(17.01%)。
男生的吸烟率高于女生,高三学生的尝试吸烟率高于高一和高二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大部分学生对控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结论高中生对吸烟的态度趋于尝试,虽然对吸烟的危害性有所了解,但是存在“知行分离”的现象。
【关键词】高中生;吸烟;控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8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35-01
吸烟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危害已在半个多世纪以来被科学界所
证实。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0年来,全球有超过500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其中死于肺癌者约占1/3,吸烟与“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目标背道而驰[1]。
我国是全球对烟草制品管理最为宽松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青少年的现在吸烟率和尝试吸烟率都在逐步上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增高,并且出现低龄化的趋势。
本文通过对在校高中生吸烟状况及其控烟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力图为探讨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对策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照分别从我校高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随机抽取3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共9个班级进入到本次研究。
1.2 研究方法以焦青山[2]设计的《青少年吸烟现状及控烟知识调查问卷》为基础,经过专家修订后用作本次研究的调查工具。
问卷由一般情况、吸烟状况、对吸烟和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的认知、对控烟法律法规的态度四方面组成,共含有19个条目。
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调查问卷,要求学生采用自填调查问卷的方式参与调查,填表时要求教师回避,填完后当场收回问卷。
1.3 吸烟状况的判定标准采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推荐的吸烟行为界定标准[3],即吸过一口烟即判定为尝试吸烟;平均每周吸烟小于1次判定为偶尔吸烟;每周至少吸烟1次,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判定为吸烟。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02完成调查问卷数据的录入、查重和逻辑纠错,采用spss18.0计算均数、标准差、率、构成比,并完成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共有682名学生参与到本次研究,问卷的回收率为100%。
其中男生332人(48.68%),女生350人
(51.32%);高一239人,高二234人,高三209人;平均年龄为(17.01±2.19)岁。
2.2 吸烟状况调查我校高中生尝试吸烟人数为321人(47.07%),偶尔吸烟人数为143人(20.97%),经常吸烟人数为116人(17.01%)。
高三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和吸烟率均高于其它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男生的吸烟率(9.04%)高于女生(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411,p<0.01)。
2.3 对吸烟和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的认知调查仅3人(0.44%)认为吸烟与被动吸烟对健康无害,69人(10.12%)认为轻度有害,601人(88.12%)认为重度有害,9人(1.32%)表示不知道。
2.4 对控烟法律法规的态度高中生对四项控烟法律法规多持赞同态度,见表2。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校高中生尝试吸烟率、吸烟率和偶尔吸烟率与部分报道[4]接近,但与部分学者[3]的研究结果相比,又显得略高。
四川凉山地区为彝族的聚集地,而凉山彝族民间好吸草烟,又名兰花烟[5],受传统民俗的影响,部分青少年在年幼时便接触烟草[6],这可能是导致本次研究吸烟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我校的在校高中生对吸烟和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的认知,以及对控烟法律法规的态度都较好,但与吸烟率较高的结果相悖,这说明在校高中生在吸烟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知行分离”。
因此加强对学生对吸烟知识的健康教育,强化宣传吸烟对青少年健康的危害,着力
于健康行为的形成监测,或许是我们下一步工作应该引起重视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r].2005:17-19.
[2] 焦青山,白高波,卫茂泉等.青少年吸烟现状及控烟知识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2):1100-1101.
[3] 蒋汝刚.咸宁市高中生吸烟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7):606-607.
[4] 罗新茂,颜宇红.衡东县某中学高中生吸烟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1):77-79.
[5] 杨红,余和明.凉山彝族兰花烟[j].西昌学院学报,2005,19(4):65-67.
[6] 杨国鹏,韩云涛,李伟明,等.彝族社区居民吸烟状况调查[j].卫生软件科学,2009,23(2):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