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说史重点

经济学说史重点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1、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5)古代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

在政治上拥护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治,反对雅典民主政治。

首创了“经济”这一词汇,对奴隶主的家庭经济提出了一定的见解,代表作《居鲁士的教育》、《雅典的收入》。

2、理想国:由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提出的以分工为基础的设计。

对应于人的三种美德:智慧、勇敢和节制,理想国三个自由民阶层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及平民。

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不属于任何一个阶层。

3、公平价格:由古罗马的奥古斯丁提出,指某一时期不受市场影响的,大多数人一次进行交易的稳定价格,其实质是商品的价值。

二、问答题1、什么是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亚里士多德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家庭管理与货殖。

前者是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是相对有限的;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是相对无限的。

前者是合乎自然的,后者是违背自然的。

2、阿奎那经济思想中的折中主义体现在哪些方面?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他学说折衷主义的特点。

关于货币:一方面,货币的价值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另一方面,货币有内在的稳定性,反对任意贬损货币价值。

关于商业:一方面把商业看成是卑鄙的行业,但同时又断言赚取利润的大商业在一定条件下是合理的。

关于利息:一方面肯定放债取利是罪恶,另一方面又认为在适当情况下可以收取利息。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1、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最早出现于公元14、15世纪。

是18世纪前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商业资产阶级利益。

2、柯尔培尔:17世纪末法国重要的政治活动家,1665年做了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推行了一套极端的重商主义政策,是重商主义的实践家。

3、重工主义:晚期重商主义主张通过贸易顺差增加本国货币。

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所以晚期重商主义又叫做重工主义。

二、问答题1、重商主义有哪些基本思想?(1)社会财富观念:认为金银即货币是财富的惟一形态;把货币的多寡视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

(2)财富源泉的观点:认为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领域,对外贸易才是国家富裕的根本途径。

(3)强调国家的作用:认为封建割据的国家是妨碍商业资本的充分发展的。

力主中央集权的国家采取干预经济的措施。

(4)奖励增加人口:认为,人口是国家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又是进行武力掠夺、殖民扩张的兵源。

主张增加人口。

2、托马斯孟有哪些主要的经济思想?(1)认为商人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提出了一个全才的外贸商人所必需具有的品质。

(2)提出应该准许货币输出的主张,“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3)发展对外贸易是孟的重要主张。

为使国家致富,他提出了在对外贸易中必须做到出超。

(4)论证了贸易顺差应采取的途径和手段。

如发展转程运输业等。

(5)提出了英国经济扩张的纲领,企图垄断整个欧洲的对外贸易,称霸天下。

3、重商主义思想有何历史局限性?(1)错误的货币观:不理解货币的起源与本质,不理解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2)狭隘的财富观:把金银看成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3)狭隘的经济增长观:把对内贸易看作是零和博弈,这些思想都是局限的。

思想根源:重商主义者的观点,反映了当时西欧流行的追求金银的狂热,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积累货币资本的渴望。

第三章英国早期古典经济学说1、威廉•配第:(1623—1687)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马克思曾称他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代表作《爱尔兰政治解剖》、《献给英明人士》等。

2、政治算术:由17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首创的研究方法,即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分析经济问题。

3、大卫休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只是单纯的价值符号。

货币与劳动及商品的关系是一种数量关系。

包含三点结论:一国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代表国内现有的全部商品量;如果商品增加,商品价格就降低,或者说货币的价值就提高。

二、问答题1、配第的研究方法的特点配第在经济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

其主要特点有三个:A 接受了霍布斯与培根的哲学观,以研究客观规律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B广泛地采用了政治算术及统计学的研究法C成功地运用了抽象归纳法,例如首次把商品的价值归结为劳动。

2、配第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1)配第的地租理论实际上是关于农业生产中的剩余价值。

定义为工人创造的价值与工人得到的价值之间的差额即为地租,可见地租就是剩余价值。

(2)配第第一次提出了地租与工资之间的对立关系。

由此主张给工人以生存工资。

(3)配第还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

分析了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

3、斯图亚特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1)提出了“实际价值”的概念。

认为商品的实际价值受到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试图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不过在他那里这两者是以“内在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的。

(3)试图区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触及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提出了“产业”这一概念,实为抽象劳动,即价值。

第四章法国早期古典经济学说1、比例价格:由法国早期古典经济学家布阿吉尔贝尔提出,布氏认为产业之间必须按比例平衡发展,而比例价格是指不仅能使生产不亏本,还能继续经营而且盈利的价格。

自由竞争是实现这一价格的社会过程。

2、坎蒂隆: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时期的经济学家。

他出身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后移居法国,在巴黎从事银行和贸易业务。

其经济理论带有浓厚的重农主义色彩。

代表作《商业性质概论》。

二、问答题1、布阿吉尔贝尔是如何认识法国的贫困问题的?布氏指出法国财富减少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收益的减少。

他认为土地收益会下降的原因有二:1.消费不足。

消费不足又是因为税收过重以及税收的不公正。

2.禁止谷物输出和维持谷物贱价的政策。

这一政策导致了法国农业走向绝对萧条,进而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

2、坎蒂隆的货币思想主要内容。

(1)认为货币同其他商品一样,必须具有内在价值,即生产金银时所耗费的土地和劳动的数量。

(2)对货币的起源和作用的考察:在交换过程中的一种共同衡量尺度。

(3)对货币量和商品价格考察:以独特的角度论述了流通货币量增加引起商品价格上涨的机制。

即金银增加提高了相关生产者的收入进而造成物价上涨。

实际上揭示的问题属于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第五章重农学派1、重农学派:自18世纪50年代在法国开始形成,以主张经济自由、重视农业发展的经济理论为核心的、带有政党性质的政治性学术团体。

创始人是魁奈,代表人物还有杜尔哥,米拉波等人。

2、自然秩序: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

自然秩序不同于物质世界的规律,它没有绝对的约束力,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接受或否定它,以建立社会的人为秩序。

3、纯产品:农业中每年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扣除了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农业生产者的生活资料所剩余的农产品。

实际就是农业总产品(C+V+M)超过生产费用(C+V)的余额,也就是劳动者生产的剩余产品或剩余价值。

4、《经济表》:魁奈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的创建和贡献。

最初写于1758年,最后发表于1766年。

主要探讨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基本问题。

是对资本主义宏观分析的首次天才探索。

二、问答题1、重农学派思想的双重性质是指什么?双重性质是指学说的资产阶级实质和封建主义的外观。

封建主义的外观主要体现在他们虽以资产阶级的视野分析农业生产,但却把这一生产过程看作是地主主导的。

在分配问题上也首先考虑地主阶级。

理论上的妥协是缘于这一学派在经济、政治上的软弱以及与封建势力的密切联系。

资产阶级的实质是指主张对农业进行资本主义式的经营以及主张单一税。

2、叙述并评价魁奈的阶级结构理论。

内容:依据是否生产纯产品,魁奈把社会分为三个阶级: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与不生产阶级。

评价:(1)魁奈最早划分社会阶级并按阶级分析社会现象是进步的,但他的划分依据错误,并掩盖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

(2)他以生产纯产品为依据划分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从而把工业划分为不生产阶级是错误的。

(3)他把土地所有者单独划分,反映其理论的封建主义外观。

3、叙述魁奈的资本理论。

(1)资本是物质,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农业资本是生产资本,而工业资本是不生产资本,商业资本则是进行贱买贵卖,搞欺骗的资本。

(2)农业资本分为年预付和原预付资本。

前者指每年预付的资本,后者指每几年预付一次的资本。

(3)与重商主义相对,魁奈只把资本的生产形态看成是资本的唯一形态。

4、杜尔哥在哪些方面修正了魁奈的学说?(1)修正并发展了魁奈的社会阶级结构学说(2)在工资理论方面提出有见地的看法(3)对魁奈的“纯产品理论”有重要发展(4)对资本的来源及用途作了独特论述(5)在分配问题上,杜尔哥完备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

(6)在税收问题上,提出了“税收三论”,即平等关税原则、平等纳税原则以及单一税收原则。

第六章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1、斯密的教条: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的价值不再由耗费劳动量决定,而是由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这种购买到的,所能支配的劳动量不仅包括工资,还包括利润和地租,因而,商品的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

2、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斯密从价值的两种意义出发,最先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指特定的效用,交换价值指占有某物而对他物的购买力。

3、生产性劳动:斯密对生产性劳动有双重见解,一方面认为是创造m的劳动,即直接同资本相交换并为雇主带来利润的劳动;另一方面则认为是能够带来有形商品的劳动。

二、问答题1、斯密对于价值提出了几种规定?(1)第一种价值规定: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即耗费劳动决定价值。

(正确)(2)第二种价值规定:交换中所能购得的或支配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即购买劳动决定价值。

(错误)(3)第三种价值规定:工资、利润和地租共同构成商品的价值,即收入决定价值。

(错误)2、怎样评价斯密对生产性劳动的双重划分?(1)第一种见解:从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出发,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

第二种见解:脱离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单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出发得出的结论。

(2)斯密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首先,在思想方面,斯密既是重农主义的反对者,又常常不自觉地接受重农主义的观点。

其次,在方法论方面,斯密一贯坚持二重性的研究方法。

3、斯密再生产理论最大的缺陷及其根源是什么?(1)缺陷:根据斯密的教条,他认为生产资料的价值不会单独存在,最终要还原为三种收入,从而把任何商品的价值看作v+m两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