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中学基本教案学科:语文备课人:备课时间:2013年7月18日教学课题:《庄子·秋水》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力戒骄傲。
2、学习对比的方法。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
二、教学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及句式三、教学难点:庄子思想四、预备知识和工具:复习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自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五、近年高考相关知识点及试题: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原弊[宋] 欧阳修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由起也。
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已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
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
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之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
下之用力者甚勤,上之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
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
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
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
今乃不然,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
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此甚可叹也!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
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
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之以战,今乃大异,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
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
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
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噫!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
何相反之甚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B.场功甫.毕甫:刚刚C.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畜:通“蓄”D.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鄙,见识浅薄。
【高考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易错提醒】考查重点实词“鄙”,一定在原文中理解。
【备考提示】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带入到原句原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组是①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②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③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④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⑤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⑥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③是说后来的士兵;④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标准,⑥是作者的结论。
【高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易错提醒】④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标准。
【备考提示】要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
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要注意从离中心最远的开始排除。
必须注意每一个句子和题干规定的中心要形成因果或解证关系。
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注意主人公、关键词、“正面”、“侧面”等词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田,年老体弱的却在田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文中说:“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其势不得不骄惰……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逝世已经都没有了,后来的人未曾经历战争,士兵骄惰,禁军背军粮的任务自己不做,雇请他人来做。
【高考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易错提醒】认真将题肢与原文对照,注意时间的前后顺序。
【备考提示】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
总体把握文意。
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
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
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得不对。
四、(24分)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已矣。
(3分)(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3分)(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3分)【答案提示】(1)但是现在做官吏的人却不是这样,只不过看看文书听取陈述而作裁断罢了。
(2)耕地的农民,不在督促他们自己的力量,使用民力的人,不再计算货物的收入和消耗。
(3)暂且知道一时之间不(让饥民)变成盗贼,却不知道(饥民成为厢兵会)一辈子骄横懒惰白吃饭。
六、教学内容的取舍: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
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
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
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选自《庄子》的《秋水》。
(二)、作者介绍:(投影)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
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
代表作《庄子》,现存33篇。
《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
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三)、合作探究: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投影)1、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2、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并理解。
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5、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小结:(投影)(1)古今异义:古今至于北海到了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百川灌河特指黄河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脸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深明大义的人,或①不吝啬专通某种学问的人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2)词性活用: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作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3)特殊句式:闻道百定语后置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4)成语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补充:1、通假字: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辨别。
)2、固定格式: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四)、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人贵有自知之明知耻近于勇谦受益,满招损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自大由于无知有比较才有鉴别(五)、课堂小结:《秋水》这篇课文虽然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巧妙,机趣横生的特点。
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潮流。
同学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握机遇,超越自我,用我们的智慧、知识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七、要注意的问题:结合课后练习二,掌握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宾语前置的几种句式特点。
八、配套例题和练习:1、课后练习一二题:主旨理解、翻译、句式。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按要求翻译。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将画线的三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答案】(1)如果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有明确的志向,如果没有一种宁静的心态,就不能达到一种高远的目标。
(3分)(2)追求享乐或安于怠惰,就不能奋发向上,性情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分)(3)年华随着时间而流逝,意志被时间所消磨,于是成了枯枝落叶,这样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