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拟法庭案例

模拟法庭案例

模拟法庭案件资料案件1:公司解散案原告陈某与被告章某系干姐妹,为共同致富寻求创业之路,二人于2003年12月1日共同出资设立某销售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其中陈某出资20万元,章某出资30万元,章某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陈某为公司监事,公司经营期限为5年。

起初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盈利颇丰。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各自的权益逐渐发生纠纷,直接导致公司于2004年12月停止经营,最终闹上了公堂。

2005年1月,销售公司起诉陈某丈夫返还截留的公司资金20余万元;2005年5月,销售公司再次起诉陈某及其丈夫,要求其赔偿侵占公司门面房的损失;2005年6月,陈某以章某及章父损害公司利益为由诉至法院,要求其赔偿公司损失。

2006年1月16日,在新修订公司法施行后不久,陈某将章某及销售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解散公司并对公司进行清算。

案件2: "假一罚十"承诺是否有效案案情介绍2006年10月12日,王女士在北京公主坟地区买手机时,见某手机超市入口处贴有一张告示"郑重承诺:手机'三包',七天包退、假一罚十"。

因为有这个承诺,郭女士便花2310元现金在XX公司购买了一部摩托罗拉A388手机。

不久,她将手机送给朋友。

在给手机充电时,王女士的朋友发现手机电池鼓起了一块。

经摩托罗拉公司鉴定,这个手机不是摩托罗拉公司原装手机。

而XX公司只同意双倍赔偿,并称"十一"期间广告已过时。

王女士便以对方存在欺诈行为为由诉至法院。

案件3:“兰贵人”商标侵权案案情介绍万昌苦丁茶场于1993年开始苦丁茶的规模种植和生产,并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兰贵人”商标。

2003年5月28日,“兰贵人”商标核准。

但是市场上却存在大量将“兰贵人”作为商标和商品装潢的现象。

2005年10月,万昌苦丁茶场向海口中院起诉海口松岛名门超市有限公司销售茶叶包装上突出使用其茶场的注册商标“兰贵人”的香圣牌兰贵人茶,侵犯了万昌苦丁茶场的商标专用权。

万昌茶叶场提出了4项诉讼请求,要求对方立即停止侵犯其“兰贵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并公开赔礼道歉,赔偿其经济损失50万元,调查、取证费80余元和承担本案的诉讼费。

案件4:支票纠纷钟少强向石鸿江出具一张中国农业银行的支票,支票号码为07035879,出票日期为2004年7月20日,付款行为中国农业银行佛山顺德均安支行,收款人为石鸿江,记载金额为45440元,付款期限为十天,用途为往来款,并加盖有付款人钟少强的印章。

石鸿江于2004年7月27日持该支票向付款行请求兑付时,付款行以钟少强的帐户余额不足为由拒付,并出具了退票通知书。

石鸿江因支票无兑现,于2004年8月4日向原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钟少强支付票据金额45440元及利息。

案件5:快递公司的霸王条款2010年10月11日,郭娟从外地托运两台笔记本电脑回家。

快递公司提供的格式《快递递送合同》中规定:“公司送货至指定地点时,如托运人或指定的签收人不在,公司有权让他人代收,由此产生的后果与公司无关。

”此后,公司将电脑交给了租住在郭娟隔壁者,而该人收到电脑后即潜逃。

因公司坚持以已约定“代签免责”而拒赔。

案伴6:商标许可纠纷(做成诉讼案)1997年广药集团与香港鸿道集团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合同,后者授权子公司加多宝集团在国内销售红罐王老吉,2000年时再签合同,双方续约至2010年5月2日。

可是,在2001年8月和2002年8月,广药集团原副董事长李益民分别收受香港鸿道集团董事长陈鸿道100万港元,并在2002年11月时,双方签署了补充协议,将商标续展期限延长至2013年。

2003年6月,李益民再次收受陈鸿道100万港元,并在同月签署了第二份补充协议,约定将王老吉商标租期延长至2020年。

如今,李益民早已因受贿罪被判刑,陈鸿道也早已保释外逃,至今未能将其抓捕归案。

但王老吉商标却由此被贱租给鸿道集团,从2000年至2011年,广药集团的商标使用费仅增加56万元。

2008年开始,就与鸿道集团交涉,未果之下,2010年8月30日,广药集团就向鸿道集团发出律师函,申诉李益民签署的两个补充协议无效。

2010年11月,广药启动王老吉商标评估程序,彼时王老吉品牌价值也被评估为1080.15亿元,跻身目前中国第一品牌。

2011年4月,广药向贸仲提出仲裁请求,并提供相应资料;5月王老吉商标案立案,确定当年9月底开庭;后因鸿道集团一直未应诉,开庭时间推迟至2011年12月29日,但当日仲裁并未出结果。

2012年1月,双方补充所有材料,确定2月10日仲裁;但贸仲考虑到王老吉商标价值,建议双方调解,并将仲裁时间再延期3个月至5月10日。

而因鸿道集团提出的调解条件是以补充合同有效为前提,广药无法接受,调解失败。

2012年5月11日,广药集团收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日期为2012年5月9日的裁决书,贸仲裁决:广药集团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的《“王老吉”商标许可补充协议》和《关于“王老吉”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补充协议》无效;鸿道(集团)有限公司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标。

该裁决为终局裁决,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案件7:网上购物纠纷2011年8月9号零时,购物网站当当网推出“当当亲子团好书好礼72小时抢购”少儿图书的促销活动,但是不到一天,抢下订单的网友却发现,自己的订单莫名其妙地被取消了。

第二天,当当网通过微博发布了《取消错价商品订单的声明》,表示人工录入错误导致订单取消,当当将给予消费者30元当当购物券的补偿。

张女士认为当当网应该履行合同义务,遂将当当网起诉到法院。

案例8:劳动合同纠纷案2007年1月,美国在投资的外资公司(软件行业)与张某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雇佣张某为销售部经理,劳动关系期限为三年,薪水为基本工资+奖金,每月固定足额发放基本工资,依销售业绩按比例发放奖金。

当年2月,张某开始正式上班。

由于在工作期间,张某没有任何销售业绩,该外资公司不满张某的工作表现,决定解除与张某的劳动合同。

当年8月初,外资公司总经理向张某出具了英文的解除劳动关系协议,并口头解释了解雇理由,同时要求收回张某手里的公司财产电脑、门卡等。

张某上交了电脑、门卡,但要求公司出具中文的解除劳动关系协议。

该外资公司总经理同意了张某的要求,在随后几日内准备好了该协议的中文版,并打算快递给张某。

此时,张某却以种种理由拒绝签收任何该文件。

当年9月,张某向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并支付因公司原因无法上班期间的工资和奖金。

当年11月,仲裁委员会裁决,支持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因公司违反《劳动法》,应支付张某不能正常上班期间的工资,但不包括奖金。

当年12月,外资公司与张某均不服劳动仲裁的决定,先后向北京市海淀法院提起了诉讼。

法院合并审理此案时已经是2008年5月。

案例9:商业秘密侵权案案情介绍创建于1965年的XX重型机械研究所是中国重点综合性科研开发类研究所,主要承担大型成套装备的研制与开发任务。

2000年1月,研究所与XX钢铁公司签订了LGR号板坯连铸机主体部分工程,并于2001年6月投产。

2001年10月,原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魏某工作时看到这一工程的设计图纸,即擅自将图纸拷贝到自己的电脑中。

2002年6月,魏某离开研究所到XX连铸公司担任副总工程师。

随后, XX连铸公司与广东和贵州两家企业签订生产合同,总价值近1 亿元,魏某担任两个项目技术负责人。

魏某将XX重型机械研究所LRG主体工程设计的电子版图纸带回武汉的XX连铸公司,该公司设计人员利用该图纸,在短期内就完成了贵州和广东的两个项目设计。

2003年7月, XX重型机械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在XX冶金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发现XX连铸公司委托该厂加工的贵州和广东两家企业设备图纸中有XX重型机械研究所的标题和标号,遂向公安机关报案,称其商业秘密被侵犯。

研究所表示,魏某盗取的图纸凝聚了该所科研人员20多年的心血,涉及图纸万余张。

案例10:产品质量赔偿案2006年8月的一天,某蛋糕店业主购买了6瓶被告工厂生产的杀虫气雾剂。

隔数日,3名工人在蛋糕店制作间、营业厅和二楼清扫卫生,并用该杀虫气雾剂进行喷洒,使用了两瓶半。

下班时,一名工人在关闭电灯时发生爆炸,一人被炸成重伤,另外两人造成轻伤,一些财产造成损失。

经现场勘验,为空气爆炸,是空气中的杀虫气雾剂浓度过高所致。

该杀虫气雾剂有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检验报告、农药临时登记证、注册商标,产品包装上注明“可按10平方米房内喷射15秒的剂量做空间喷射,喷后若关闭门窗约20分钟效果更佳”,产品有易燃品标识,但没有易爆品及切勿接触电源等字样,没有适当的禁止性、警示性说明。

案例11:香港A诉中国大陆B公司国际货物买卖争议案案情介绍香港A公司与中国大陆B公司于2004年4月24日在广州签订了货物买卖合同。

合同规定:中国大陆 B公司卖给香港 A公司呋喃唑酮(一种西药)8.5吨,单价为每吨5,900美元,CIF香港,合同总价为50,150美元。

装运期为2004年7月份,信用证在装船前20天开出。

合同订立后,香港A公司将该批货物以每吨6200美元转售给了另一客户,并致函电给中国大陆B公司询问装船期,以便及时开证。

中国大陆B公司于2004年5月10日同L厂签订了购销8.5吨呋喃唑酮合同,并先期支付给L厂大部分货款。

后经双方协商,同意将合同价格改为每吨6100美元,合同总价为5,1850美元。

7月13日,中国大陆B公司给香港A公司发去电传,7月18日发去传真,同意香港A公司在7月19日前将信用证开给中国大陆B 公司,货物装船期可延至8月初。

香港A公司于7月19日开出信用证,装船期为8月10日之前,有效期至8月20日。

中国大陆B公司于7月22日收到信用证。

此时L厂所在地发生特大水灾,在2004年7月9日、7月14日、8月17同发生三次特大洪峰。

铁路、公路运输几度中断,数百家企业被迫停产。

L厂生产、原料采购及运输无法正常进行,便其不能按期一次向中国大陆B公司交货,进而导致申国大陆B公司无法在信用证有效期内一次将8.5吨公物全部装船。

中国大陆B公司于8月20日前向香港A公司提出予以展证的要求,香港A公司未能同意。

信用证开出后,A公司多次催问,但没有B公司装货的消息。

2004年8月22日,B公司给A公司发去传真,称船期已过,货发不出去。

同日,香港A公司在给中国大陆B公司的函中表示,只要中国大陆B公司能够交货,确定灾后交货期,A公司还是可以立即接受修改信用证。

但是,B公司最终没有答复。

由于B公司没有交货,致使A公司不能将货物转售给另一客户,因违约赔偿另一客户11,050美元。

有双方的合同副本及往来电传、传真、L厂所在市防汛指挥部于2004年12月28日出具的证明等证据在案佐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