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二首》练习
一、基础过关
(一)认准字音
将进酒()金樽()烹羊()岑夫子()
对君酌()馔玉()斗酒()恣欢谑()
千金裘()谢朓()扁舟()酣高楼()
(二)辨形组词
募()馔()谑()裘()朓()
暮()撰()瘧()袭()眺()
(三)正确释义
①高堂明镜②会须一饮三百杯
③圣贤皆寂寞④何为言少钱
⑤径须沽取⑥呼儿将出
⑦俱怀逸兴⑧欲上青天览明月
(四)名句积累
①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②两岸青山相对出,。
(李白《望天门》)③,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④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
⑤,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选择题
1.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天生我才必有用
B.欲上青天揽明月
C.与尔同消万古愁
D.俱怀逸兴壮思飞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B.莫使\金樽\空对月
C.抽刀\断水\水更流
D.千金\散尽\还\复来
3.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典故的一项是()
A.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B.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C.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4.对《将进酒》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B.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
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C.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开头四句写悲,“人生”以下六句写欢。
“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D.诗的开头两联用的是古代民歌中赋的手法,渲染了一种阔大的境界,读来很有声势,又富有慷慨悲壮的韵味。
5.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谈古论今,抒发了自已理想破灭,有志难展的愤懑与烦忧,对黑暗的社会发出了强烈抗议,表达了自己与世决绝,远离尘世的豪迈情怀。
B.本诗通过想象、夸张、比喻等众多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情感跌宕起伏,境界极富立体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这两句诗表现了开朗壮阔、自由驰骋的境界,在读
者前面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达的胸襟。
D.“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不受封建礼教约束,已完全摆脱现实纷扰的形象。
二、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6-11题。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从整体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句子,可以看出含有比喻。
这比喻的意义是什么?(回答不超过6个字)
7.这两个“君不见”的句子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但描写的角度不同。
前者的角度是:后者的角度是
8.这首诗统摄全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
9.“钟鼓馔玉不足贵”,显然不是酒后吐狂言,而是酒后吐真言。
“古来圣贤皆寂寞”,其实说的是自己的“寂寞”。
这里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A.无奈
B.悲哀
C.愤激
D.欢乐
10.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为“与尔同销万古愁”,而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千金裘”。
很多人评说这句诗写得好,表现出诗人豪放之情和狂放之态。
为什么有如此之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2-15题。
李白的政治悲剧与文学成就
李白的思想以儒家学术为体,道家学术为用,杂糅名、墨、法、兵诸家思想。
其思想体系之博杂,实属少见。
然浸透其骨髓的,主宰其一生的,无疑是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及其调和儒道两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的学说。
故与先秦至盛唐众多知识分子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选择如出一辙,李白终其一生,均对博取高官,建功立业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
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而奋斗,但结果既未能由布衣直取卿相,兼济天下,也未能从宦途从容隐退,独善其身,而是恓恓惶惶,终日与失意和挫折为伍。
冷静地审视历史史实,李白之所以怀才不遇,成为政治上的悲剧人物,除了政治黑暗和各种不利因素外,更为重要的恐怕还在于李白本人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
首先,李白对政治幼稚无知,其大言不切于实际和虚名不适于用。
因此,在人生的几次大好机遇中,他均未能把握住,以致坐失良机,徒成悔恨。
其次,李白的志行游移不定与情绪的瞬息多变,显然有悖于政治家所应具备的精神素质。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既有雄心壮志,也有颓唐潦倒;既有进取精神,也有消沉意志;既有自我张扬,不卑不亢,也有曲意逢迎,自责自怜;既有爱国赤诚,民本良愿,也有狎妓解闷,泄愤恶念。
总之,李白的情绪多变与放浪形骸,早就注定
了他在政治上碌碌无为,含恨而终的必然命运。
也许正是因为政治上惨遭失败,反过来就促使诗人“不平则鸣”,在文学领域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李白从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转移到他所热爱的诗歌创作时,诗人的爱国赤诚,善良人性,潇洒风神,天赋才情和主体精神则如大江奔海,熔岩乍喷般挥洒自如,并幻化成无数扣人心弦的千古绝唱。
12.对“李白思想”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思想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纵横、名、墨、兵、法等家的思想。
B.李白的思想体现了儒家学说,运用了道家、纵横家学说,兼有名、墨、兵、法等家的思想。
C.李白的思想体现了儒家学说,运用了道家、纵横家学说,使名、墨、兵、法等家的思想得到有机糅合。
D.李白的思想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主,使纵横、名、墨、兵、法等家的思想得到有机糅合。
13.儒家“亚圣”孟子的修、齐、治、平思想即所谓的入世思想,请从全文中找出三处与这个意思照应的句子。
(1)_____
(2)_____
(3)_____
14.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对直接原因的分析符合本文的一项是()
A.思想体系过于博杂。
B.政治上碌碌无为,惨遭失败。
C.爱国赤诚,善良人性,潇洒风神。
D.热爱诗歌创作且具有天赋才情。
15.对全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治才能和政治素质的匮乏是造成李白政治悲剧的全部原因。
B.李白试图走一条先入世,后出世的人生道路。
C.李白在政治上失败后,热情有所转移,写出了无数扣人心弦的千古绝唱。
D.本文的重点在于阐述李白的政治悲剧对其文学创作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一)qiāng zūn pēng cãn zhuózhuàn dǒu xuâqiútiáo piān hān(二)募捐暮色肴馔撰写戏谑虐待裘毛袭击谢朓眺望(三)释义:①高大的厅堂②应当③这里是指被世人冷落的意思④为什么⑤通“酤”这里指买的意思⑥拿⑦飘逸豪放的兴致⑧通“揽”摘取(四)名句积累:①直挂云帆济沧海②孤帆一片日边来③浮云游子意④对影成三人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五)选择题:1.D 2.A 3.B 4.D 5.D
二、(一)6.人生易逝7.空间时间8.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9.C 10.曹植才华出众亦颇有功名事业之心,却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终生不用,有志难展,结果英年早逝。
李白钦佩其才干,同情其遭遇,借以自况;加之曹植与酒联系颇多,正好切事,所以用为例证。
11.诗人不过是被朋友招待的客人,此时此地他却反客为主。
高踞一席,颐指气使,甚至提议典裘当马,其形骸之放达,情态之任诞,呼之欲出。
(二)12.A 13.(1)李白终其一生,均对博取高官,建功立业表现出极大的政治热情。
(2)有雄心壮志,有进取精神,有爱国赤诚。
(3)李白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美好愿望而奋。
14.B 1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