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企业的制造费用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进行分配。
该企业当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发生制造费用37 500元。
当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用15 000工时,其中,甲产品耗用12 000工时,乙产品耗用3 000工时。
则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为()元。
A.30 000
B.15 000
C.12 000
D.22 500
2、以下不属于废品损失的有()。
A.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B.经质量检验部门鉴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
C.以及产品入库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损坏变质的产品
D.实行“三包”企业在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
3、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和工资等其他费用所占比重相差不大,月末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可采用的方法是()。
A.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B.约当产量比例法
C.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D.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4、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属于可比产品,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为300元,上年实际产量为1800件,本年实际产量为1000件,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为298元,则本年甲产品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为()元。
A.0.67% B.0.81% C.1.67% D.2.27%
5、某企业2010年成本为650万元,销售收入为980万元。
则该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率为()。
A. 40% B. 60% C. 66.33%D. 151%
6、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属于可比产品,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为115元,上年实际产量为1000件,本年实际产量为1500件,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为110元,则本年甲产品成本降低额为()元。
A.6200 B.-7500 C.5 D.7500
7、某企业W产品的单位成本为132元,其中,原材料70元,直接人工35元,制造费用27元。
则W产品中直接人工的构成比率为()。
A.25% B.60% C.26.52% D.40%
计算题:
1、W企业仅生产一种产品,采用品种法计算该产品成本。
2010年5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28万元,直接人工成本15万元,制造费用3万元。
当份发生直接材料成本69万元,直接人工成本20万元,制造费用7万元。
月末该产品完工55件,在产品90件。
月末计算完工产品成本时,直接材料成本按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数量比例分配,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采用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单位产成品工时定额25小时,单位在产品工时定额12小时。
要求:
(1)计算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材料成本。
(2)计算完工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成本。
(3)计算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4)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并编制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
2、H公司只生产甲、乙两种可比产品。
2009年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03元和70元,实际产量分别为800件和900件;2010年实际产量分别为950件和1200件,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97元和78元。
要求:
(1)计算2010年甲产品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2)计算2010年乙产品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3)计算H公司2010年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3、W工业企业大量生产甲产品,共分为两个步骤,分别由第一第二两个车间进行,该企业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各步骤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采用定额比例法分配费用;直接材料费用按定额原材料费用比例分配;其他各项费用,都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其他有关资料如表所示:
一车间成本明细账
单位:元摘要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福利制造费用合计
月初8253 2800 4575 6100 21728
本月6300 1700 3000 4400 15400
二车间成本明细账
单位:元摘要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工资及福利制造费用合计
月初1100 950 3050
本月3700 6250 12550
定额资料
车间定额原材料费用定额工时
月末完工产成品定额资料一车间8700 15000 二车间11000
月末在产品定额资料一车间6000 10000 二车间1000
要求:
(1)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
(2)编制产品成本汇总计算表。
4、(2009年考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生产中所需W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和结转发出材料成本。
2008年6月1日,W材料结存1 400千克,账面余额385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甲公司2008年6月份发生的有关W材料业务如下:
(1)6月3日,持银行汇票300万元购入W材料80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216万元,增值税额36.72万元,对方代垫包装费1.8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剩余票款退回并存入银行。
(2)6月6日,签发一张商业承兑汇票购入W材料590千克,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163万元,增值税额27.71万元,对方代垫保险费0.4万元。
材料已验收入库。
(3)6月10日,收到乙公司作为资本投入的W材料5 000千克,并验收入库。
投资合
同约定该批原材料价值(不含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1 415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240.55万元,乙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假定合同约定的价值与公允价值相等,未发生资本溢价。
(4)6月20日,销售W材料一批,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171万元,增值税额为29.07万元,款项已由银行收妥。
(5)6月30日,因自然灾害毁损W材料50千克,该批材料购入时支付的增值税为2.38万元。
经保险公司核定应赔偿10万元,款项尚未收到,其余损失已经有关部门批准处理。
(6)6月份发出材料情况如下:
①生产车间领用W材料2 000千克,用于生产A产品20件、B产品10件、A产品每件消耗定额为24千克,B产品每件消耗定额为52千克,材料成本在A、B产品之间按照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车间管理部门领用700千克;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450千克。
②委托加工一批零部件,发出W材料100千克。
③6月30日对外销售发出W材料600千克。
(7)6月30日,W材料的预计可变现净值为1 000万元。
假定除上述资料外,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明细科目及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1)编制甲公司第(1)至(4)项业务的会计分录。
(2)计算甲公司6月份W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3)①编制甲公司第(5)项业务的会计分录。
(4)计算甲公司6月30日W材料账面余额。
(5)计算甲公司6月30日W材料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
(6)计算甲公司6月30日W材料应计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