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社会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西方社会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西方社会学期末复习题2018春一、考试方式期末考试采用半开卷、笔试考试的方式。

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期末考试只允许考生携带一A4纸(上面可用于记录知识要点,手写,不允许复印和打印)入场。

除此之外,不允许携带其它任何资料(包括纸质和电子资料等)。

二、试题类型1.单项选择题(10道题,每题2分)2.多项选择题(5道题,每题2分)3.名词解释题(4道题,每题5分)4.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5.论述题(1道题,20分)第一章导论单选题:1.自1838年(D )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B.斯宾塞C.迪尔凯姆D.孔德第二章孔德的社会实证论单选题:1.孔德将(B )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B.秩序与进步C.效率与公平D.个人与社会多选题:1.孔德强调了社会学研究的( A D)原则。

A.客观性B.自主性C.能动性D.相对性2.孔德认为人类知识先后经历了(BCD)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A.原始阶段B.神学阶段C.形而上学阶段D.实证阶段名词解释:1.社会秩序(孔德)2.实证阶段(孔德)第三章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单选题:1.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B)。

A.社会主义B.自然主义C.主观主义D.唯物主义2.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 )→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B.农业社会C.封建社会D.军事社会多选题:1.斯宾塞站在(AB )立场阐述了他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A.自然主义B.个人主义C.集体主义D.人文主义2. 斯宾塞认为,社会有机体包含着同生物有机体一样的系统,包括:()等系统。

A. 循环系统B.骨骼系统C.神经系统D.营养系统第四章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论单选题:1.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

A.社会现象B.社会规律C.社会组织D.社会事实多选题:1.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的主要特点是:(ABD )A.不可还原性B.对个人的制约作用C.主体能动性D.社会普遍性2.迪尔凯姆指出,解释社会事实基本原则是(AD)。

A.只能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B.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C.坚持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方法D.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源与功能混同起来3.迪尔凯姆指出,到现在为止,社会经历了两种最基本的团结形式:(CD)。

A.个体团结B.群体团结C.机械团结D.有机团结4.迪尔凯姆论述了以下几种自杀类型(ABD )。

A.利己性自杀B.利他性自杀C.恐惧性自杀D.失性自杀名词解释:1.有机团结(迪尔凯姆)2.社会比率(迪尔凯姆)3.集体表象(迪尔凯姆)第五章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单选题:1.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

A.物理学B.几何学C.心理学D.动力学多选题:1.齐美尔根据以下几个标准对统治和服从的关系进行了划分:(ABD )。

A.服从于个人B.服从于多数人C.服从于组织D.服从于思想原则名词解释:社会形式(齐美尔)第六章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解论单选题:1.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

A.社会事实B.社会形式C.社会规律D.社会行动2.韦伯主用(C )的方法开展社会学研究。

A.客观论B.主观论C.理解论D.认识论3.韦伯把自己的社会学称为(B )社会学。

A.科学的B.解释的C.正确的D.德国的4.韦伯认为,科层制是最系统、最有效的社会组织形式,(B )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A.价值理性B.有限理性C.工具理性D.科学理性多选题:1.韦伯指出,理解社会行动的基本形式是(BCD)。

A.关心B.投入C.体验D.设身处地2.韦伯概括出以下几种权威类型:(BCD )。

A.专制权威B.传统权威C.感召权威D.合法权威3.韦伯划分的社会行动类型包含下列哪几类?(ABCD)A.价值理性行动B.工具理性行动C.传统性行动D.情感性行动名词解释:1.社会唯名论2.合法权威(韦伯)第七章帕累托的非理性实证论单选题:1.帕累托指出,大量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事件都是(A)的。

A.非逻辑B.合逻辑C.合理性D.合规律性2.帕累托认为,只有在(D )的社会才能涌现出较多的确有才干的精英。

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高度发展D.流动开放第八章帕森斯的结构功能论单选题:1.帕森斯认为,(D)是社会现实最小的和最基本的单位。

A.家庭B.群体C.个体D.社会行动2.帕森斯认为,动机取向的社会行动是行动者以(D)为争取目标的主观要求。

A.价值理想B.社会进步C.道德要求D.直接利益3.帕森斯认为,(B )是行动者对超越直接功利的道德目标和理想信念的追求。

A.行动目标B.价值取向C.社会进步D.物质利益多选题:1.价值取向是行动者对(B )和(C )的追求。

()A.有用事物B.理想信念C.道德目标D.物质利益2.下列哪几点属于帕森斯论述的社会系统结构功能框架的容?(ABCD )A.适应B.目标达到C.整合D.模式维持第九章默顿的中程功能主义单选题:1.默顿认为,(C )功能就是这样一些客观结果,它对系统的调节和适应做出贡献,而这种作用是系统参与者所期望并公认的。

A.积极的B.重要的C.显性的D.组织的2.默顿认为,某种最初有益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在后来演化过程中变成了有害于这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这种功能称之为(B )。

A.隐功能B.功能失调C.反功能D.显功能3.黙顿认为,(B)功能就是那些并非人们预先期望和公认的功能。

A.显性的B.潜在的C.反面的D.正面的名词解释:1.中程理论(默顿)简答题:1.默顿是怎样批判结构功能主义?默顿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宏观结构功能主义原则的批判:首先,默顿批判了“社会功能的统一性,”原则,其次,默顿批判了“普通的功能主义”。

再次,默顿批判了社会功能不可缺少性原则。

默顿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批判的核心精神是:强调中程结构功能的特殊性和相对性,否定宏观结构功能分析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2.简述默顿提出的中程功能分析原则的基本容。

中程分析原则的基本容:第一,中程功能分析方法是一种考察和解释社会行动及其后果的战略,第二,中程功能分析形成的理论应当有经验材料支持,仅靠要领演绎和逻辑谕形成的理论是不可靠的,应当受到中程功能分析的批判和抵制,第三,判断一种理论是不是中程理论,关键看它能否作为“产生经验额假设”,第四,强调分析客观的社会后果,不关心社会行动的主观取向。

第十章米德的符号互动论单选题:1.米德认为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在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它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C)。

A.情感沟通B.语言交流C.姿势对话D.意义表达2.米德认为,西方语言中我的主格I同宾格me之分,实质是自我意识(C )的清楚表现。

A.正确B.清楚C.分化D.整合多选题:1.米德论述了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BCD )A.孕育B.游戏C.嬉戏D.普遍化他人2.米德指出,游戏阶段是嬉戏阶段的发展,它的基本特点是(BCD )。

A.娱乐性B.复杂性C.组织性D.规则性第十一章霍曼斯的人际交换论单选题:1.霍曼斯认为,群体的一些活动、互动和情感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的,由此而形成了群体的(A)。

A.部系统B.外部系统C.客观系统D.主观系统2.霍曼斯认为,(A)指人们在社会交换行为中为获得某种利益,或为实现某种目的而预先做出的支付。

A.成本B.关爱C.友谊D.帮助名词解释:1.利益最小原则(霍曼斯)霍曼斯用成本与报酬的关系来解释社会交换权力的形成。

他认为,在社会交换行为中,如果一个人在交换中付出的成本大于对方,而获得的报酬却小于对方,那么他在交换中将获得支配对方和控制交换行为的权力。

霍曼斯称之为“利益最小原则”。

2.稀有资源原则(霍曼斯)在霍曼斯看来,如果一个人在交换行为中提供给其他人的东西是很难得的资源,他就能获得较高的交换权力,尤其在他提供的资源具有普遍性的需求时,他获得的交换权力就更大。

简答题:1.霍曼斯是怎样论述群体凝聚力的?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以及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综合形成的,使群体成员固守在群体的聚力量。

这里所说的群体凝聚力并非等同于我们日常所说的群体团结的概念,两者是有区别的。

聚力主要是指群体部的团结,而且可能出现排斥其他群体的倾向。

而我们所提倡的团结既包括群体部的团结,也包括与其他群体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协调。

第十二章布劳的交换结构论单选题:1.布劳认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获得权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向别人(A )。

A.提供帮助B.显示能力C.开展竞争D.学习优点名词解释:1.部报酬(布劳)部报酬是从社会交换关系本身获得的报酬,部报酬从部交换获得;部交换是带有非功利色彩的情感方面的交换,例如友谊、恋爱就属于部交换;由部交换而得到的部报酬具有非功利的情感性质2.外部报酬(布劳)外部报酬是从外部的社会交换中获得的报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以从交换对方那里获取物质利益为目的的社会交换则属于外部交换,外部报酬具有功利性或属于物质利益。

第十三章达伦多夫等人的社会冲突论单选题:1.以下哪些学者是社会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ACD)。

A.科塞B.布劳C.达伦多夫D.柯林斯2.达伦多夫认为,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对立与冲突,而社会冲突是社会变迁的(D)。

A.严重障碍B.不利因素C.破坏因素D.根本动力3.(D)是柯林斯展开冲突理论从微观迈向宏观研究所使用的核心观念。

A.社会矛盾B.利益关系C.阶级斗争D.互动仪式链简答题:1.柯林斯怎样论述社会冲突的根源?柯林斯对冲突的根源主要包括控制他人的主观愿望、资源的不平等占有与强制力量的威胁三个方面。

在主观上,柯林斯认为社会冲突的主要根源是人们努力地去控制他人以便在个人互动中增加自身优势的主观愿望。

第十四章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单选题:1.常人方法学超越了(C)的对立。

A.个人与社会B.唯物与唯心C.主观与客观D.传统与现代简答题:1.加芬克尔是怎样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行动的?首先,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行动具有权宜性。

其次,日常生活中实践行动具有情景组织性。

再次,日常生活中实践行动的索引性。

最后,日常生活中实践行动的可说明性和反思性。

第十五章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单选题:1.丹尼尔•贝尔认为,(C)在产业结构中总的比重迅速上升,这是后工业社会来临的首要标志。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知识经济2.丹尼尔•贝尔认为,知识阶级成为后工业社会的主导力量,一个重要根据在于:(B )上升到首要地位。

A.生产技术B.理论知识C.文学艺术D.发明创造多选题:1.丹尼尔•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在(ABC)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