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际贸易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贸易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
2.3.3 比较优势理论的图形解释
B国:X、Y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方程式:P23-24 Qx=bx · x L Qy=by · y L by 、 bx 分别代表X、Y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 , 且by > bx LB=LX+LY QX 充分就业约束条件 Qy
B国生产函数 O Lx O Ly
古典国际贸易模型解释
3 (劳动小时) 10 (劳动小时)
表2-2 比较优势分析(分工前的生产情况)
A国生产两种商品的绝对成本都比B国低,能否开展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的分析1(劳动生产率的比较)
无论在小麦还是布匹的生产上,B国都处于绝对劣势,但 B国的小麦劳动生产率只有A国的1/6,而生产布匹的劳动 生产率是A国的1/2,因此B国在布匹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 相反,A国无论在小麦还是布匹所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 势,但生产小麦的绝对优势大于生产布匹的绝对优势,故, A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 A国 (生产率) 小麦 布匹 B国 (生产率) (A国的1/2)
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李嘉图模型的图解)
假定: 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一种要素、劳动生产率不变、充分 就业、完全竞争、要素不能国际流动、物物交换、没有技 术进步、没有运输成本 产品 A国 B国 合计 小麦(10蒲式耳) 1(劳动小时) 6(劳动小时) 20 蒲式耳 布匹(1码) 2 (劳动小时) 4(劳动小时) 2 码
10/1=10 (B国的6倍) 10/6=1.67 (A国的1/6) ½=0.5 (B国的2倍) ¼=0.25
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P22
表2-3,表 2-4
根据比较优理论,如果A国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部 分小麦来换取B国的布匹,B国专门生产小麦并出口一 部分布匹来换取B国的小麦,则两国都可获益。 产品 A国 B国 世界总产出
相反就小麦而言,A国生产小麦的相对成本是1/2, B国生产 小麦的相对成本是3/2。故, A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
产品 小麦(10蒲式耳) 布匹(1码) 布匹/小麦的相对成 本 小麦/布匹的相对成 本 A国 B国
1(劳动小时) 2 (劳动小时) 2
6(劳动小时) 4(劳动小时) 2/3 B国生产布匹有
2.3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
李嘉图(David Ricardo),1817 背景
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 少,羊毛价格上涨 工人工资提高 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 少 别国报复,工业品出口减少
谷 物 法
小 麦 价 格 上 涨
损 害 了 资 产 阶 级 的 利 益
要 求 自 由 贸 易
比较优势理论的提出
6 4
B
O
2
3
O
A1 QX A 国
3
4
B1 B 国
QX
(二)无差异曲线
能为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满足的不同商品组合的连线
Y
UA=UB
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其直接利益表 现为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们的消费水平。
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有力批判了传统的重商主义的谬误,结束了其对于
国际贸易理论的长期统治,为自由贸易思想提供了 理论依据: 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好处--不像重商主义者 声称的那样,一定是非赢即输的“零和游戏”,而 是可能实现贸易双方“双赢”的,并可以优化资源 配置。 局限性:前提条苛刻,不具有一般性。当一个国家 在所有部门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是否还可以 开展互惠的贸易? 即不存在绝对成本差异的国家之间就不能开展贸易 吗?
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其直接利益表 现为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们的消费水平。
绝对优势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每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 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 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 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利的。
小麦(10蒲式耳) 3 (劳动小时) 0
布匹(1码)
30 蒲式耳
0
10(劳动小时)2.5 码 世界总产出增 加
交换后两国的消费情况 小麦(10蒲式耳) 20 布匹(1码)
10
1.5
10 蒲式耳
0.5 码
1
比较优势的分析2 (比较产品的相对成本)
就布匹生产而言:B国生产布匹相对生产小麦的成本是 4/6=2/3,而A国生产布匹相对于生产小麦的成本是的2/1=2, 因此B国在布匹的生产上有相对优势;
180 (共380人) 190
190 190 2.7 1.7 1 190 (共380人)
分析: 由前表可见,生产同量呢绒,英国的生产成本比葡萄牙 低,处于绝对优势;而生产同量酒,葡萄牙的生产成本比英 国低,处于绝对优势。 按照绝对成本理论,各国应根据自己最有利的生产条件 进行专业化生产,生产出生产成本比别国低的产品,然后进 行国际交换,就能保证双方都能得到贸易利益。 因此,英国应专门生产呢绒,葡萄牙应专门生产酒并参与 国际贸易: 英国: 1.7单位毛呢和1单位酒 葡萄牙:1.375单位酒和1单位毛呢
国际贸易
华南师大增城学院
第一章
一、课程说明
导论
经济学基础理论(使用微观经济学工具,分
析开放宏观经济中的商品、要素流动)
研究内容:
1.
国际贸易纯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和影响)
2.
3.
国际贸易政策(限制进口的政策和鼓励出口的政策)
国际贸易制度(主要是WTO)
二、基本概念
1. 2. 3.
2.2 比较优势引论-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说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 绝对优势说(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对国际贸易成因的第一个理论解释 由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 对重商主义进行深刻批判,第一个论证国际贸易是 “正和游戏”。自愿开展贸易的两个国家都可以从中 获益。
2.3.3 比较优势理论的图形解释
A、B两个国家和X、Y两种产品 A国:X、Y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方程式: Qx=ax · x L Qy=ay · y , L P23-24
ax 、ay分别代表X、Y两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 , 且ax > ay
LA=LX+LY
QX
充分就业约束条件
Qy
A国生产函数 O Lx O Ly
大卫· 李嘉图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者《政
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 上,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两个国家产品生产的相对 劳动成本,而不是绝对劳动成本。一个国家在生 产各种产品时,即使劳动成本都高于其他国家, 只要其各种产品劳动成本投入上有所不同,仍可 以开展贸易并从中获益。
绝对优势的例子 (劳动生产效率)表2-1
产品 A国 B国 1 5
以国际分工 为 基 础 的 国 际 贸 易
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 6 布匹(码/劳动小时))
各国专业化地生产绝对成
4
本低的产品,用以交换别
国绝对成本低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成因在于两国绝对成本的差异
不存 在绝 对成 本差 异的 国家 之间 就不
布匹 小麦 布匹
5
+1
5 +5
10 12 10
补充:斯密的经典例子
(以生产成本来分析) 假定英国和葡萄牙两国同时生产呢绒和酒。 由于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不同,两国生产同量呢 绒和酒的生产成本不同。 生产1单位呢绒和1单位酒 英国各需70人劳动一年和120人劳动一年; 葡萄牙各需110人劳动一年和80人劳动一年。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多卖少买或不买甚至通过行政 手段来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 观点的核心是防止货币外流,货币平衡论 。重金主义 相应早期的重商主义的政策主张: (1)严禁金银外流,凡输出金银币或金银块必将受严惩甚至 被处死。 (2)积极吸收金银,规定外国人来本国进行贸易时,必须将 其销售货物所得货款用以购买本国商品,不许外商携带 货币或金银外出。 (3)国家垄断全部劳动小时)P20
产品 A国 B国 1 分工前生 产 分工后 产出 交换后两 国消费 交换后两 国的到的 好处 世界总量 7 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6
布匹(码/劳动小时))
4
5
9
12 (+5) 10(+1) 12
小麦(蒲式耳/劳动小时)12 布匹(码/劳动小时) 小麦 6 10 6
模型的作用:解决贸易的成因和影响(价格、生产、消费、福利)
一、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Y
A(0,100)
一国生产要素得到充分 利用情况下,所能生产 的最大产量组合的连线
O
C(X1,Y1)
B(100,0) X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性质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机会成本,也即 X产品对于Y产品的相对价格,(交换比率)
晚期的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
流行于16世纪上半叶至17世纪中叶。
贸易差额(平衡)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托马斯· 孟
(Thomas Mun) 主要观点: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一定时期 的贸易逆差可以被允许,但必须遵循每年进出口要保 持顺差,以增加货币的流入量,因此被称为“贸易差 额(平衡)论”或真正的重商主义。
国际贸易额和国际贸易量 国际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
顺差(出口>进口,出超) 逆差(出口<进口,入超) 贸易平衡(出口=进口)
2007、2008年 中国的贸易收支
1. 2.
国际贸易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地区结构 2008年中国主要进出口商品
贸易依存度
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接近70%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