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D知识课件

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D知识课件

• 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有些产品的生产技术性较 高,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资本投入,这种生产中所需要的资本投入 比例高的产品可以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有些产品的生产主要是手工 操作,需要大量的劳动投入,这种生产中所需要的劳动投入比例较高 的产品则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 各国要素的储备比例也不同。有的国家资本相对雄厚,被称为资本充 裕国家;有的国家人口众多,被称为劳动充裕国家。
• 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生产要素被简单地分为劳动资本和土地。事实上 ,同一要素之间会有很大的不同。劳动技能的高低在各国之间像在个人之间 那样有很大区别。一个非熟练工人工作单位时间与一个熟练工人的单位时间 产出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一般说,熟练工人需要更多的教育和培训,大量的 科技人员的产生也需要大量的科研与开发经费的投入,在这些劳动力投入的 背后,实际上是大量的资本投入。
2020/8/15
25
5.里昂惕夫之谜
• 20世纪40年代,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拥有最 多的国家,按照H-O模型可以确定其贸易 模式: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 集型产品。
• 但是里昂惕夫根据美国1947年的统计数据 ,利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美国200个行业 ,发现了令人费解的现象--美国进口的 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 产品。
2020/8/15
28
(1) 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
• 赫克歇尔-俄林贸易模型对要素密集型的基本假 定是,如果按生产要素价格的某一比率,某一商 品的资本密集度比另一商品高,那么,在所有的 生产要素价格比率下,这一商品的资本密集度都 比另一商品商。即假设:各国生产同一种商品时使 用相同的技术(也就是说同一种商品有相同的要素 密集度)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 1.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 2.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 3.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 4.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论 • 5.里昂惕夫之谜 • 6.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2020/8/15
1
1.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 国财富的标准。 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因为国内贸易是 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 一些人之所失 ; 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 国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 进口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 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要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 口大于进口。
2020/8/15
21
生产与贸易模式
• 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 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 的比较优势。
• 劳动丰裕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 资本丰裕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 决定两国生产与贸易模式的基础仍然是生产成本
方面的比较优势,而这一比较优势是由要素配置 而不是生产技术的差异决定的。
23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
• 根据 H-O的假设前提,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产 品价格均等,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 ,以致两国所有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 ,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地租。
2020/8/15
24
要素均等化的作用机理
• 一些经济学家研究发现,美国人力资本投入在全世界占有领先地位,美国拥 有的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也是全世界最多的。美国出口行业的工人平均工资 比进口竞争行业工人的平均工资高。
• 因此,简单地用美国的资本和劳动人数或劳动时间来计算美国进口产品的资 本劳动比率可能没有反映出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之间的区别以及美国人国 资本与其他国家人力资本方面的区别。
• 而事实上,由于各国要素禀赋和技术发展水平的 差异,这种假设不很现实。
2020/8/15
29
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
• 假定美国由于资本充裕而劳动相对稀缺,资本便 宜而劳动力昂贵,美国可以在玩具生产中使用更 多的资本而非劳动。
• 这样玩具在美国变成了资本密集型商品,而在其 它国家,由于资本较贵和劳动力较便宜,玩具仍 然是劳动密集型商品。

2020/8/15
10
基本原理
• 两优取重,两劣择轻
• 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的地位,但两者 的不利程度必定有所不同,相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劣势 要少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
• 如果一国利用这种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用其产 品进行国际交换,进口劣势程度较大的产品,同样能从交 换中获得利益。同理,两种产品的成本都处于绝对优势的 国家,应专业化生产并出口优势程度较大的产品,进口优 势程度较小的产品,从而可从交换中获利。
2020/8/15
26
里昂惕夫之谜
• 里昂惕夫的研究发现,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反而 高于出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约高出30%),因而得出与要 素禀赋论相反的结论。
• 里昂惕夫之谜激发了其他经济学家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格局的 类似研究,以检验要素禀赋论,结果发现其他一些国家也存 在着这个谜。
• 对加拿大和日本的对外贸易数据的分析发现,这两个国家出 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比进口的多,而这两个国家的主要贸 易对象是美国。
• 1、2X2X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劳动是唯 一的同质投入要素;
• 2、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 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 3、劳动只能在国内自由流动;
• 4、充分就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 5、完全竞争;
• 6、规模报酬不变;
• 7、不考虑运输成本和是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 的反映。
2020/8/15
3
• 斯密认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 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 产品,进口其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其 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这在贸易 理论上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
2020/8/15
5
基本假设条件
• 机理:关税或非关税的贸易壁垒刺激了国内劳动密集型 产品的生产,扭曲了正常的贸易模式,使得U.S.A反而成 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另一方面,别的国家也可 能对它们的缺乏竞争力的资本密集型商品进行了较高的 保护,从而使美国资本密集型商品的出口受到了一定程 度的影响。
2020/8/15
31
(3) 技能和人力资本
2020/8/15
6
举例说明
• 假设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和一种生产要素(劳 动)。
• 假定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 两种产品,生产 情况如表2-1(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国 际分工、国际交换,对两国都有利。以表2-1(b) 加以说明。假定分工后,英国以1单位毛呢交换 葡萄牙1单位酒,则两国拥有产品状况如表21(c)。
• 对同期印度贸易的研究发现,印度对世界其它国家的贸易中 ,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但 与美国的贸易中,印度主要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2020/8/15
27
对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
• 经济学家对迷的主要解释: 1.生产要素密集型逆转 2.关税和政府的其他贸易壁垒 3.技能和人力资源的不同 4.其他自然资源不同
• 根据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各国应该集中生产 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 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
2020/8/15
17
几个相关概念
1、生产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生 产要素在一个地区中的天然供给状况。主要指劳 动、资本和土地(自然资源)。
2、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不同国 家或地区几种要素拥有总量的相对比例。
2020/8/15
16
赫克歇尔-俄林的思想
• 由于生产产品需要使用多种要素,产品的相对成 本不仅可以由技术差别决定,也可由产品生产中 的要素比例和一国资源储备的稀缺程度决定。
• 劳动力相对充裕的国家,一般拥有生产劳动密集 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而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则 具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2020/8/15
13
举例说明
2020/8/15
14
例外:不发生贸易的情况
2020/8/15
15
4.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论
• 赫克歇尔认为造成各国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生产要素的禀赋不 同和产品在生产中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
• 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生产商品不仅需要劳动,资本、土地以及其他 生产要素也影响到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
2020/8/15
12
基本假设
• 两个国家,两种产品(2×2模型) • 一种投入:劳动(L) • 国内生产成本不变,规模报酬不变 • 不存在技术变化 • 坚持劳动价值论,即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 产品同质,劳动同质 • 要素在国内可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可自由流动 • 完全信息 • 不存在运费、(自由贸易)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 • 贸易按物物交换方式进行
2020/8/15
22
赫-俄贸易模型的主要内容
• (1)不同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 • (2)不同产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 (3)一国出口的产品是它的比较优势产品,
即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丰裕而便宜的生产 要素的产品,而进口的产品是它在生产上密 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且昂贵的生产要素的产 品。
2020/8/15
2020/8/15
7
2020/8/15
8
2020/8/15
9
3. 比较优势理论
(Comparative Advantage)
• 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给社会带来利益并非因为一 国商品价值总额的增加,而是一国商品总量的增 长。
•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 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 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 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 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