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德国馆赏析
德国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 破了传统的砖石建筑的以手工 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 为主的手法,而主要靠钢铁、 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洁 平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 以及材料本身的纹理和质感的 美。
德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 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 体现了设计人密斯· 范· 德· 罗的名言 “少就是多”,用新的材料和施工 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玻 璃 和 墙 面 的 衔 接
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 一直到顶棚,而不像传统处理手法 那样需要有过渡或连接部分,因此 给人以简洁明快的印象。建筑物采 用了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石灰石、 缟玛瑙石、玻璃、地毯等,显出华 贵的气派。
墙 面 之 间 的 穿 插
材料与空间的关系
同时他们的衔接方 式与交错方式即如 馆内小水池中的塑 像一样,对于参观 者的视线起着明显 引导与指引作用。 但人们一眼望去时, 常会觉得景色丰富, 一时不知从和看起, 随着人们按着一个 方向跟踪下去,又 会步随景移,幻变 多端。
在巴塞罗那展览馆的平面中,可以看出一些反复出现的 具有整数比例的基本形状。例如方形(即1:1矩形), 1:2以及1:3矩形,黄金分割矩形(接近2:3的矩形),在 水平面的定位上,很多都能以这些比例为证书的形状加 以解释,相比之下垂直墙体的定位则相互复杂和自由。
材料与空间的关系
房屋所有的面(墙面、 地面、屋面)是由不 同的色彩,不同质感 的石灰岩、大理石、 玛瑙石、 玻璃、水面 和地毯造成的。它们 相互衔接与交错产生 了空间的相互穿差、 引伸。
巴塞罗那德国馆赏析
1.概述
由密斯设计的 巴塞罗那德国 馆占地长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 建筑大师之一。密斯在建筑师上最大的成就在于建立了钢 建筑的新语言,深入到了建立起钢建筑体系的深度。在他 绝大部分的作品中,钢结构和大片玻璃墙的表现都是最精 彩的亮点。今天,建筑评论界仍将这种具有表现主义向, 提倡忠实于结构和材料,特别强调简洁严谨的细部处理手 法的建筑,称为‘密斯风格’。 密斯对于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响是毋庸质疑的,后来 20世纪风靡世界的摩天大楼作为钢和玻璃的杰作,正是源 于密斯的理念。作为钢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建立了 一种具有时代感的当代大中华建筑审美,它的建筑理念影 响着全世界建筑的发展,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建筑大师。
空间构成分析:
连接:这一建筑突破了传统砖 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 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 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 分方式。主厅用 8根钢柱支承 连接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 墙壁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 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连接, 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 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分割与穿插:隔墙位置灵活而 且很偶然,它们纵横交错,有 的延伸出去成为院墙.由此分 割又连通半封闭边开敞的空间, 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和室外 之间相互穿插,没有截然的分 割,形成奇妙的流动空间。
其目的是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一种新的建筑空 间效果和处理手法。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 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大理石和玻璃构成 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 灵活,形成既分割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 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 形成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 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的选择十 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 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鲜亮的品质,向人们 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 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也使密斯成为 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建筑师。
它由一个主厅、 两间附属用房 两片水池、几 道围墙组成。
密斯在1929年设计的巴塞罗那德国馆的方案构思来自于荷兰的风格派及俄国的构 成主义的影响,也就是平面组织遵循纯粹形态构成的原则,用一种纯形式的语言 来表达密斯的思想,也就是说,形式主义的构成在前,密斯思想的表达在后。德 国馆在建筑空间划分和建筑形式处理上创造了成功的新经验,充分体现了设计人 密斯“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用新的材料和施工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关于巴塞罗那展馆:密斯·凡·德·罗在
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 “少就是多”的建筑处理原则。他认为,当代 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 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 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 平和竖向的布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 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空间的灵活与流动
这样的空间即可 封闭又可开敞, 或半封闭半开敞, 或室内各部分相 互贯通,或室内 与室外相互贯通, 也就是现在所谓 的“流通空间”。
材质分析: 展馆体形简单,去掉附
加装饰,所以突出了建筑材料本身固有的颜色、 文理和质感建筑用料上是非常讲究的。地面用 灰色的大理石,墙面用绿色的大理石,主厅内 部一片独立的隔墙还特地选用了华丽的白玛瑙 石。玻璃隔墙有灰色的和绿色的,这些不同颜 色的大理石、玻璃再加上镀克罗米的柱子,使 这座建筑具有高贵、雅致和鲜亮的气氛。整个 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 颜色、纹理、质地 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 考究。
除少量桌椅 外,没有 其他展品。
建筑物具体体现了密斯-凡-德-罗努力使结构逻辑 性、自由分割空间同建筑造型密切相连的特点
空间的灵活与流动
它的建筑空间部 向人们所习惯的 那样时有六个面 (即四面墙、屋 面与地面)所包 围着和于室外全 然隔绝的房间; 二是有一些互不 牵制、可以相互 衔接或穿插的建 筑空间。
图为巴塞罗那展览馆的平面布局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平面中的墙以一种 非常自由方式相互垂直布局,墙与墙之间相互独立,看似缺乏一定的联系, 实际L型I型T型墙之间相互穿插,形成了空间的相互流动性,这正是密斯所 追求的流动空间。
平面图
蒙德里安
风格派作品
我们可以看 出平面图由纯粹的 相互垂直的线条组 成,线条的宽度有 两种长短各不同, 相互穿插。如果线 条纵深方向给予厚 度,宽线既为墙, 窄线即为玻璃。 再看蒙德里安 的构图,二者具有 相似的线性组即: 不同长度,不同宽 度相互之间垂直联 系,表现出一种非 对称的均衡性。 综合线面插, 水平—垂直形式的 风格派作品。我们 不难看出展馆的平 面构图受到了构成 主义和风格派的影 响。
在立面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垂直面的分割也运用了相 似与平面的比例-----主要玻璃墙面为1:3,灰华岩、大 理石墙面为1:2,玛瑙石墙面接近1:3。
对于被赋予具体材质的巴塞罗那德国馆,忽略材质的 细节,把他们还原成抽象的色块。可以发现,巴塞罗那德 国馆与同时代以及以前的艺术家密不可分。无论色彩,构 图,相互的影响都十分深刻,但密斯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特 点。他在风格派的横竖构图和原色运用的基础上强调空间 矢量,这一点有点接近构成派。但一般认为,巴塞罗那德 国馆受到了风格派的影响,强调只运用水平和竖直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