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MMI5文档之缺陷管理规程

CMMI5文档之缺陷管理规程

缺陷管理规程
文档编号:FHI_CMMI_VER _PRD_BUGM
文档信息:缺陷管理规程
文档名称:缺陷管理规程
文档类别:CMMI规程
密级:内部秘密
版本信息:1.1
建立日期:2016-1-5
创建人:EPG
批准人:李庆林
批准日期:2016.2.25
存放位置:集成公司组织资产库/组织标准过程
编辑软件:Microsoft Office 2003 中文版
文档修订记录
目录
1、简介 (4)
1.1 文档目的 (4)
1.2 适用范围 (4)
1.3 术语表 (4)
1.4 参考资料 (4)
2、项目缺陷预测 (5)
2.1概述 (5)
2.2入口准则 (5)
2.3参与人员 (5)
2.4预测方法 (5)
2.4.1类似项目的质量目标预测 (5)
2.4.2新项目的质量目标预测 (5)
2.4.2里程碑阶段的缺陷级别预测 (5)
3、项目缺陷跟踪 (6)
3.1项目缺陷跟踪概述 (6)
3.2实际缺陷数据的记录 (6)
3.3缺陷解决 (6)
3.4缺陷跟踪 (6)
3.5产生实际缺陷数据 (7)
4、缺陷分析 (7)
4.1质量目标分析 (7)
4.2测试用例分析 (7)
5、附录 (7)
5.1缺陷类型 (7)
5.2缺陷严重程度 (8)
1、简介
软件缺陷是指那些使软件的行为方式与需求或客户要求不一致的东西。

软件产品质量的特性在实践中体现在缺陷上,缺陷管理的目标是提交缺陷尽量少的软件。

如何计划和管理质量控制活动,作为质量特性的缺陷管理非常重要,它包括缺陷的估计、缺陷数据的采集、跟踪与分析。

1.1文档目的
本规程的目的是为了定义缺陷估计的内容和方法,缺陷跟踪过程以及缺陷分析内容和方法。

1.2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公司的所有软件项目。

1.3术语表
●项目规模:代码行、功能点或工作量(人时),本规程指工作量。

●缺陷注入率:单位规模(人时)的缺陷数。

●里程碑阶段缺陷级别:里程碑阶段(需求、设计、编码、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
和验收测试阶段)的缺陷占总缺陷数的百分比。

●缺陷清除率:已发现的缺陷数占已预测的总缺陷数的百分比。

●缺陷出现时机:在需求评审、设计评审、代码评审、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和验
收测试识别缺陷。

1.4参考资料
无。

2、项目缺陷预测
2.1概述
量化质量管理的一种方法是通过预测缺陷进行管理,这种方法的关键事宜是设定质量目标,并预测里程碑阶段的缺陷级别,以此来量化监督项目向着质量目标前进,缺陷的预测在项目策划阶段,由SQA人员和项目经理共同完成。

本规程确定质量目标为:预测在验收测试阶段可能出现的缺陷数,简称估计AT缺陷数(估计验收测试缺陷数)。

2.2入口准则
●立项报告已批准
2.3参与人员
●SQA人员:进行数据分析的策划,项目质量数据的分析、总结;
●项目经理:进行数据分析的策划,进行一定的数据分析工作。

2.4预测方法
2.4.1类似项目的质量目标预测
1.预测前提条件:有类似项目的数据,当前项目已经完成工作量估计
2.预测方法:
当前项目(P), 类似项目集(SP)
估计总缺陷数(P)= 总缺陷数(SP)* 工作量估计(P)/实际工作量(SP)
估计AT缺陷数(P)= AT缺陷数(SP)*工作量估计(P)/ 实际工作量(SP)
2.4.2新项目的质量目标预测
1.预测前提条件:
项目过程库中已存在或估计了过程的缺陷清除率和缺陷注入率(x缺陷/人时)
当前项目已经完成工作量估计(人时)
2.预测方法:
当前项目(P)
估计总缺陷数(P)= 缺陷注入率* 工作量估计(P)
估计AT缺陷数(P)= 估计总缺陷数(P)* 验收测试占总缺陷的百分比
2.4.2里程碑阶段的缺陷级别预测
项目经理在策划阶段和SQA人员一起确定项目的缺陷注入率,在项目估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总工时估计项目的缺陷。

3、项目缺陷跟踪
3.1项目缺陷跟踪概述
缺陷数据的跟踪贯穿整个软件生命周期,将实际发生的缺陷数据与预测的缺陷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获得各里程碑阶段的缺陷级别,达到预防缺陷的目的。

3.2实际缺陷数据的记录
缺陷识别人将缺陷登记到《项目问题日志》中,同时确定问题的负责人,缺陷的状态变成已识别。

在项目的里程碑阶段通过里程碑评审识别缺陷,并由评审主持人记录缺陷。

在单元测试阶段通过单元测试识别缺陷,由开发人员识别并记录缺陷。

在集成、系统和验收测试阶段通过集成、系统和验收测试识别缺陷,由测试人员记录缺陷。

项目经理统计项目报告、项目会议中反映的问题。

SQA人员过程评审和产品审计中的问题。

3.3缺陷解决
1.项目经理或者缺陷解决负责人根据《项目问题日志》中的问题,经过讨论分析以后(管理
类问题和重大问题一般要在项目会议上讨论),分派处理人,缺陷状态变为已分析。

2.处理人接受任务后,缺陷状态变为正在处理。

3.处理人缺陷修改完成以后,经过相应的检查以后,缺陷状态变为已处理。

3.4缺陷跟踪
1.缺陷处理人处理完缺陷后,提交给缺陷跟踪人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提交给项目经理或
SQA人员进行审批。

2.缺陷处理结果获得批准,审批完成后转给SCM人员纳入配置库。

3.缺陷处理结果纳入配置库后,该缺陷关闭
3.5产生实际缺陷数据
项目结束时,项目经理统计项目的实际缺陷数据,产生实际缺陷级别和缺陷注入率。

1、产生实际的里程碑阶段缺陷级别
统计方法:实际的里程碑阶段缺陷级别= 各里程碑阶段的实际缺陷数/ 实际总缺陷数
2、产生实际的缺陷注入率
统计方法:实际的缺陷注入率= 实际工作量/ 实际总缺陷数
4、缺陷分析
当预测和实际的缺陷数据获得后,就可以进行缺陷分析。

缺陷分析包括质量目标分析、测试用例分析等。

4.1质量目标分析
质量目标分析是通过分析预测和实际缺陷数据来监控产品质量目标,了解不同阶段的缺陷指标,为未来项目的缺陷预测提供依据(缺陷注入率)。

质量目标分析主要包括里程碑缺陷分布、测试阶段缺陷类型分布和缺陷严重程度分布。

项目经理定期或者事件驱动地对项目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并记录到《项目状态报告》中:
1.SQA人员统计里程碑各阶段的缺陷数据,分析各阶段的缺陷级别。

2.测试负责人统计测试阶段的缺陷类型分布和缺陷严重程度分布并分析(参照附录中缺陷类
型和严重程度分类)。

3.项目经理汇总处理项目中缺陷数据并分析。

4.产生项目的质量目标分析,作为项目总结报告中的一部分参加项目评审。

4.2测试用例分析
测试负责人在集成测试阶段、系统测试阶段以及验收测试阶段,通过对用例符合程度和符合性进行对照,跟踪项目测试用例的执行情况,特别是测试情况的分析,总结项目前一阶段的开发工作。

具体内容按照《质量分析和缺陷报告模板》中的测试用例分析执行。

5、附录
5.1缺陷类型
目前针对软件开发项目中的缺陷主要分为管理类和技术类两大类,管理类缺陷主要包括过程类问题、项目管理问题和其他管理问题;技术类主要包括需求问题、设计问题、数据错误、程序错误、输出问题、输入问题、报表问题和其他。

5.2缺陷严重程度
在项目中将缺陷的严重程度划分为以下几种:严重缺陷、一般缺陷、轻微缺陷和建议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