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习题与答案1

心理学习题与答案1

心理学复习资料1、什么是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个体心理与行为。

答:心理学是以科学方法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1)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3)心理状态;个体心理包括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情过程、意志过程)2个体心理(个性倾向性、心理特征)。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映系统,行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两者关系:(一)心理支配着行为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二)心理对行为的调节是很复杂的。

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活动的外部动作表现,而心理是潜伏在行为内部,支配行为的内部精神活动。

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以及心理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答: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1、构造主义心理学(铁钦纳) 2、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詹姆斯,代表人:杜威和安吉尔)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 4、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7、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奈赛尔)3、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P20:1观察法 2实验法 3调查法 4测验法除了以上基本方法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还有产品分析法,个案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

4如何理解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心理是脑的机能:一方面,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

(1)从特种发展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 .a、无生命物质、植物、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此它们没有心理现象。

b、大脑越发达,心理活动越复杂。

无脊椎动物只有感觉,脊椎动物发展出了知觉,哺乳动物的灵长类开始具有思维的萌芽。

人的心理活动最复杂。

(2)从个体发展史看,心理的发展与脑的发育完整紧密相联.(3 )生理解剖学的实验证明,切除和破坏动物脑的一定部位,会引起动物某些心理活动的丧失以致严重破坏.(4)日常经验(睡眠、酒醉、药物麻醉、脑损伤等)证明,脑与心理活动有关. 左右脑的分工,更证明了这一点。

另一面,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1)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2)脱离客观现实便丧失人的正常心理。

再次,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性:(1)个体由于教育、遗传、需要等面的个体差异,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打上了主观的烙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人类在认识了客观事物的规律,可以为人类服务。

(3)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制约性。

5、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及高级神经活动基本过程及规律方式:“反射”、过程:兴奋和抑制、规律: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 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

6、个体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5)发展的关键期。

因素及作用:(1)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2)环境因素:规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胎内环境的影响、母亲的年龄、母亲服药(反应停、防流产的激素会导致胎儿生殖系统疾病••)辐射、环境污染、母体疾病(病毒性如水痘、风疹,细菌性、寄生性)、母亲情绪。

(3)家庭因素:父母的教养态度对个体性格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影响。

(4)学校教育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发展特别是能力发展起主导作用。

(5)社会因素:一般的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经济地位都会对个体心理发展特别是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7、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两个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本能欲望的满足情况,特别是性本能的满足情况。

弗洛伊德将所有能让人产生愉悦和快感体验的行为都称为性本能。

他把个体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归之于性本能,认为性本能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人格的发展。

埃里克森将个体是否形成合理的自我意识看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否在适当的年龄形成某种合理的自我意识成分,是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

8、睡眠与梦。

睡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活动之一,人的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精神活动的主观体验。

一定数量的刺激对维持脑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是必要的。

在睡眠时,由于刺激少,精神系统会产生一些随机活动。

梦则是我们认知系统试图对这些随机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

9、注意的概念、特点、种类、外部表现、品质。

P74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种类: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

外部表现:一是适应性动作出现。

二是无关动作停止。

三是呼吸运动变化。

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10、注意的规律有哪些?如何利用这些规律组织教学?(理解)无意注意规律:引起无意注意的剌激物有以下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剌激物的差异程度(3)剌激物的变化(4)剌激物新异性。

有意注意规律:(1)对活动任务的认识(2)个体的意志努力(3)对活动的间接兴趣(4)对活动的精心组织。

有意后注意规律:(1)对活动浓厚的兴趣(2)对活动的自动化。

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A、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B、注意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C、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A提高活动的目的性B、激发学习动机C、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

(4)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11、什么是感觉与知觉?它们有什么区别?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区别: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认知活动,而知觉则是高于感觉的一种认知活动。

12、感觉有哪些现象?知觉的特征有哪些?(理解)感觉规律:(1)感觉的适应(2)感觉的对比性(3)感觉的相互作用(4)联觉。

特征: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整体性 d 知觉的恒常性13、什么是观察力?如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门户,人们通过观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和有关事物的鲜明、具体的印象,经过思维加工、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培养:(一)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二)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技巧。

(三)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其观察质量。

(四)重视言语的指导作用14、记忆的概念、分类。

记忆信息加工系统(三大系统)是什么?每一系统的特点有哪些?概念: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是个体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第一,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事物都可以成为个体的经验,都是记忆的内容。

第二,我们并不是把所有的经验都记住,而且记住了其中的一部分。

第三,记忆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其中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第四,记忆以感知为基础,并且是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第五,记忆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甚至未来,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分类:(一)根据记忆内容分类:1.形象记忆 2、情绪记忆 3、运动记忆 4、语言—逻辑记忆;(二)根据信息的储存时间长短分类:1、感觉记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三)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进行分类:1、外显记忆 2、内隐记忆;(四)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方式不同分类:1、陈述性记忆 2、程序性记忆忆信息加工三大系统:1、感觉记忆--特点—信息的保存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暂,保持量大,感觉记忆痕迹很容易衰退。

2、短时记忆—特点—a、比感觉记忆的信息储存量有限 b、信息保存的时间很短 c、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通过复述来保持信息的,并通过复述的作用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3、长时记忆—特点—信息储存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容量似乎是无限的,它的信息一有组织的状态被储存起来。

15、识记、保持和遗忘。

识记是记忆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是获得事物映像并成为经验的过程。

保持是巩固和存储已获得的知识与经验饿过程。

遗忘是只识记过的内容不能牢固保存,无法再认或重现,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重现。

16、良好的记忆品质、如何利用记忆规律指导学生的学习?什么是记忆术?列举几种有效的记忆术良好的记忆品质的表现:1、识记的敏捷性 2、记忆的准确性 3、记忆的持久性 4、记忆的准备性运用记忆规律指导学生学习:(1)及时复习;(2)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3)选择适当的识记方法;(4)反复阅读和偿试回忆相结合;(5)选择适当的复习方式,集中与分散复习相结合。

记忆术是一门增加记忆效率和延长记忆时间的技术。

属于记忆软件,发挥的效能取决于记忆素质(硬件)。

方法:【链接法】【对应法】【位置法】【定桩法】18、思维的概念、特点及种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高级认识过程。

思维以已有知识为基础,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的反映,其特点主要有:概括性、间接性。

根据思维发展水平或的思维活动的凭借物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二)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创新的程度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19、想象的概念、分类和过程。

所谓想象,就是指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分类:第一,无意想象。

第二,有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过程: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

20、什么是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3. 功能固着4.原型启发5.动机强度6.情绪 7个性差异21情绪的概念、功能、状态。

情绪:是内心的感受经由身体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以个体的需要和愿望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功能:1、适应功能、2、动机功能;3、调节功能;4、信号功能;5、对个体健康的影响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21、谈谈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情感则是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

(道德感、成就感和美感等);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3、从反映特点看,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情绪概念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以用于动物。

情感这个概念只用于人类。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因此离开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