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人类历史中自从有了权力政治理论,也就出现了与此相对应的道德政治思想及理论。

于是有了前面我们谈到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三次论战。

修昔底德等的古典现实主义和斯多葛学派古典自由主义理论的论战;摩根索、基辛格等的传统现实主义和康德、威尔逊传统自由主义理论的论战;以及以及今天我要说到的沃尔兹(提出“人、国家与战争”三概念)、吉尔平等的新现实主义和基欧汉、罗斯克莱斯等的新自由主义的论战最早以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对峙来概述第三次论战的是约瑟夫·奈《世界政治》上发表的文章:《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之后1993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戴维·鲍德温主编的《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当前的论战》一书是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第三次论战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

鲍德温在书中撷取六个要点对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进行比较分析:(这里我们只大致浏览下。

就不做详细介绍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一看)1.关于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结果。

2.关于国际合作。

3.相对收益与绝对收益。

4.关于国家的优先目标。

5.关于意图和实力。

6.关于制度与机制。

这次论战的主题有许多,这里将主要从人、国家与国际社会这三个层面分析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国际政治观。

首先来总体看下两方的大致观点①新现实主义认为人性是恶的,而新自由主义理论则抛弃了传统自由主义人性善的观点,认为人性并非纯粹恶,人的本质是不完美的。

②新现实主义仍然是一种“国家中心”理论,而新自由主义者除了承认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作用外,还强调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

由于这两种理论对人和国家的看法不同,导致二者在国际关系,也就是③对战争与和平态度的不同,新现实主义持悲观态度,而新自由主义则持乐观态度。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下一、人。

新现实主义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关于人性恶的基本观点,对人的本质持悲观态度,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被欲望驱使的、甚至是残暴的,所以,人一直生活在冲突之中。

人类的冲突甚至战争是自然的,是正常的,人类的问题深植于人的潜意识中,远不是人们之间的误解造成的,也远非以理性的对话和劝解能解决的。

顽固的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手段从物质和心理上来解决,也就是说使用强力迫使人屈从。

这就是新现实主义对人性及人类冲突的看法●而队于新自由主义,它抛弃了传统自由主义人性善的观点,但又不像现实主义者那样认为人性是纯粹恶的,他们承认人的本质是不完善的,人是有缺点的,有脆弱和半理性的一面,但有潜在的能力控制自己的欲望,并在合理的环境下有能力使自己变得有理性。

人不是实现集体目的的手段,人本身就是目的,人在群体生活中有能力创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习俗、规则及价值观,人可以通过伦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基欧汉强调人有足够的智慧与别人以任何方式进行贸易交易,人有能力衡量自己的利益和得失并有能力与他人竞争,有能力作出理性的选择。

竞争很像游戏或体育比赛,是有规则的,比赛的规则就是公益(公共利益)。

确保每一个选手的存在,然而每一个选手并不是为所有的人去竞争,而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行为者追求个人的利益,不涉及他人利益,这样则自动地满足了他人的目的。

”这种竞赛不是零和博弈而很像非零和博弈(这里要说下,所谓零和博弈,就是指不是一人所得便是所有人所失的博弈,其中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

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而非零和博弈是一种合作下的博弈,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损失的总和不是零值,也就是说存在双赢的可能)。

基欧汉与罗斯克莱斯等新自由主义者都认为非零和博弈的结果导致竞赛者获得绝对利益③,而不是相对利益。

二、国家。

新现实主义关于人的概念是与国家概念有直接联系的,新现实主义者认为人自身没有挽救自己的能力,只有在自身以外,在集体中及国家内才能实现这一愿望。

国家弥补了人的这一缺陷。

人是冲动的,国家则是人格化的,是强大的;人缺乏真正的“人格”,国家则是理性的;人具有理智和愿望,而国家有智能和愿望以求生存,国家是理性主体。

这样就形成了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政治观。

他们认为人创造国家,而国家也造就了人。

新现实主义继承霍布斯的“战争状态”的理论观点,认为国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很难在国家间建立一种有序的、公正的、谋求共同利益的国际格局。

国家是人创造的,它就具有人的特征,人与人之间有能力大小之分,国与国之间也有力量强弱之分。

霍布斯①的国家是残暴的,新现实主义则认为国家是不完善的,由于不完善的特性和力量大小的不同,要求得生存,国家就必需很强盛。

然而,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强盛,所以就需要一个强国,一个在物质上和道义上很强的国家来维持国际秩序。

吉尔平②的霸权稳定论将这一思想推到了顶峰。

新自由主义继承了古典自由主义对于国家的解释。

国家是在人们共同的协定下建立起来的,主权的根本是人民,国家对外维持主权独立,对内保障个人权力,满足人民需要。

公益必须建立在私益的基础上。

国家是满足人之所需的手段,自身绝对不是目的。

●不同于现实主义,自由主义认为国家不是压制人的残暴的机器,人是国家这个整体内的部分,所以,只能是整体服务于部分,而不是部分服务于整体。

新自由主义强调次国家行为体以及私人行为体,如俱乐部、社会团体、公司、政党等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对自主性。

罗斯克莱斯、福克等自由主义者认为这些相对独立和自主的行为体应最少有干预政府事务的权力,这就需要国家有开放和透明的特性。

同理,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是独立的、自主的和平等的。

同新现实主义一样,新自由主义也声称国家尽管不完美,但是是有理性的,如果国家是非理性的,就无法在国际体系中建立起任何机制以制约违犯公益的行为。

国际机制是建立在国家理性基础上的,然而,理性的国家之间并不是没有冲突,因为,国家是不完善的,国家间有利益冲突。

有利益冲突,国与国才有合作,因为合作发生在行为者认为他们的政策处在真正的或潜在的冲突之中,而并不是和谐之中,合作是对冲突的反应,而国际机制既是对冲突的反应又是对冲突的限制。

总的来讲,国家的理性本质就是国际机制和合作的基础。

三、国家间关系。

对于国家间的关系——和平还是战争问题,新现实主义是悲观的,新自由主义则是乐观的。

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的,缺少有权威的中央政府处理世界事务,但体系结构控制着所有行为体,决定着国家与国际社会的行为。

新现实主义坚持独立的主权民族国家的共处是可能的,但不是和平共处,因为在自助体系中,战争是可能的并且是正常的现象。

在无政府结构中出现一种秩序是可能的,但不是和平秩序。

在一段时间内,战争是可以避免的,那是因为战争的威慑力在起作用。

战争应以战争所造就的威慑力加以遏制,以强制强,但必须做好应付最坏结果的准备。

这样对于一国来说,拥有广泛的军事工具有利于处理各种不利的情况和危机的发生。

不充分的军备以及裁军导致力量真空和不稳定格局的形成,这就容易诱发侵略行为及战争的形成和出现。

跟传统现实主义一样,新现实主义认为国家生存在由自助原则控制的战争状态之中,要安全,就必须获得权力。

当所有国家处于充分的安全状态和享有充分的武力装备时,国际体系中的稳定局面才有可能形成。

然而,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是,新现实主义者,特别是沃尔兹认为权力不是目的,而是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这一最高目的的手段。

国家的目的不是使自己的实力最大化,而是防止和阻止任何一国权力的最大化。

在国际体系中,国家的安全和独立不但需要强有力的军事力量,而且需要经济力量来保护,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一个国家所获得的安全就是不坚实的安全。

经济与政治在历史的长河中手挽手,肩并肩,是分不开的,二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两个车轮。

经济是国家实力的基础,而国家的力量又是国民经济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与新自由主义相反,沃尔兹、克莱斯纳以及格里埃科等认为国际经济秩序很脆弱,因为国家总是顾及自己在国际交换中的相对收益,而相对收益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自己在体系结构的实力位置。

国际合作只是暂时的,国家间的合作主要是为了安全目的,为了对抗霸权国,所以,这样的合作是短命的,不充分的,今天的朋友可能成为明天的敌人。

他们同时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相互依赖没有多大的意义,科学技术、现代通讯以及商业对国家的影响是双向的,既可以增强又可以削弱一国力量。

相互依赖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将国家联系起来,又可以导致敌对势力的产生甚至战争的爆发。

继承了传统现实主义观点,新现实主义也承认均势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他们认为最稳定的秩序出现在大国之间的实力大体均等的情况下,如果均势遭到来自一个潜在的挑战者的威胁的话,其他大国则会联合起来以维护均势的存在。

国际社会没有永久的朋友或敌人,只有不断变化的联盟,在这个意义上,合作是自然的,并且是理性的,因为每个国家都有维护自身安全的愿望。

然而,对于吉尔平来说,均势只是维护稳定的手段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是短暂的,国际体系运动规律是从均衡到不均衡,再到均衡,在这个周期中战争是不可避免的。

不同于华尔兹,吉尔平认为霸权是最稳定的,然而,他也承认霸权更替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在这个意义上,战争是自然的,有理性的。

战争更像有明确规则的体育比赛,这些规则是以战争法和中立法的形式制定的。

新现实主义也承认战争法等国际规则对于限制战争、遏制非理性等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这些规则的实施纯粹是自愿的并且基于自助原则。

发动战争是理性的,遏制战争也是理性的。

新现实主义同时强调国家并不一直在霍布斯的战争状态中互动的,国家间存在适当程度的合作和协同,没有绝对的零和博弈,竞赛的逻辑就是保证所有国家都能生存这项公益。

总之,新现实主义理论(除吉尔平)是以国家为中心而从不是以战争为中心的学说。

●不同于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合作持肯定态度,认为人是理性的,国家也是理性的,一国的生存有赖于别国的生存,即使人和国家有非理性、冲动的行为,国际规则也可以排除非理性行为所造成的恶果。

新自由主义强调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强调合作和相互依存是国际体系的特点,国家在合作和相互依赖中求发展和生存。

然而,新自由主义并不排除冲突的存在,正因为国际社会有冲突,才显示出合作的重要性。

合作并不意味着冲突,相反,它与冲突相混合,并充分反映了对冲突成功的克服。

新自由主义者,特别是基欧汉承认现实主义的无政府的国际体系观,承认国际体系是自助体系,国家是个人私益驱动的主要行为体。

跟不完善的市场一样,世界政治也有其制度性的缺陷,阻碍了互利合作。

自助的行为体在追求个人利益时,需要与别人进行讨价还价和谈判,而讨价还价及谈判导致国际规则的产生,国际规则可以弥补自助体系中冲突这一缺陷。

新自由主义者也认为国家间的关系建立在独立、自主、自律和平等基础之上,主张取缔国家间的、人际的、资本的、服务业以及物品交流的一切障碍。

无障碍的思想和商品交流有助于加强国家间的联系,消除偏见和误解,增强了解和信任,这样,趋同就会取代分歧,国家间的误解越少,国际冲突就越能和平解决,胡萝卜就能代替大棒,安全感就能代替恐慌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