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改革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改革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改革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摘要: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经济学领域占据主流
地位的理论思潮,新自由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
域都深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本文从新自由主义的内涵入手,
分析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改革的不利影响,便于科学应对新自由主
义,走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中国改革;不利影响
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15-02
一、新自由主义的定义和主要观点
对新自由主义的定义,国内外学界各有不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有诺姆?乔姆斯基在《新自由主义与全球秩序》一书中对新自由主
义的解释:“新自由主义’,顾名思义,是在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
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强调以市场为导
向,是一个包含一系列有关全球秩序和主张贸易自由化、价格市场
化和私有化的理论和体系,其完成形态是‘华盛顿共识’。”而中国
社科院课题研究组将新自由主义定义为:“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
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
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
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新自由主义在
本质上是国际垄断主义的理论体系,它在全球的蔓延是国际垄断资
本在全球扩张的理论表现。
新自由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不同的流派,综其各个流派的观
点,新自由主义的主要观点有:
首先,在经济上鼓吹“三化”:一、自由化。新自由主义者奉行
自由至上,认为只有市场自由化、经济自由化才能保证经济效率的
提高。二、市场化。他们声称离开市场的经济不能称其为经济,市
场有能力进行自发调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
干预。法国巴黎“全球化观察”组织主席苏珊乔治在《新自由主义
简史》中批判说:“新自由主义的全部观点就是,市场机制应该掌
控人类的命运。
其次,在政治上:三个否定——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
定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者把公有制看作是产生独裁的根源,认为
公有制制度下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盛行,市场无法自由的进行资源
配置,导致市场运行僵化,经济效率低下。同时,新自由主义者对
于社会主义持坚决的否定态度,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对自由的限制和
否定,必然导致集权主义,“集权主义思想的悲剧在于:它把理性
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却以毁灭理性而告终,因为它误解了理性成
长所依据的那个过程”,因此,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在对待国
家干预的态度上,新自由主义者认为,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都会导
致经济效率的低下,提倡“最小限度的国家”。
最后,在战略和政策方面: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一体化,
实质是全球资本主义化。表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利用自身优势,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
的全面渗透,夺取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话语权和自决权,妄
图建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快推进以某一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
球资本主义一体化进程。
二、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渊源和发展危机
新自由主义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其理论渊源于西方古典自由
主义的经济思想,在一战结束,社会主义实践出现和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产生发展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登上历史舞台。在此之后40
年左右的时间里,西方国家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
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资本主义国家陷入“滞胀”
局面,而面对这一局面凯恩斯主义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新自
由主义者将造成“滞胀”局面的原因仅仅归结于国家干预过度、政
府开支过大、人们的理性预期导致政府政策失灵。同时,垄断资本
集团也需要新的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以摆脱危机。因此,伴随着美
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上台,新自由主义顺势上升,
积极参与到政府制定政策的活动中来,逐渐成为西方经济的主导思
想理论。此后,随着高新科技革命的兴起,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国
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自由主义逐渐由思想理论化向国家意识
形态化、政治化、范式化转变。90年代初“华盛顿共识”就是这一
转变的“政策性开端”。自此,新自由主义成为发达国家在发展中
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的思想武器,发达国家凭借其所控制的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世界贸易等一系列组
织和行业规则来控制各国,其目的是把发展中国家拉入自己控制的
世界经济体系中。20世纪80年代在拉丁美洲是“失去的十年”,严
重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困难,使拉美国家不得不接受美国政府、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开出的一张张“结构性调
整”的改革方案,倡导贸易自由化,金融市场化、企业私有化。而
以此思想制定改革方案的的拉美地区却社会经济危机不断,新自由
主义使拉美国家陷入金融崩溃,政府垮台,社会动乱的悲剧性命运
之中而无法自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急进的推行经济转轨,
接受西方新自由主义者提出的“休克疗法”,也造成了俄罗斯社会
生活的混乱。
新自由主义在拉美和俄罗斯的改革失败,都给我们以警醒,新自
由主义的改革范式作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思想武器,其出发点以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优先,作为改革国家我们不能被其所左
右,否则将会沦为资本主义新一轮全球扩张的牺牲品。
三、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改革的负面影响
新自由主义激进派极力鼓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导致利己主义盛
行,一部分人以“自由”为名不惜损害集体利益谋取私利,这对整
个社会都产生了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新自由主义对于“市场万能”和“私有化”的大力宣扬,给我国
市场经济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造成巨大困惑,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建设的初期道路上,各项法律和制度还不够完善,在其调
节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盲目相信“市场万能”,无疑等于放任了市场
经济中的不正当竞争和非法行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不
利于其健康发展。而在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和股份制改革的过程
中,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在缺乏科学论证和合理安置的情况下,
改革后遗症频发,国企下岗工人得不到合理安置,失业人口不断增
加,在自由的市场竞争中,弱者惨遭淘汰,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全球化影响下,要想发展就必须融入到世界市场经济体系中,改
革开放以来,外资的强势注入对我国本土企业产生巨大冲击,国内
企业竞争压力巨大,照此发展,本国企业的生存将面临极大威胁,
没有竞争对手的外资企业将对我国的经济产生支配作用,导致我们
对外资的过分依赖,这对于我国的经济独立发展是相当不利的,甚
至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领域,造成更为严峻的后果。
四、科学应对新自由主义,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践证明,市场所具有
的局限性无法通过市场自身予以克服,即使资本主义经济运作,也
不可能不要政府干预而全面市场化。市场经济不是“倾向于宏观上
自由放任”,不是排斥行政管理,而是要求改变行政管理方式,更
新行政管理理念,实行异于以往的行政管理。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政府必须利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以及指导性发展规划等措施,
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这些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证明,我国所走的将
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与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相结合的经济
发展路子是对的,是符合中国实际和历史发展潮流的。
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反对完全私有化。这要求我们继续加大国有
企业改革力度,将那些低水平重复布点、结构趋同、效率低下、非
关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合理布局国有经济。反对将国有大
型企业尤其是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安全的企业私有化,是基于两方
面的原因。一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不变;
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的实践表明,私有化并非是彻底解决当前国企
所面临问题的灵丹妙药。
坚持对外开放,反对贸易完全自由化。市场经济离不开对外开放,
同时,对外开放应讲求平等原则,体现以我为主,对等开放。我国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资的现实条件,呼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
外资、外商监督与管理,加大力度查处外商、外资的不法经营行为,
尤其是避税行为;同时,坚持“引进外资必须以能够保护本国企业
成长为前提”的原则。
综合治理失业和贫困问题,保证社会公平。千方百计加快经济发
展,创造充足的就业岗位;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利用财
政、信贷、税收减免等政策,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增进
社会福利水平;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建立就业信息网络;加强就
业立法,把有关就业的政策上升到法律规范的层次;建立健全社会
保障体系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
人们互帮互助理念,倡导、奖励社会互助友爱行为,使我国真正消
灭贫穷,保持低度失业率,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