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自由落体运动一. 教学内容: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第四节 自由落体运动学习目标:1. 理解位移和时间关系式的推导过程。
2. 掌握位移和时间关系式的基本应用。
3. 会利用图象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
4. 认识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5. 认识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
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6. 能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
知识要点: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 公式:x =vt 。
2. 公式的位移对应着v t -图象中矩形的面积。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 公式:x =2012v t at +。
①位移公式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是二次函数关系。
式中的0v 是初速度,时间t 应是物体实际运动的时间。
②在取初速度0v 方向为正方向的前提下,匀加速直线运动a 取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取负值;计算的结果x >0,说明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x <0,说明位移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③对于初速度为零(00v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为21122x vt at ==。
即位移x 与时间t 的二次方成正比。
2. 利用匀变速v t -图象求位移大小图象与横轴t 所围面积的数值,等于物体在该段时间内的位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2202v v ax -= 对于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00v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简化为:22v ax =。
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02v vv +=。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改变的,所以它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v 就等于时间t 内的初速度0v 和末速度v 的平均值,即02v v v +=。
注意:1.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的运动),不论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都是适用的,但对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不适用的,对于加速度变化的非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只能用定义xv t =来计算。
2. 式中的“0v v +”是矢量和,不是代数和,若0v 和v 在一条直线上,可以通过规定正方向,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3. 引入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是:可以把原来的变速运动看成是以平均速度运动的匀速运动。
五、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图象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与时间轴倾斜相交的直线。
由速度——时间图象可得:0v va t =+ ① 202atx v t =+ ②0()2v v v +=③以上三式均可由下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象中求出。
1. 对于①式,图中的v 等于0v 加上在时间t 内增加的速度atv =∆v at =,所以at v v v v +=∆+=00。
2. 对于②式,位移x 就是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该梯形面积等于图中矩形0v Otb 面积(0v t )和三角形0av b 的面积(22at )之和,故202atx v t =+。
3. 对于③式,则由图可得其平均速度就是梯形的中位线。
六、三个基本公式的选择公式0v v at =+,2012x v t at =+,2202v v ax -=中包含五个物理量,它们分别为:初速度0v 和加速度a ,运动时间t ,位移x 和末速度v ,在解题过程中选用公式的基本方法为:首先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或它在各个阶段的运动性质,根据物体的运动性质选用相应的公式,例如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选用推论;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逆向思考处理,即把它看作反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当然,也可以用推论。
其次,注意每个公式的特点,它反映了哪些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而与哪些物理量无直接关系。
例如公式2202v v ax -=不涉及时间,t tv t v x 20+=⋅=不涉及加速度,2aT x =∆不涉及速度……,所以如果题目的已知条件缺时间,一般选用公式2202v v ax -=求解较简捷,同样,题目条件缺加速度,则选用公式02v v x t+=⨯求解较好;题目条件缺速度,则选用公式2aT x =∆解题较方便,注:匀变速运动中的各公式均是矢量式,注意各矢量的符号。
最后,在练习中加强对解题规律的总结,在初学阶段,对一道题不妨多用几种解法试一试,并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想一想这个题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选用这几个公式解题最简便,多做这种训练,灵活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定会提高。
[例题分析]例1. 汽车以l0m /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 速度变为6m /s ,求: (1)刹车后2s 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9m 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8s 内前进的距离。
解析:(1)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v v a t -=可求得。
22/a m s =-,再由2012x v t at =+,可求得16x m =。
(2)由2012x v t at =+可得2910t t =-解得11t s =,29t s =。
要注意汽车刹车后经001052v t s s a ===-停下,故时间应为1s 。
(3)由(2)可知汽车经5s 停下,可见在8s 时间内,汽车有3s 静止不动,因此()22011105252522x v t at m=+=⨯+⨯-⨯=例2. 证明(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等于一个恒量。
证明:2012n x v T aT =+ 2101()2n x v aT T aT +=++所以21aT x x x n n =-=∆+(即2aT 为恒量)由此结论可用来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即2T x a ∆=2.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证明:如图所示:2B A at v v =+C A v v at =+222A C A A AC A v v v v at at v v +++===+所以AC B v v =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位移中点位置处的速度为2x v =证明:如图所示:2202B v v ax -= ① 222B v v ax -= ②由①②两式结合的:B v =例3. 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 和64m ,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s ,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用多个公式描述,因而选择不同的公式,所对应的解法也不同。
如:解法一:基本公式法: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因题目中只涉及位移与时间,故选择位移公式:2112A x v t at =+22211(2)(2)()22A A x v t a t v t at =+-+将1x =24m 、2x =64m ,代入上式解得: 22.5/a m s =,1/A v m s =解法二:用平均速度公式:连续的两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1124/4/6/v x t m s m s === 2264/4/16/v x m s m s ===B 点是AC 段的中间时刻,则12A Bv v v +=22C Bv v v +=1261611(/)222A C B v v v v v m s +++====得1/A v m s = 21/C v m s = 211 2.5(/)248C A v v a m s --===⨯ 解法三:用推论式: 由2aT x =∆得)/(5.2440222s m T x a ==∆=再由2112A x v t at =+解得:1/A v m s = 答案:1/m s 2.52/m s说明:对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问题,应优先考虑公式2aT x =∆求解七、自由落体运动1.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作用。
但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与重力无关。
(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八、自由落体加速度1.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
2. 方向: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大小:g =10m/s 2。
注意:在同一地点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是相同的,在不同的地点,g 的值略有不同。
(1)纬度越大的地方,g 越大。
(2)高度越高的地方,g 越小。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g 的变化不大,一般g =9.8m /s 2 , 粗略计算时,取g =10m /s 2。
九、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1. 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1)v gt = (2)212h gt =(3)22v gh =[例题分析]例1. 雨滴从屋顶上自由下落,经0.2s 的时间通过竖直方向上1.8m 高的窗户,空气阻力不计,求窗户上沿距屋顶的高度。
(g 取10m /s 2)如图所示,雨滴自由下落的整个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从A 到B 段和从B 到C 段。
题目要求的是AB 段位移,在这一段中已知v A =0,a =g =10m /s 2,要想求得AB 段位移,还需求出这段运动的时间t 或末速度v B ,从B 到C 这一段运动中,已知位移BC =1.8m ,时间t =0.2s ,加速度g =10m /s 2,由于这段三个量已知,因此可求出v B ,v C 这两个未知量。
第一种解法:研究BC 段由2012x v t gt =+可求出v B即1.8=2B 1v 0.2100.22⨯+⨯⨯得8=B v (m /s)第二种解法:雨滴在从B 到C 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BC v v ==1.8/0.2=9m/s 雨滴从A 到B 的时间v 0.29t 0.10.8s g 210=-=-=22AB 11h gt 100.8 3.2m22∴==⨯⨯=【模拟试题】1. 一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264x t t =-(t 以s 为单位),则 ( )A. 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12m /sB. 这个物体的初速度为6m /sC.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m /s 2D.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为-8m /s 22.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
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0~t 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的 (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3B.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C. 位移大小之比为2:lD. 位移大小之比为l :23. 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 ( )A. 1:lB. 1:2C. 1:3D. 1:44. 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5. 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重力加速度g 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 取9.8m /s 2B. 在地面上不同的地方,g 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C.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D. 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 越小6. 公式02tv v v +=的适用范围是 ( )A. 任何变速运动B. 匀变速直线运动C. 曲线运动D. 任何一种变速直线运动7.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是8m /s ,ls 后的速度大小变为4m /s ,则此物体在这1s 内通过的位移 ( )A. 等于6mB. 小于6mC. 大于6mD. 可能等于2m8.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ns 内的位移为s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 22s nB. 22n sC. 2s nD. 221s n -9.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 内与第2s 内的位移之差是12m ,则可知 ( )A. 第1s 内的位移为3mB. 第2s 末的速度为8m /s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 /s 2D. 物体在5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m /s10. 汽车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ACB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4s 末通过C 点时关闭发动机,再经过6s 到达B 点时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