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选择题1、《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具体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C )☆A.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B.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C.说服公子成支持胡服骑射D.招兵买马买胡服练骑射2.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主要目的是( B )☆☆A.移风易俗,破除陋习 B.加强边防,扩张领土C.党同伐异,巩固统治 D.废弃儒学,改奉异教3、下列文章中,主要通过对话展开说理、刻画人物的是( A )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B.《喝茶》C.《1789年原则》D.《晋公子重耳之亡》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作者是( B )☆A.韩愈B.司马光C.司马迁D.柳宗元5、以下属于编年体通史的是( D)☆☆A.《战国策》B.《史记》C.《左传》D.《资治通鉴》6、赵武灵王改革成功中善于抓住关键的表现是( D )☆☆☆A.以朝中重臣、自己的叔叔作为突破口B.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C.靠耐心说服,不强制推行D.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7、赵武灵王改革成功中善于重点击破的表现是(A )☆☆A.以朝中重臣、自己的叔叔作为突破口B.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C.靠耐心说服,不强制推行D.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8、《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这篇文章展开说理、刻画人物的最主要方式是(A )☆☆A.对话B.抒情C.写景D.议论9、“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
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中的“中国”是指(C )☆☆A.神州B.中国C.中原D.九州10、“先时中山负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入鄗。
”中的“系累”是指(B )☆☆A.拖累B. 用绳子捆绑,指俘虏C.联系D.劳累11、以下对赵武灵王评价错误的是(D )☆A.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B.开明的君主C.不因循守旧,锐意改革D.力排众意,一意孤行E. 在进行改革时讲究策略,采取恰当的方法12、以下哪项不属于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理由( D )☆A.加强军备可以抵御外辱B.前有中山国侵鄗的历史教训C.叔父保守,拘泥于旧俗。
D. 思想文化方面的一次改革13、以下哪项不属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体现的历史文化意义有(D )☆☆☆A.战争形式由车战变为“骑射”B.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C.思想文化方面的一次改革D.开拓疆土观念的重要性14、以下哪项不属于赵武灵王成功推行胡服骑射的原因(A)☆A.颁布法令,强行推行B.亲自上门做说服工作C.运用典型,作为突破口D.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15、以下哪项不属于公子成听服于武灵王的原因(B)☆☆A.武灵王使之请之在先,又亲自前往劝说B. 迫于君权的压力C. 武灵王从国家大局利益为重D. 能礼遇自己,言之有理16、以下哪项不属于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受到反对的原因( D )☆A.与中原民情习惯相悖B.与中原战争模式相悖C.与士大夫的传统观念冲突D.胡服不利于骑兵打仗二、判断题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错误)☆2.由司马光主持修纂的《资治通鉴》,以纪传体记载了我国自西周至五代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其鸿篇巨制,大逾前代。
(错误)☆☆☆3、司马光主持修纂《资治通鉴》,他还请来三名助编:刘恕、刘攽、范祖禹。
(正确)☆☆☆4、《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所体现赵武灵王能够改革成功的途径有:抓住关键、重点击破、以身作则、耐心说服、以理服人。
(正确)☆☆☆《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一、选择题1.在清末,最先倡导派幼童留学西方先进国家的人是(D )。
☆A.李鸿章B、曾国藩C、丁日昌D、容闳2.《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作于(A )。
☆A.洋务运动时期B.太平天国时期C.鸦片战争时期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3.曾国藩最有名的作品是(C )。
☆A.《曾国藩全集》B.《曾文正公全集》C.《曾国藩家书》D.《曾国藩书信集》4、曾国藩的学术思想属于( B )。
☆☆A.法家B.儒家C.兵家D.道家5、曾国藩写有(B ),经常以“勤、俭、刚、明、孝、信、谦、浑”“八德”自勉。
☆☆A. 《曾文正家信》B《曾国藩日记》C.《曾国藩家书》D.《曾国藩书信集》6.(C )被后人誉为“治家的理论体系”,“治家的优秀教科书”。
☆☆A.《曾国藩全集》B.《曾文正公全集》C.《曾国藩家书》D.《曾国藩书信集》7.被后人推为治家教子的典范的清代名臣是(B )。
☆☆A 、李鸿章B 、曾国藩C、龚自珍D、刘统勋8.我国近代由政府派人出洋留学的事业开始起步是从(C )年到1875年,清政府以每年30人为额,共派送120名幼童赴美学习开始的。
☆A.1870B.1871C.1872D.18739.《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又名《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是曾国藩在( B )年8月给同治皇帝上的奏折。
☆A.1870B.1871C.1872D.187310、(B )事业被视为“中国近代留学生运动的开端”。
☆☆☆A. 清末幼童赴欧留学B. 清末幼童赴美留学C. 清末幼童赴日留学D. 清末幼童赴法留学11.以下哪项不属于“疏”(“奏折”)这一文体的特点(C )。
☆☆☆A、态度虔诚认真B、说话细致周到C、言辞激烈D、语气委婉深切12.以下何人不属于清末幼童留学计划培养出的近代著名人物( C )。
☆☆☆A.詹天佑B、蔡绍基C、王国维D、唐绍仪13、在幕后力促曾国藩上书的著名近代教育家是(A )。
☆A.容闳B、蔡绍基C、王国维D、蔡元培14、(B )被称为清朝“中兴第一名臣”和屠杀农民起义的“曾屠户”。
☆A 、曾纪泽B 、曾国藩C、曾铣D、曾天浩15、第一批留洋幼童里出现了一位我国最早的铁路工程专家,他就是(A )。
☆☆A.詹天佑B、蔡绍基C、梁敦宜D、唐绍仪16、以下不属于《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在论证方面的特色的是(D )。
☆☆A.分析透辟B、论述有条理C、正反论证D、用语犀利二、判断题1.曾国藩论证幼童留学计划的理由非常充分全面,主要包括意义论证和可行性论证两个方面。
(正确)☆☆☆2.曾国藩论证幼童留学计划其意义论证包括长远和目前两个角度。
(正确)☆☆3.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曾国藩死后的谥号是文忠。
(错误)☆☆☆4、近代留学生的派遣始于1872年。
从派遣数量的集中趋势来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留学幼童时期,留学日本时期,庚款留学时期,留法勤工俭学时期。
(正确)☆☆☆《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一、选择题1、以下哪种说法不是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观点?(C) ☆☆A.在清末之前,中国人处于“城里人”的地位。
B. 以“东方底精神文明”抵制西方势力的入侵不可取。
C. 东西文化不同,因为其根本思想不同。
它们的根本思想,就是它们的“哲学”。
D. 只有进行产业革命,中国才能不受西方的盘剥。
2、( C )是中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30年代初,出版有《中国哲学史》两卷本。
☆☆A、金岳霖B、熊十力C、冯友兰 D 胡适3、1939年冯友兰出版了《新理学》,嗣后又出版了《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合称(B )。
☆☆☆A、“新六书”B、“贞元六书”C、“抗战六书”D、“原贞六书”4、当代中国哲学界最有名望的思想家是熊十力、( A )和冯友兰,三家学说都表现了中西哲学的融合。
☆A、金岳霖B、熊十力C、冯友兰 D 胡适5、冯友兰是现代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在30年代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和在80年代完成的(D )至今仍然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哲学通史之作。
☆☆A、《中国哲学史再编》B、《中国哲学史又编》C、《中国哲学通史》 D 、《中国哲学史新编》6、冯友兰,河南唐河人。
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 C )”的代表。
☆A、现代新道家B、现代新法家C、现代新儒家 D 、现代新墨家7、以下哪项不属于《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的艺术特点(B )。
☆☆A 、取譬和比较B、意境优美 C 、语言质朴、幽默诙谐D、文气生动8、在《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中,“(A )”是文章关注的真正核心。
☆☆A、东西文化B、城乡文化C、西方文化 D 、东方文化9、在《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中,“(B )”是文章用作比较的对象。
☆☆A、东西文化B、城乡文化C、西方文化 D 、东方文化10、《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在艺术手法运用方面( A )和比较相当出色。
☆☆☆A、取譬B、象征C、通感 D 、夸张11、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冯友兰把当时的情形称为“贞下起元”,“贞下起元”意指( A ),把抗战期间所写的六部哲学著作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又称“贞元六书”。
☆☆☆A、冬尽春来B、酷暑之际C、严冬之际D夏秋之际12、冯友兰曾把自己毕生的著作融入“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一联中,以下哪本著作不在其中?(D) ☆☆☆A. 《中国哲学史》B. 《新知言》C. 《新事论》D. 《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13、以下哪项说法不符合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观点?(C) ☆☆☆A.在清末之前,中国人处于“城里人”的地位。
B. 以“东方底精神文明”抵制西方势力的入侵不可取。
C. 东西文化不同,因为其根本思想不同。
它们的根本思想,就是它们的“哲学”。
D. 只有进行产业革命,中国才能不受西方的盘剥。
14、冯友兰曾把自己毕生的著作融入“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一联中,其中“三史”是指《中国哲学史》、( D )、《中国哲学史新编》,分别代表了他30年代、40年代、80年代对中国哲学的理解。
☆☆☆A、《中国哲学史再编》B、《中国哲学史又编》C、《中国哲学通史》 D 、《中国哲学简史》15、“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有马浮、张君劢、汤用彤、吴宓、(C )等。
☆A、金岳霖B、熊十力C、冯友兰 D 胡适16、冯友兰是中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30年代初,出版有(A )两卷本。
☆☆A、《中国哲学史》B、《中国哲学史又编》C、《中国哲学通史》 D 、《中国哲学简史》二、判断题1、《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是一篇谈中国文化的文章,侧重论述的是中国文化在当时世界(本文写于解放前)的处境、前景和对策。
(正确)☆☆2、依照《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的观点,中国古代文化发达,就像城里人一样,但现代落后于西方,处处受西方的制约,就像从城里人变成了乡下人。
要改变这一格局,只有奋起直追,把自己变成“城里人”。
(正确)☆☆3、冯友兰被誉为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但《东西文化之分与城乡文化之别》的思想并不保守,而是具有明确的现代进化意识。
(正确)☆4、吴宓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
(正确)☆《美文的沙漠》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张承志小说作品的一项是( D )☆☆A.《阿勒克足球》B.《黑骏马》C.《金牧场》D.《做人民之子》2、《美文的沙漠》是一篇( D )☆A. 抒情散文B. 写景散文C. 政论文D. 文化随笔3、《美文的沙漠》是一篇从(D)角度谈文化交流与冲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