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神经组织PPT课件
(二)化学突触(chemical synapse)
以释放化学物质——神经递质作为媒介来传递信 息的突触。
1.超微结构
(1)突触前成分(presynaptic element)
一般是轴突末梢呈球状膨大的部位。主要包括
●突触前膜 较一般神经细胞膜略厚(由于胞质面附 着有一些致密物质)。
●突触小泡 内含高浓度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 (neurotransmitter)是指能够合成、储存、运输、释 放并用于信息传递的化学物质。
二、突触(synapse)
(一)定义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肌细 胞、腺细胞)之间的接触部位,通过它实现细胞之间的通 讯。
或: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或非神经细胞之间发 生机能联系的接触点。
这种接触部位在形态上特殊分化,在机能上可以进行 神经冲动的传递和情报的整合。
主要包括:化学突触和电突触。
⑵ 轴突 ①仅一条,是粗细均匀的长索状突起。 ②起始部膨大呈圆锥状——轴丘。 ③轴突长短不一(数十微米至1米以上)。 ④轴突一般至末梢有侧枝分出,分支与轴突
主轴垂直。由于无尼氏体和高尔基复合体, 因此一般认为不能合成蛋白质,由胞体合 成后供给。 ⑤作用:将神经冲动不衰减地由胞体传向轴 突末梢。
(二)神经元的分类 1.按突起的数目: ⑴ 假单极神经元:
● 突触后膜 胞浆面有一层均匀的电子密度很高的致密 物质,故也比一般细胞膜略厚。
●受体 是位于突触后膜上的膜蛋白,它能与相应的递 质特异性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注:一种受体仅能与一种相应递质特异性结合。但 一种递质却可以有不止一种受体。
2.信息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突触间隙
不同突触内含的突触小泡大小和形状不一,多为圆 形。
(2)突触间隙(synaptic cleft)
在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缝隙,宽约20-30nm,内 含糖蛋白、粘多糖和唾液酸。
(3)突触后成分(postsynaptic element)
一般在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或树突棘)上 或非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
神经组织
(Nervous Tissue)
组成: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外胚层细胞,由于 每个神经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为神经系统的基 本单位——神经元。
作用——感受刺激并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胶质:也叫胶质细胞或神经胶质细胞。
作用——对神经元起保护、支持、营养、绝 缘以及受损后的再生机制发挥作用。
2.突起(neurite) 是胞体向周围突出的部分,依形态和机能分为树突、轴
突。 ⑴ 树突: ①有一条或多条,呈树枝状。 ②起始部较粗,逐渐变细,内部结构与核周
体相似。 ③在树突上有许多棘状小突起——树突棘——
是形成突触的主要部位。 ④作用:感受刺激或接受上一级神经元传来
的信息,并将神经冲动由末梢传向胞体。
3.按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 ⑴ 胆碱能神经元:以释放乙酰胆碱(ACh)作 为神经递质的N元。
例如:躯体神经元、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前N 元、副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
⑵ 肾上腺素能N元:去甲肾上腺素(NA)。 例如:交感神经节后N元.
⑶ 五羟色胺能N元:五羟色胺(5-HT)。 例如:中缝核内的N元.
一、 神经元(neuron) (一)神经元的结构
包括胞体和突起两个部分。
1.胞体(soma) ①位置:脑和脊髓的灰质及神经节内, ②功能:神经元的营养中心。 ③结构: 细胞膜:特点是一种敏感而易兴奋的细胞膜。
膜上有各种受体和离子通道。 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核仁明显。 细胞质:又称核周体,有丰富的细胞器。
分布: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和大部分 脑神经节内。
⑵ 双极神经元: 分布:视网膜、鼻黏膜嗅部、前庭 神经节、蜗神经节内。
⑶ 多极神经元: 分布:胞体位于脑、脊髓的灰质及 内脏运动神经节内。
脊髓前角多极神经元
2.按功能: (1)感觉N元(传入N元):能感受刺激并
将神经冲动传向中枢的神经元。 例如:假单极和双极N元. (2)运动N元(传出N元):将神经冲动由中枢 传向外周效应器的神经元。 例如:脊髓前角、侧角、内脏运动神 经节内的多极神经元. (3)中间N元(联络N元):整个神经元位 于中枢NS之内,位于(1)和(2)之间, 起联络和传递信息作用的神经元。 例如:脊髓前角和后角之间的多极N元。
内Ca 2+进入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移附至突 触前膜——通过出胞作用释放递质至突触 间隙——部分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 体结合——突触后膜通透性改变——使相 应Cl- 、 Na+ 、 K+离子进入后膜——突 触后膜产生兴奋性或抑制性变化——影响 突触后神经元或非神经细胞的功能活动。
⑷ 多巴胺能N元:多巴胺(DA)。 例如:黑质内的神经元.
⑸ 肽能N元:肽类化合物(神经肽)。 例如:胃肠道中神经丛内的N元。
4.依轴突长短: (1)Golgi Ⅰ型N元 轴突较长。能将神经冲动
从中枢某一部位输送到较远的其它部位。 例如:锥体细胞和梨状N元。 ⑵ Golgi Ⅱ型N元 轴突较短。在特定局部区 域(小范围)传递神经信息。 例如:大、小脑皮质内的颗粒细胞。 5.依轴突末梢能否分泌激素 ⑴ 一般神经元 仅能传导神经冲动的神经元。 特点:作用较快。 多数N元属此。 ⑵ 分泌神经元 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 的N元。末梢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至靶器官。 特点:作用较慢。下丘脑内的N元属此。
状结构,即神经原纤维。 பைடு நூலகம்M:由神经丝(直径10nm)和神经微 管
(直径25nm)交织而成。构成神经元 的细胞骨架。
功能:神经丝是神经元内的代谢产物和 离子运输流动的通道。神经微管主 要是参与胞质内的物质转运活动。
◆此外,某些神经元的胞体内还含有颗粒或 颗粒型小泡。小泡之内含有神经递质、神经 激素等神经活性物质或神经信息物质 (neural informational substance)。 关于它们的分布和功能意义是目前神经生物 学活跃的研究领域。
◆尼氏体(Nissl bodies) 定义:胞质内的一种嗜碱性物质。 形态:斑块状或颗粒状 分布:核周体和树突内。轴突起始段
的轴丘和轴突内均无。 实质:电镜下,尼氏体由发达的粗面
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功能:合成蛋白质。
◆神经原纤维 位置:在神经细胞质内。 LM:在银染的标本上显示出棕黑色的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