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总复习七年级教案..

历史总复习七年级教案..

敦煌市第二中学初三历史教案学科历史班级九年级日期2月备注课题七年级复习第一单元课时数 1 教案类型复习课主备魏国亮李建英复备冯忠萍审核教学目标学生根据七上课本和七年级复习本单元的内容梳理本部分考点、识记考点,在老师的讲解下能够透彻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部分考点。

教学重点西周分封制;商鞅变法。

教学难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突破重点难点方法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比较法教具准备七上课本、七年级复习学情分析本届初三学生初一时历史课就没有认真听过,对于他们来说,中国古代史是陌生的,秦朝以前的历史更加生疏,所以有必要让他们对照考点自己先阅读本部分的课本内容,梳理考点,初步熟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教学过程分课时计划(内容、课型、步骤、方法) 附记一、明确中考考点:人文始祖夏朝的建立夏、商、周三代的更迭顺序分封制(目的、内容、影响)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甲骨文老子、孔子及其主要贡献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二、考点细化:(一)、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1、炎帝号称,他的贡献有;2、黄帝号称,他的贡献有;3、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二)、夏朝的建立1、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2、夏朝建立的影响。

3、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三)、夏、商、周三代的更迭顺序1、商朝灭夏的时间是;人物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

2、西周建立者是谁;灭掉了商朝最后一个国王。

(四)、西周分封制:1、目的:;2、主要内容:;3、作用:;(五)、春秋五霸是、、、、。

(六)、战国七雄是、、、、、、。

(七)商鞅变法:1、历史条件:;2、时间:;3、人物:、;4、主要内容:(六点)、、、、、;5、历史作用:;6、启示:;(八)、甲骨文:1、朝代:;2、记载的内容:;3、意义:;(九)、孔子、老子及其主要贡献孔子:1、人物简介:;2、思想主张:;政治主张;3、教育思想:、、;4、《论语》老子1、人物简介:。

2、思想观点:。

3、《道德经》(十)、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1、背景:2、代表人物及主张学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思想墨家儒家法家道家三、考点说明:(一)夏、商、西周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夏,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

②商朝: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起来的。

③西周的兴衰: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西周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土地)。

(二)春秋、战国的纷争①春秋五霸有两说法: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两种说法都有的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②战国七雄是燕、赵、魏、韩、楚、齐、秦(按地图从北到南东到西)③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的商鞅变法主要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特权;3、建立县制。

意义: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三)先秦时期的文化①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的思想。

他教育方面的贡献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他要求学生要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②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国家的大权集中于君主,实行法制。

(四)试题巩固教学反思敦煌市第二中学初三历史教案学科历史班级九年级日期2月备注课题七年级复习第二单元课时数 1 教案类型复习课主备魏国亮李建英复备冯忠萍审核教学目标学生根据七下课本和七年级复习第二单元的内容梳理本部分考点、识记考点,在老师的讲解下能够透彻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部分考点。

教学重点了解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评价秦始皇。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中的作用。

突破重点难点方法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比较法、列表法教具准备七下课本、七年级复习学情分析本节课要复习的是秦汉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大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是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

表现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开放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作用是什么?学生不可能往这一方向思考,必须引导学生从这些大的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才能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分课时计划(内容、课型、步骤、方法) 附记一、明确中考考点:张骞通西域三国鼎立形成丝绸之路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大一统二、考点细化: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3、公元前202年刘邦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是为西汉。

4、东汉明帝时水利专家王景治理黄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年里没有改道。

5、我国汉代的冶铁技术处于世界先列。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6、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7、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漠北一役大败匈奴。

8、东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嫁于呼韩邪单于,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

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9、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10、公元前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1、丝绸之路是指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12、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三、合作讨论:隋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繁荣与开放的局面?四、试题巩固教学反思敦煌市第二中学初三历史教案教 学 过 程分课时计划(内容、课型、步骤、方法)附记学 科 历史班 级九年级日 期 2月 备 注 课 题 七年级复习第三单元课时数1教 案 类 型 复习课 主 备魏国亮 李建英复 备冯忠萍审 核教 学 目 标学生根据七下课本和七年级复习第三单元的内容梳理本部分考点、识记考点,在老师的讲解下能够透彻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部分考点。

教 学 重 点 隋朝统一的时间和意义;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教 学 难 点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突 破 重点难点方 法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比较法 、列表法教 具 准 备七下课本、七年级复习学 情 分 析 本节课要复习的是隋唐时期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史上又一次大统一,繁荣与开放是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

繁荣表现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开放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作用是什么?学生不可能往这一方向思考,必须引导学生从这些大的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才能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

一、明确中考考点:隋统一的时间和意义隋朝大运河贞观新政开元盛世科举制的创立与善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二、考点细化: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掉南方的陈,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

继秦汉之后,中国实现了统一。

2、(皇帝)时期开挖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的运河。

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南北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的枢纽。

运河的通航还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此后,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的作用。

3、李世民于626年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

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

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

唐太宗知道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

《》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4、唐玄宗统治的期,年号“”,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

5、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这主要得益于。

该制度创立于,逐步完善于,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强调以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实行科举制,便于在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

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他们中间的佼佼者进入统治集团之后,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气象和精神。

6、7世纪中期,(皇帝)把嫁给吐蕃赞普,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7、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盛况空前。

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8、初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毅然西行前往佛教圣地。

他是第一个系统地把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9、时,接受日本学问僧请求,决心东渡弘扬佛法,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设计的日本,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10、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印制的《》。

11、“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指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被称为)、(被称为)。

三、合作讨论:隋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繁荣与开放的局面?四、试题巩固教学反思敦煌市第二中学初三历史教案学科历史班级九年级日期2月备注课题七年级复习第四单元课时数 1 教案类型复习课主备魏国亮李建英复备冯忠萍审核教学目标学生根据七下课本和七年级复习第四单元的内容梳理本部分考点、识记考点,在老师的讲解下能够透彻地理解和灵活地运用部分考点。

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行省制度突破重点难点方法讲解法、合作讨论法、比较法、列表法教具准备七下课本、七年级复习学情分析本节课要复习的是宋元时期的历史,这一时期,科技创新成就不断,活字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都在这一时期得以发明并传播,同时文化艺术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风俗习惯的形成都与这一时期有关。

对于这些知识,学生很感兴趣。

学习起来有热情,容易掌握。

教学过程分课时计划(内容、课型、步骤、方法) 附记一、明确中考考点:经济重心南移交子瓦舍行省制度回族的形成活字印刷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关汉卿与《窦娥冤》二、考点细化:1.,全国经济中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