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复习课(二)实验中学王敏燕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四)政权机关分立与民族融合;(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六)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复习课时:1课时考纲要求: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识记知道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知道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理解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识记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知道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
理解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运用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⒍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识记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知道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了解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过程:一. 学生结合考纲要求朗读助《总复习助手》二. 教师进行知识梳理第四单元一.三国鼎立的形成。
1.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3.曹魏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开始形成;孙吴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二.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成了江南的开发1.时间:魏晋以来2.原因3.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三.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1.措施2.意义: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训练】1. (2013·无锡)《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2.(2013·德州)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3. (2013·海南)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丝绸之路开辟4. (2013·湘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5. (2013·广东)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A)①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③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论国事④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第五单元一. 隋唐科举制1.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2.诞生: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确办法选拔官吏。
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完善: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子学规模,进士科考试十分严格;武则天首创殿试,创设了武举;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确考试内容。
4.废除:清末5.评价二.唐太宗(年号:贞观)1.贞观之治表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评价: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三.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 唐玄宗前期玄宗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政治清明:(1)任用贤能,“励精图治”。
(2)重视地方吏治,把优秀地方官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
(3)提倡节俭,烧毁宫内珠玉锦绣。
2、经济繁荣:(1)农业:兴修水利,发展农耕。
_蔬菜品种大都从西域传入的,饮茶之风全国盛行,制成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丝织业和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3)商业:长安为国际性大都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四.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7世纪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8世纪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密切了唐蕃关系,促进社会进步。
尺带珠丹上书时说:唐朝与吐蕃已“和同为一家”。
四.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1、日本派出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并仿照唐朝制度进行了大化改新。
鉴真东渡;2、唐代玄奘西游天竺,把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今天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同步训练】1. 【2014广东揭阳】在唐朝贞观年间,家境虽然贫寒,本人却有学识、有天赋的李四赴京赶考,金榜题名,从而命运改变。
李四能够改变命运主要得益于()A、禅让制度B、宗法制度C、分封制度D、科举制度2. 【2014重庆B】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
因此他A.重视教育B.倡导节俭C.轻徭薄赋D.虚心纳谏3. 【2014江苏苏州】"开元初,四方丰稳,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 【2014泰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郭沫若对下列哪一帝王功绩的正确评价?A.隋文帝C.武则天B.唐太宗D.唐玄宗5.【2014重庆】.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
它的主要用途是A.交通运输B.纸张印刷C.农业生产D.陶器制作6. 【2014年潍坊】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不少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其中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诗句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7.【2014广西玉林】“三农”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
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情况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9446 6620 7860 8730 (万公顷)材料四:中国某地的农村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有何认识?为此,他在位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使农民“衣食有余”?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贵君轻);轻徭薄赋、注重发展生产、倡导戒奢从简(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是什么?政府宣传推广并提供技术支持(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1921年以后苏俄(联)粮食生产出现了什么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增长;实行新经济政策(4)材料四的民谣歌颂的是中国哪项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加强加大向农民宣传农业技术……第六单元一.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表现①唐宋时期,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的产量在宋朝居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②蜀地丝织“号为冠天下”,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临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造船业发达。
③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东京城内的瓦子是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简要过程①魏晋南北朝以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②唐朝中后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南宋时,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
三.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1. 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2. 1271年,其孙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巩固措施(1)政治: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还加强对西藏(元时正式归属中央),设宣政院;琉球(今台湾)设澎湖巡检司。
(2)经济:重视农业生产;开凿运河和开辟海运;大都成为政治、经济中心;(4)中外交往频繁(马可·波罗);四.元朝时民族关系得到发展在元朝统一的疆域内,共同生活着众多的民族,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流动,民族大融合突出表现为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等同汉族逐步融合,同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所以在这一时期,由于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各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同步训练】1. 【2014江苏连云港】今天的江苏、浙江等省级区划制度,开始于A.秦朝 B.东汉 c.隋朝 D.元朝2.【2014江苏南京】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秦朝②隋朝③西晋④元朝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3. 【2014年济宁市】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马可·波罗来华③回族形成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⑤建立行省制度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4. (2013·淮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
……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⑴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
材料二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题28图北魏着汉服的文官俑题28表格鲜卑姓改为汉姓⑵材料二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材料三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