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类活用教的学案.docx

词类活用教的学案.docx

词类活用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的考纲要求。

2. 理解词类活用的分类及特征。

3. 掌握判断词类活用的方法。

教学步骤:一、高考考试说明文言文阅读理解 B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概念解释1.何谓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语法功能(词性和意义) ,而活用作另一类词(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2.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定语 )+宾语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

3.词类活用分类:(1)名词活用:名词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使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2)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3)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一般动词,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意动用法(4)数词活用:数词作一般动词,数词作形容词三、名词活用(一)、名词作一般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2)与郑人盟。

(《烛之武退秦师》)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劝学》)4)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5)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1.【规律 1】名词 +名词(非修饰关系)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②刑人如恐不胜。

.③籍吏民,封府库。

.【分析】“陈胜”与“王”构成主谓关系,“刑”与“人”,“籍”与“吏民”是动宾关系,都作动词。

译为“称王、处罚、登记”。

1)朝歌夜弦《阿房宫赋》2)晋军函岭,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3)朝服衣冠《谏太宗十思疏》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规律: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 +名)(非修饰关系)2.【规律 2】副词 +名词①范增数目项王。

.②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

.③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1)二月草已芽”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3)江水又东(《水经注》)规律: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3.【规律 3】名词 +代词①汝幸而偶我。

.②驴不胜怒,蹄之。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规律:只有动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4.【规律 4】能愿动词 +名词①左右欲兵之。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③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1)云霏霏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3)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规律: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表示可能:能能够会可表示意愿:愿意乐意情愿于乐于表示必要:应应该应当着理当表示估价:值得便于难于5.【规律 5】名词 +补语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寿毕,请以剑舞可能肯要得( dei难以可以愿)该当易于得以想要要想须得犯得着敢敢犯不1)一狼洞其中。

2)今王鼓乐于此(《孟子》)规律:只有动词能带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名 +介词结构)6.【规律 6】所 +名词①置所罾鱼腹中。

.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③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7.【规律 7】:“而”前后的名词①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②扣弦而歌《赤壁赋》名词用“而、以、且”等与动词或动宾词组连接时,便活用为动词。

(名 +连词 +动词)8.【其他规律】:【规律 8】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规律 9】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律 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分句,名就活用。

,然后知重;度,然后知短。

【律 11】叙述句部分找不到或其他作中心,事物名就活用。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四月花。

9.【】:1)忌朝服衣冠2)非能水也,而江河3)不怒,蹄之4)其疾病而死。

(《五人墓碑》)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桃花源》(二)、名作状代 :副、介短作状,普通名很少作状。

古代 :名、方位名、普通名等名常常作状。

1.律一:前面有名,如果此名不是句子的主,一定活用作状。

①表示比。

天下云集响,粮而景从。

②表示待人的度君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③表示所。

草行露宿,日与北相出没于江淮。

④表示作使用的工具。

余自安舟行适汝。

⑤表示作行的方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者⑥表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律二:表示、方位的名常常活用状。

1)上食埃土,下黄泉。

2)日削月割。

3)南取中,西巴蜀⋯⋯3.⑴夜而出⑵越国以鄙,君知其也⑶既封,又欲肆其西封⑷秦伯,与人盟4.辨析名作和名作状名作状:名在主,介短:用(在、当、从、向⋯⋯)、像⋯⋯一、重叠式名作:名作,与名有关的或短:(王,称王;芽,芽)如:①合流屈曲而南。

②斜削下 ,与山溪南流。

(三)、名使用法1.使用法所使用法,就是个所表示的作不是主出的,而是出的。

其是个里面暗含着“使”的意思。

可以通“使⋯⋯怎么”的句式行解、翻。

2. 名使用法名活用有“使 ......”意思的,通常称名的使用法。

是指名活用,表示主使成个名表示的人或事物。

其特点是必。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舍相如广成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威王欲将。

(四)、名意用法1.意用法意就是形容、名,活用作有“ ” “以” 意的,表示“(主)()怎”或“(主)把()当作什么”。

意用法的翻格式:(1)“ (得)⋯⋯怎么”(2)“把⋯⋯当作⋯⋯看待”(3)“ ⋯⋯感到怎么”2.名意用法:表示把当作某种人或事物。

1)土当年万侯。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3)其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之。

4)邑人奇之,稍稍客其父。

四、活用(一)、作名在前或后出,且具有表示人或事物的意,可判断活用名。

它一般出在句中主或的位置上,有前有“其”字。

1)其愈,而其愈奇。

2)且君晋君矣《之武退秦》3)于是从散《秦》4)此亡秦之耳(二)、活用使用法。

所使用法,就是具有“使怎么”的意思。

不及物了,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使。

如:之武退秦(退,“秦”,的使用法:使⋯⋯退却)1.木直中,輮以《学》2.外衡而斗侯《秦》①泣孤舟之嫠。

.② 修文德以来.之。

③序八州而朝同列。

.④ 伯人,臣活.之。

⑤却匈奴七百余里。

.⑥吞二周而亡侯。

.⑦ 于愈益欲降.之。

(三)、的意用法1.游《太宗十思疏》2.邑人奇之,稍稍客其父3.且庸人尚羞之(四)、的用法1.( wèi)用法,是指作中心的表示“主(替)”施行某一作行,即“主(替)怎麽”。

例:等死,死国可乎(《史· 涉世家》)文:同是死,国家而死可以2.用法,言之,即主而。

构方式:[+ ]=[ ] ++。

一般 :“ (替、)⋯⋯怎么” 。

1)以史迁之善游侠。

2)既泣之三日,乃誓之。

3)公子人仁而下士。

3.用法翻方法(1) .++既泣之三日(2)替()++()佗脉之(3)(向)++而誓之曰4.练习1)祭祀必祝之《触龙说赵太后》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阿房宫赋》4)伏清白以死直兮 .《离骚》五、形容词活用(一)、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 、“之”或数词。

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且以该形容词为定语。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将军身披坚执锐规律一: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活用为名词,该形容词一般翻译成“的字结构”。

规律二:在“之(助词‘的’ )”、“其(代词‘他的’ 、‘他们的’)”后充当中心词,即形容词被定语修饰,活用为名词。

练习:1)吾与苍梧太守有旧;2)不能容于远近3)请略陈固陋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5)宾主尽东南之美。

6)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7)此其利也,不可失也。

《勾践灭吴》8)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9)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归去来兮辞》)10)惧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恶 . (《谏太宗十思疏》)11)登高而招。

(《劝学》)12)小学而大遗。

(《师说》)13)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六国论》)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规律:1、形容词活用如及物动词,其后带有宾语。

2、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

3、形容词用在名词或副词后面,活用如不及物动词。

:1、安敢吾射2、京中有善口技者。

3、人我。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①商人重利离。

.②素善留侯良。

.③火尚足以明也。

.⑤秋毫不敢有所近.⑥ 其好游者不能.也⑦ 之厚,君之薄.也⑧稍出近之.念悲其,亦哀之矣。

《触太后》善万物之得。

(《去来兮辞》)既得志,情以傲物。

《太宗十思疏》(三)、形容使用法①足以荣汝身。

.②会盟而弱秦。

.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昂其直 ,居奇.⑦将有作思知止以安.人律以上是形容的使用法。

形容上以后,使得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个形容所表示的性或状,可“使⋯⋯怎”。

1)今尊安君之位。

2)臣求木之者,必固其根本。

3)秦王恐其破璧。

4)以愚黔首(《秦》)5)秦以利晋,唯君之。

6)既来之,安之。

《季氏将伐臾》7)其居,美其服,其食。

《勾践吴》8)眄庭柯以怡。

(《去来兮辞》)(四)、形容活用作意用法。

形容上以后,表示当事者(主)具有个形容所表示的性或状,含有“意味性”,即“ ”()怎,可“以 ...... ......”或“把 ... ...当作 ......”。

如:“且庸人尚羞之”中的“羞” ,表示“把 ......当作羞耻”。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忌王》)一人横行天下,武王耻之。

意用法的翻格式:(1)“ (得)⋯⋯怎么”(2)“把⋯⋯当作⋯⋯看待”(3)“ ⋯⋯感到怎么”:1.而耻学于 / 耻焉 / 不耻相2.予怪而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