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临床药物学复习资料名词解析1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以正常用法用量和用法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所发生的意外的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者有害的反应。
2副作用:是在使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无关令人感觉不适的药理反应。
3药物代谢动力学:它是研究药物在体内运转及代谢变化的过程和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的科学。
4首过消除:药物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在首次通过肝脏就发生转化,减少进入体循环的药量,这一现象称为首过消除5生物转化:有叫药物代谢.在体内酶系统或肠道菌的作用下,药物发生结构变化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
6消除半衰期:血药浓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7生物利用度:是指经血管外给药后,测得所给要物达到血液循环的速度及程度。
8缓释制剂: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9控释剂:是指用药后能在设定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地维持子有效浓度范围内的制剂。
10局部麻醉药:局麻药是一类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地阻断感觉神经冲动发生和传导的药物是指作用于神经干暂时性阻滞神经的产生和传递。
从而产生神经末梢所在区域感觉麻痹或神经干支配区感觉及运动麻痹而不对神经造成损伤的一类药物。
11消毒防腐药:是具有杀灭或抑制病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一类药物。
12消毒药:是指在一般浓度下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13防腐药:是指在一般浓度下抑制微生物繁殖的药物。
14. 治疗药物监测(TDM):目的是通过对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的测定,研究临床用药过程中,人体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影响,从而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疗效,避免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简答论述题一、临床试验特点1、i期主要是评价药物的安全性;2、ii期是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3、iii期是进一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4、iv期是已上市药物的再评价。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形式①副作用②毒性作用③后遗效应④变态反应⑤继发反应⑥特异质反应⑦药物依赖性⑧致癌作用⑨致突变作用⑩致畸作用三、阿替卡因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1、药理作用:酰胺类局麻药,与利多卡因相比,易在组织内扩散,局麻效能强,起效时间约四分钟,在局麻浸润时持续时间约2.4小时,毒性比利多卡因低,过敏反应少见2、临床应用:适于拔牙,牙髓及牙周治疗的浸润麻醉,4%浓度每次注射量在0.8—107ml,注射速度每分钟1.7ml,成人每日最大剂量7mg/kg,儿童每日最大剂量5 mg/kg.四、镇痛药物治疗的主要原则?1、口服用药。
尽可能避免创伤性的给药途径。
2、按时给药。
止痛药应该有规律地“按时”给药,而不是只在疼痛时“按需”给药3、按阶梯给药。
止痛药的选择应该由弱到强逐渐增加,用药应个体化,应注意病人的实际疗效,剂量由小到大直至病人疼痛消失为止五、消毒防腐药的分类(1)按药效学分类①高效:对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一切病原微生物都有杀灭作用,如戊二醛、次氯酸钠、优氧净、环氧乙烷、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
②中效:对除芽孢外的一切病原微生物均有杀灭作用,如酚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醇类75%的酒精。
③低效:可杀灭部分细菌繁殖体,部分真菌和病毒,不能杀死细菌芽孢和结核杆菌亦不能灭活HBV等(2)按化学结构及性质分类1) 酚类:苯酚、煤酚、鱼石脂等2) 醇类:乙醇3) 醛类:甲醛、多聚甲醛、戊二醛、乌洛托品4) 碱类:氢氧化钠、氧化钙5) 酸类:硼酸、水杨酸6) 氧化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7) 卤素类:碘仿、漂白粉、次氯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8) 染料类:龙胆紫、依沙吖啶、亚甲蓝9) 重金属类:升汞、红汞10) 表面活性剂:苯托溴铵、氯已定11) 其他:环氧乙烷等六、过氧化氢溶液在口腔临床的用途及注意事项有哪些1 临床应用(1)抗感染①坏死溃疡性龈炎/龈口炎②冠周炎③干槽症④超声洁治前鼓漱⑤龈上洁治⑥预备根管⑦顽固性的局限性龈缘充血(2)牙齿漂白:①四环素氟牙症②变色的无髓牙漂白2注意事项①勿使用30%过氧化氢药业碰触正常牙齿表面及粘膜②长期占用本品含漱应与碳酸氢钠溶液交替,可综合其酸性③根管冲洗时不可用力过猛,在根管狭窄处更应注意,否则过多的气泡溢出根尖孔处可引起化学性跟肩周炎出现剧痛、禁忌使用1%-3%过氧化氢水溶液冲洗深部的浓腔,一面引起感染扩散。
④与有机物硬碱、生物碱、碘化物、高锰酸钾和其他较强的氧化剂禁忌配伍。
⑤避光密塞,阴凉处保存。
.七、麝香草酚的临床应用药理作用:杀菌、防腐、对真菌和放线菌有较强的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弱,杀菌力能力比苯酚强,对皮肤粘膜刺激性比苯酚小,能渗入牙本质小管,对坏死组织有分解作用,具有轻微镇痛作用临床应用:1、窝洞消毒2、根管消毒3、牙髓安抚4、牙本质敏感症的脱敏八、氢氧化钙的赋形剂的类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注意事项?????类型:1、氢氧化钙水性糊剂2、氢氧化钙黏性糊剂3、氢氧化钙油性糊剂九、碘仿在口腔临床中的作用。
1、碘仿加明胶海绵能有效对拔牙创止血和预防干槽症的发生.2、碘仿糊剂蘸于药棉捻封入根管,可减少渗出有助于炎症消退。
3治疗由砷剂引起的牙龈和根尖区组织坏死。
4、碘仿具有防腐、防臭、止痛、减少渗出物的作用,常于氧化锌混合,以丁香油酚或樟脑酚调和,适用于渗出液较多的感染根管。
十、丁香酚临床应用1.与氧化锌调和成硬糊剂,用于牙髓充血时的安抚治疗、深龋洞的衬底和窝洞的暂封剂 2.与氧化锌及松香等调和成硬糊剂,用于牙周手术创面的保护有止痛、止血、防感染等作用3.急性牙髓开随后,牙髓孔处放丁香油棉球课迅速止痛4.化学性和机械性刺激所致的根周膜炎,可将丁香油棉捻入根管止痛5.用硝酸银脱敏牙本质,可用丁香油做还原剂,使阴离子沉淀。
十一、樟脑苯酚溶液药理作用:本品为樟脑与苯酚的混合制剂,樟脑有镇痛作用和弱的防腐作用,与苯酚合用可减轻苯酚的腐蚀作用,加强渗透作用。
临床应用:1.、对感染较轻的根管消毒。
注意药液不可过多,勿加压,避免药液流出根管口。
2、急性根尖周炎开放引流时,窝洞内暂时放置蘸本药的棉球。
3、可用于龋齿充填前窝洞消毒。
4、逆行性牙髓炎时放入牙周袋内可减轻疼痛。
十二、氧化锌丁香油药理作用:由氧化锌粉末和丁香油溶液调拌而成。
氧化锌为白色粉末,无味、无臭,具有防腐作用与缓和和收敛作用,能保护创面。
丁香油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味芳香,有刺激性,为无色或微黄的液体,接触空气后,颜色变深,有防腐和镇痛作用。
临床应用:1. 用于间接盖髓。
2. 可作为牙髓病治疗过程中窝洞的暂时封药,或作为根管充填糊剂。
3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因对牙髓有安抚作用而作为深洞的第一层垫底材料。
十三、甲醛甲酚溶液,简称FC临床应用:用于乳牙的活髓切断术,是乳牙活髓切断术的首选药物,其临床疗效得到肯定。
使用时将原液按1:5稀释;将蘸有甲醛甲酚稀释液的棉球置于乳牙牙髓切断面上,使药物与牙髓接触5分钟;移去棉球,将FC糊剂覆盖于牙髓断面上,磷酸锌粘固剂垫底后充填。
十四、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为对位羟基氨苄西林,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
该药一般与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是牙周科常用的抗菌药。
临床应用:1、辅助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
2、辅助治疗侵袭性牙周炎、伴放线杆菌相关的顽固性牙周炎,对四环素药物反应较差的病例,选择该治疗药物可得到较好效果。
3、急性牙周脓肿切开引流后的辅助治疗。
十五、氢氧化钙为什么可以作为根管消毒剂?如何使用?(一)氢氧化钙作为根管消毒剂是因为其具有根管消毒药的一下条件:1抗菌活性:通过使细菌细胞膜损伤、细菌蛋白质变性、细菌DNA损伤而发挥抗菌作用。
2扩散作用:氢氧化钙的羟基可以扩散进入牙本质小管内以及残余的牙髓组织内抑制细菌。
3生物活性:氢氧化钙可以诱导组织在矿化修复。
4赋形剂的合理使用:其合适的赋形剂,可以缓慢释放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二)使用方法1)与生理盐水/甘油凋匀,用螺旋输送器导入根管内,布于全根管。
或者用商品化产品,用注射器直接注入根管内。
根管填满糊剂后,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严密封闭根管口。
去除时用机扩。
2)可以用粉剂,用棉捻蘸,去除时用水冲。
3)可以加碘仿调配成糊剂使用。
4)氢氧化钙牙胶尖商品。
十六、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的药理作用。
1)EDTA能与各种二价和三价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通常作为重金属的解毒剂。
2)EDTA具有明显抗菌性能,由于它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金属离子螯合,切断细菌的营养而抑制其生长所致。
3)EDTA作为一种脱钙剂,其作用是螯合牙本质中的钙并释放钠,具有去除牙本质玷污层的作用。
4EDTA溶液基本无毒性,不刺激根尖周组织。
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的临床应用根管预备过程中产生的玷污层或牙本质涂层,可能影响根管充填的密合性。
5.25%次氯酸钠冲洗根管后,再用17%EDTA冲洗根管可有效去除牙本质深层,能使可塑性根管充填材料和粘结性根充糊剂渗透进牙本质小管,增强根管充填的密合性。
对于狭窄根管、根管钙化或根管内异物可用EDTA来处理。
十七、四环素药物的不良反应①胃肠反应②长期应用可引起二重感染③儿童用可造成牙釉质活骨骼发育不良在妊娠中期到出生后4-6月儒雅影响最大,出现生后6个月-5岁可对恒牙造成黄染色素沉着或牙釉质发育不全等④肝肾损害⑤过敏反应如药物热、皮疹等。
十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1、按照适应证选药2、按药动学特点制定给药方案和疗程3、针对患者的情况合理用药4、严格控制并尽量避免预防或局部应用抗菌药物5、发病原因不明者,不宜菌药6、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必须有明确的指征十九、抗肿瘤药合理用药原则1、联合化疗2、诱导化疗3、辅助化疗4、姑息性化疗5、个体化选择敏有效药物6、用合理给药方法7、根据细胞增殖动力学原理给药8、积极采取减少药物性的措施9、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二十、耐药性产生的机制1.钝化酶或灭活酶的形成2.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改变,使抗菌药物无物进入细胞入,从而难于作用于靶位3.体内靶侠结构的改变,使抗菌药物不能与靶位结合而发生抗菌效能二十一、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1.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抗代谢药2.直接与DNA结合并影响其结构与功能的药物:烷化物,抗肿瘤抗生素,拓扑酶抑制剂,3.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抗肿瘤植物药4.改变激素平衡而抑制肿瘤的药物:激素类二十二、抗菌药物作用机制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2抑制细胞膜功能3抑制或干扰细菌细胞蛋白合成4抑制DNA,RNA的合成二十三、局麻药的合理应用:1、在具有抢救设施并准备好抢救药的情况下使用2、用药前询问过敏史,全身疾病史和用药史解释局部麻药的风险3、应熟悉所用局麻药的性能,可能发后的不良反应,可以发生的不良反应4、组织注射时要在回抽无血后缓慢注射5注意个休化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时应严密观察病人,对危及循环,呼吸系统的患者,组织有效抢救二十四、利多卡因,酰胺类:药理作用:水溶液稳定,可反复煮沸或高压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