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论文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论文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研究
摘要:文章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学界掀起的教育理论研究的新高潮为背景,通过研究“精英主义教育”和“大众主义教育”的社会背景,进而讨论“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当前教育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最终探究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引出叶澜教授所提出的”新人形象”,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出了教育的目标和目的,最后将教育与被教育的视角提升到了终身教育的高度,以期通过教育真正实现人的幸福生活。

关键词:教育的目的;精英教育;大众教育;幸福生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0-155-01
研究教育的目的,一定要结合社会坏境,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在拥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中国,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制定出种种的教育制度和选拔制度,选拔出人才,所以几年的封建历史,在人们思想的残留中仍然是学而优则仕,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残留是所谓的精英教育的原因,所谓的精英教育是指,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目的是培养和选拔精英人才;这种人才是对以学科专业人才为主体的所有“高级”人才的总称。

旧社会就是通过科举制度来选取“精英”维护封建统治。

今天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也是把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发展人和人
的发展上。

要求学校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提升人的主动健康发展为中心转变、从关注少数尖子生发展向关注每个学生的主动发展等五个层面的巨大转变。

这里就说明了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我们教育者担任的教育任务,即我们当前的教育目的。

苏格拉底说:“人,要认识你自己。

”笔者认为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帮助受教育者认知他自己,认识他的缺点和优点,认识到他的潜力。

古语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帮助教育者认识他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并去培养,从而实现被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大众主义教育指向于全体而非部分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对人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与规范的掌握或形成,主张在基础教育阶段淡化对学生的学科专业训练,强调学生整体或综合素养的形成,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学生能够迎接并适应未来生活的任何挑战。

大众主义教育并不排斥或放弃精英教育,它只是将教育发展的重心由偏向精英人才的培养转变为关注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通过接受教育都能适得其所。

牛顿说我的成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我们之所以要交给学生知识,是因为这些知识是人们经验的积累,是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华。

因此每个人必须要受基础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的年限也会有所变化,因为这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实力的提高。

在“新基础教育”的理念下,如果我们丢掉官本位的思想,把
受教育者首先看成是一个具有生命体征的自然人,并且经过社会化的教育,使其能够变成具有各自特色,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社会人。

那么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就可以不对立。

我们是在实施大众教育的过程中,将人社会化,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受教育者发现自己的特长,并且找到他适合他发展的道路,将他的个人特色发展到极致,那么他就是一个自己生命历程中的精英。

这样说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也可以不对立,因为教育本来就要有考核的方式和手段,关键是我们是不是太看重这个手段,太过重于形式,所以我们在教育的路上跑偏了,培养了高分低能的学生,其实真正好的教育,是应该培养出高分高能的学生的,不仅会考试,还应会实践。

笔者也认为教育应该是功利的,但不能急功近利,任何事情都应该是这样的。

举个例子,杜曼闪卡,很多孩子出生2个月就开始看黑白卡,进而数点卡,识字卡,百科卡,国旗卡,民族卡等等。

客观的说,杜曼闪卡有他自己的科学依据, 杜曼闪卡用闪示的手法向宝宝快速传达信息,以刺激幼儿大脑相关神经通路,通过学习,孩子快速提高以下能力:提高悟性和商情,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锻炼超强的知觉能力,有独特的创造力,活化大脑细胞,提高大脑实物想象力,快速运算能力,快速记忆能力,活化眼部杆状细胞和锥形细胞,训练视觉影响记,增强照相记忆功能。

杜曼闪卡的本质就是一种玩中学的亲子沟通形式,我们要功利,
要追求它开发右脑的效果,但是有的家长就急功近利了,把宝宝识字的多少变成自己炫耀的资本,宝宝从开始喜爱到后来的厌倦,这就是把好东西用坏了,就又迷失了教育的目的了。

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把握这样的方式,既不激进也不悲观,不左也不右,按照人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的要求,在进行大众教育的同时,使人社会化,同时找到个体适合发展的道路,又使之发展到极致。

细细研究叶澜老师提出的“新人形象”,她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新教育对象观,主要从人的认知能力、道德面貌和精神力量三个不同维度进行,每一个维度又包含着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体现出知、情、意等。

人的生命的多方面的统一。

(引自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以“新人形象”为教育的目标,以平和的心态从多维的角度去做教育,这样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无论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是实现社会价值,都会更有效些,而学生无论是所谓的芸芸众生,还是精英才子,都能在终身学习的道路上和人生的路上走的更高更远一些,最终通过教育真正实现人的幸福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