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经济学第三节成本-效益分析

药物经济学第三节成本-效益分析


是将每个方案的经济评价值直接对 比进而选优的方法,在常见的三大 类经济评级指标中只有价值性指标 适用该方法
其实质是判断投资或成本大的方案 相对于投资或成本小的方案所多投 入的资金或成本(增量投资)能否 带来满意的增量收益。
效益-成本比指标所求算的是相对 值,而相对指最大并不能保证其总 量上的经济性最优。B/C最大的方 案不一定是最优方案。对互斥方案 而言,不能依据备选方案的效益成本比指标的大小直接对其经济性 进行比较和选优
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 在一定的假设情境下, 调查并收集患者或付费 方对获得诊治或医院干 预项目的健康产出或者 避免和减少发生某些不 利结果的支付意愿,依 此实现对健康产出的货 币化计量 支付意愿是消费者对商 品或服务所愿意支付的 最高价格,它度量了商 品或服务的真实价值
是一种相对比较新的用 于定量地研究消费者选 择偏好的多元分析方法, 可以间接测量卫生服务 项目或方案的支付意愿。

[例3-2]治疗某疾病有方案M、N可供选择,具体的成本和收益数据如 表3-2所示。试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评价与选择
方案 M N

成本现值(元) 1100 1600
收益现值(元) 2257 3117


解:属于用B/C指标对互斥方案进行比较、选优,因此需要用增量分 析法。首先需要判定成本较低的方案M的经济性。 B/C=2257/1100=2.05 因为方案M的效益-成本比大于1,表明实施方案M是经济的。实施方 案N比方案M所需要多投入的成本的现值为1600-1100=500,因此而多 获得的收益的现值为3117-2257=860元,增量效益-成本比为: △B/ △C=860/500=1.72 因为△B/ △C >1,表明方案N比方案M所多投入的成本是经济的,因 此,应选择方案N。
独立方案 有着独立关系的一组(两 个或两个以上)方案称为 独立方案
互斥方案 有着互斥关系的一组(两 个或两个以上)方案称为 互斥方案。在互斥方案中 至少只能选取或采取其中 一个方案
(三)多方案的经济性判定与选 择
独立方案的选择 互斥方案的选择
对一组独立方案进行评价、选择,其中的每 一个方案都可视作单一方案,因此无须进行 方案之间的经济性比较,仅需对其中每一个 方案自身的经济性进行判定并据此决定方案 的取舍
第三章 成本-效益分析
学习目标

掌握:效益的识别原则,成本-效益分析的 定义、评价指标的计算、判别准则,及其 适用条件与适用范围;增量分析法;运用 成本-效益分析对独立方案和互斥方案的经 济性评价与选择方法。
熟悉:效益的定义、分类及计量方法;方 案的互相关系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CBA) 是药物经济学最基本的评价方法,它既是 促生药物经济学其他评价方法的基础,又 是现有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中唯一能够 实现医药领域与非医药领域项目间经济性 评价的评价方法。


增量分析法选优步骤



(1)对所有备选方案按照成本额由小到大 排序。 (2)判断成本额最小的方案的经济性,只 有较低成本额的方案被证明是经济的,较 高成本额的方案才可与之比较。 (3)用成本额较低的方案与成本额较高的 方案进行比较,若增量成本能带来满意的 增量收益,则成本额高的方案的经济性优 于成本额低的方案
如果增量投资或成本能够带来满意 的增量收益,则投资或成本大的方 案较优,反之则投资或成本小的方 案较优

用效益-成本比指标对互斥方案进行经济性 比选时,需要采用增量分析法。
增量分析法:也叫差额分析法,是指对被 比较方案在成本、收益等方面的差额部分 进行分析,进而对方案的经济性进行比较、 选优的方法。 增量分析法的具体分析过程所采用的方法 是剔除法,即对所有备选方案分别进行两 两方案比较,依次剔除次优方案,经济性 最好的方案
(二)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对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均以货币形态予以计量和描述,并对货币 化了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的一种方法。 既可以对单一的方案的经济学做出判定, 也可以对多个方案的经济性进行比较和选 优

二、经济评价指标及其计算



成本-效益分析的评价指标为效益-成本比 (benefit-cost rate,B/C)是指方案在整个实施 期或作用期内的效益之和与成本之和的比值。 效益-成本比的计算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无须考虑贴现:当干预方案所经历的时间 短于一年时,必须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2、需要考虑贴现:当干预方案所经历的时间 达到或超过一年时,必须考虑资金时间价值。

五、相关知识拓展


一、净现值(NPV)是将方案在整个实施期 内各年的效益及成本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 而得的效益现值与成本现值的代数和。 二、内部收益率(IRR)是净现值为零时的 贴现率
第二节 效益的识别与计量

一、效益的识别
(一)识别原则:在实施预防、诊断或治 疗等干预方案的全过程中,凡是对目标构 成正贡献的,就是该项目的效益。因此, 明确目标是正确识别效益的基础和前提。 (二)效益识别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效益 识别的关键是必须包括所有相关的健康产 出结果以及资源耗费或代价的节约,而不 仅仅是那些显而易见的或是容易确定的收 益;同时,又要避免效益的重复计入。
四、适用条件与适用范围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是,备选方 案的成本和收益能够并适合于用货币予以 计量。
四、适用范围
一 二 三
既可对单一方案的 经济性做出判断, 也可对多个备选方 案的经济性进行评 价与比较。
既可同一疾病的不 同备选方案的经济 性进行比较,也可 对不同疾病的备选 方案的经济性进行 比较
三、判别准则及方案选择




(一)判别准则 经济评价指标值的求算是为判定干预方案的经济性 服务的。根据经济评价指标值判定干预方案是否经 济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通常将这些原则与 标准称为判别准则。 (1)对单一方案而言,若B/C ≥1,则表明实施方案 是经济的,也即该方案从经济性角度来看可以接受、 选择,值得实施;反之,则方案不经济 (2)对多个方案进行选择时,方案之间的关系不 同,所适用的选择方法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首先 判定干预方案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据此选择适用的 方法并依据相应的判别准则进行方案经济性的判定 和选择。
(指干预方案中,如果选 择某一个方案就会显著地 改变其他方案的成本或收 益,或接受(或拒绝)某 一方案会影响对其他方案 的接受(或拒绝) 相关方案 有着相关关系的一组(两 个或两个以上)方案称为 相关方案 是指各干预方案之间互不 是指各干预方案之间互不 干涉、互不影响,其中任 相容、互相排斥,从中选 一方案被采纳与否都不会 取某一个方案就必须放弃 影响其他方案是否被采纳。其他方案
第一节 基础概念与评价指标

一、定义
药物经济学中的效益,是指实施某一药物 治疗或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干预方案所获得 的所有有利的或有益的结果,且该有利的 或有益的结果以货币形态 予以计量。或者 说,效益是义货币计量和反映的干预方案 的收益。
效益的分类
直接效益 是指实施某诊治或干预方 案所导致的健康的恢复或 改善、生命的延长,以及 卫生资源耗费的减少或节 约 间接效益 是指实施某诊治或干预方 案所导致的生命、健康、 及卫生资源之外的成本节 约或损失的减少,如因有 效治疗而减少的误工、休 学损失等。 无形效益 是指实施某诊治或干预方 案所导致的患者及其亲朋 的行动或行为不便、肉体 或精神上的痛苦、忧虑或 紧张等的减少,以及由医 疗干预项目引 发的医院声誉的提高等

二、效益的计量
人力资本法(HCA) 意愿支付法(WTP) 联合分析法(CA)
是将人视为经济资本, 把旨在维护人力资源健 康的卫生项目投入看作 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改投资的产出就是因实 施该项目而获得的患者 的健康时间的产出。健 康时间的产出通过该期 间的工资实现货币化计 量 优点:具有较强的客观 性;所需数据,如收入 指标等容易采集;比较 容易进行定量分析,且 数据相对稳定
联合分析法通过对消费 者购买决策过程的现实 模拟,研究产品或服务 属性的效用及其相对重 要性,以及影响消费者 购买选择的因素
第三节 案例分析
既可以对结果相近 或类似的方案进行 比选,也可以对结 果完全不同的方案 进行比选,还可以 用于医疗领域项目 与非医疗领域项目 之间的经济性比较, 从而为医药卫生项 目和非医药卫生项 目之间的资金分配 决策提供依据

成本-效益分析是药物经济学评价常用方法 中唯一适用于医药领域与非医药领域间项 目经济评价的方法。 与药物经济学特有(相对于公共经济评价 而言)的评价方法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 用分析相比,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不仅具有 广泛的可比性、适用性、还具有内生的判 定方案经济性的“金标准”(B/C ≥ 1),这 是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所没有的 。
对互斥方案的选择,需要进行 方案之间的横向比较,通过比 较选出经济性最好的方案(选 出一个或都不选择)
B/C≥1的方案都是经济的,均可选择
被比较方案的作用或影响期相 同
B/C<1的方案都是不经济的,均不选择
被比较方案的作用或影响其不 同
对一组互斥方案的评价、选择,其方法有两类
直接比较法 增量分析法(差额分析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