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现患率调查分析

2018年现患率调查分析

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分析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现状、重要病原体的检出及耐药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掌握医院感染现患率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评价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成效,并为有效实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感染管理科于2018年9月27日在全院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各临床科室2018年9月27日0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院、死亡的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患者。

1.2 调查方法感染管理科负责整个调查的组织实施。

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师负责本病区的调查,每20—30张床位配备1名调查人员。

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个案调查登记表。

9月21日感染管理科在门诊七楼学术交流中心对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了统一的培训。

1.3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2001年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1.4 统计方法调查结束后,各临床科室将所有患者信息录入蓝蜻蜓医院感染实时监控平台,感染管理科负责通过该软件进行统计汇总。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现患率本次现患率调查应查1448人,实查1448人,实查率为100%。

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3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9%。

2.2 社区感染率社区感染305例,309例次,社区感染率为21.06%,社区感染例次率为21.34%。

2.3 手术部位感染率本次现患率调查共调查手术病人237例,手术部位感染1例,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42%。

其中Ⅰ类切口69例,感染0例,感染率为0.00%,Ⅱ类切口87例,感染1例,感染率为1.15%,Ⅲ类切口59例,感染0例,感染率为0.00%,Ⅳ类切口22例,感染0例,感染率为0.00%。

2.4 科室分布本次现患率调查共涉及67个临床科室,其中医院感染现患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重症监护室20%(2/10)、乳腺甲状腺外科15.38%(2/13)、神经外二科14.81%(4/27)、急诊科8.33%(1/12)、烧伤整形科7.14%(1/14)、骨伤八科4.17%(1/24)、康复科2.38%(1/42)、北城骨伤一科2.38%(1/42)。

2.5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共9例,占65%;泌尿道感染1例,占7%;表浅切口感染1例,占7%;器官腔隙感染1例,占7%;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占7%;烧伤部位感染1例,占7%。

各科(组)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2.6 医院感染病原体构成情况本次现患率调查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10株,其中大肠埃希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皮肤软组织感染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

社区感染病例中共检出病原体4
2.7 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本次调查的1448例患者中,有526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6.33%。

其中单一用药344例,占65.40%;Ⅱ联用药171例,占32.51%;Ⅲ联用药11例,占2.09%;Ⅳ联及以上用药0例,占0.00%。

治疗用药293例,占55.70%;预防用药178例,占3
3.84%;治疗+预防用药55例,占10.46%。


体情况见表2。

表2 临床各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8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情况本次调查的1448例患者中,使用
抗菌药物的526例,其中治疗用药和治疗+预防用药共348例,用药前送检44例,送检率为12.64%。

2.9 2016年-2018年现患率主要调查结果对比2016年现患率调查应查1543人,实查1539人,实查率为99.74%。

其中发生医院感染4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26%;2017年现患率调查应查1654人,实查1651人,实查率为99.82%。

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9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1.15%。

2018年现患率调查应查1448人,实查1448人,实查率为100%。

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3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0.9%;具体情况见表3。

3 讨论
本次现患率调查实查率为100%,从整个调查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3.1 医院感染现患率低,社区感染例次率高。

考虑有多方面原因,一是2018年是我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多措并举,积极备战,基础设施、制度流程、人员培训、防控措施及落实执行等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成效突出,使医院感染率较前明显降低。

二是收住院患者的病情相对较轻。

应继续加强全体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强化医院感染意识,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发现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并积极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

3.2 部分科室预防用药过高,预防用药时间过长。

我院临床科室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医务人员应掌握好用药指征,提高科学选择抗菌药物以及优化抗感染治疗方案的意识和水平,减少预防用药,缩短用药时间。

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以减
缓细菌耐药和提高抗感染治疗效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3.3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细菌培养送检率过低。

我院的实际细菌培养送检率为12.64%,低于卫生部要求(不低于30%)。

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做到合理用药,避免经验用药或滥用抗菌药物导致菌群失调,细菌变异,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引起新的感染而形成恶性循环。

只有提高认识,增加检验标本的送检率,做到及时正确的采集、送检标本,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技术和规范的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才能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从而减少和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3.4 下呼吸道感染居我院医院感染的第一位,多发生在神经外科长期卧床的患者。

患者病情危重,侵入性操作较多,全身多系统机能遭到破坏,住院时间长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加。

患者因长期卧床,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成为坠积性肺炎的易感因素。

长期以来,医院仍有部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薄弱,在工作中不能自觉履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和消毒隔离制度,造成一定比例的医院感染发生。

感染管理科将继续加强培训与督导,提高医务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规范、防控措施的落实和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原则,严格按照诊疗和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进行各项操作,特别是实施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按照各类抗生素的抗菌特点及药代动力,选择合理给药方法、剂量及给药间隔;加强病区空气流通,保持环境整洁,规范处置医疗废物;控制陪护人员数量,切实做好病区的终末消毒工作;加强基础护理,定时翻身拍背;加强营养支持疗法,增强患者抵抗力,多方位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感染管理科2018年10月9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