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5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分析新时代呼唤新课程的到来,新课程凸显新的教育理念。
其核心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因此,教师一方面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应该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另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
这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应该如何深入理解新理念,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如何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如何处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等等,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开拓创新。
下面,我就以下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谈一谈我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和体验,以期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案例课题:价格变动的影响(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教学流程:生活调查——引入新课情景模拟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情景模拟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刀锋小试——知行合一教学过程:1、生活调查——引入新课让学生利用放假,进行过《关于价格上涨对于居民生活影响的调查报告》的实践活动。
综合各组调查结果,PPT展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报告:(一)调查对象:超市工作人员(略)(二) 调查对象:居民、村民(略)通过以上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价格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由此引出课题——价格变动的影响。
2、情景模拟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两位同学模仿正在热播的家庭喜剧《家有儿女》,自编自导自演了一段小品——《家有儿女之价格篇》。
人物:妈妈——刘梅儿子——刘星地点:客厅内妈妈:(提着满满两大袋东西,累得气喘吁吁,推门进来)刘星刘星,快来接东西!可累死我了!儿子:(快步过来,接过妈妈的袋子):呵,真沉呢!咱家中大奖了?您这么可着劲儿的往家买?妈妈:哎,刘星,今天我可遏上好事了。
今天商场在搞优惠大展销呢,要让利消费者。
心动不如行动,我就赶紧行动了。
对了,刘星,我给你买了件羽绒服,快试儿子:啊……这大夏天的您买羽绒服干啥啊……妈妈:(有点得意)你看哪,这些羽绒服,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我给你和小雨、小雪各买了一件。
儿子:我看啊,您是被人给忽悠了。
妈妈:小孩子你懂什么啊。
儿子:那这一包呢,这包东西也是优惠商品?妈妈:哪是优惠啊?那价格,嘿,涨得比商场的电梯还快呢! 儿子:(有些困惑)我就奇了怪了,上次我让您给我买个笔记本电脑、MP4,您非要等降价再买,现在涨价为什么还买这么多东西呢?妈妈:你就看吧,这猪肉、鸡蛋、大米、白糖价格虽然都在涨,可也总得买呀,总不能把脖子扎起来吧。
.儿子(噘着嘴):哎呦妈啊,告诉你买点儿猪肉回来做红烧肉,你怎么就买了这么点啊?妈妈:你就别提这猪肉了。
那价格涨得都快赶上火箭了!这猪肉没法吃了,以后就吃鸡蛋吧,鸡蛋也很有营养阿,我给你做蒸鸡蛋,炒鸡蛋,煎鸡蛋,鸡蛋汤……儿子:好了好了,您快别说了,说得我都恶心了。
妈妈:嘿,你还恶心呢,这猪肉价格一涨,买鸡蛋的人也多了,这鸡蛋的价格也在涨呢。
儿子:(有点疑惑)看这两大包东西,降价的买,涨价的也要买,真是想不通。
探究问题:1、刘梅为什么在夏天购买羽绒服?你是否有类似的生活体验?2、刘星说:“现在涨价为什么还买这么多东西?我让您给我买个笔记本电脑、MP4,却非要等降价再买。
”你能给他解释一下么?3、“猪肉价格一涨,买鸡蛋的、买牛肉的人都多了。
”为什么呢?请举出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学生针对每一个探究问题分组讨论、分析)(略)总结一: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教材第15页)①一般规律(略)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略)③人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要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略)3、情景模拟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猪肉价格下降之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反响呢?让我们继续来关注《家有儿女》,倾听来自生活的声音——《家有儿女之价格篇(续集)》。
人物:妈妈——刘梅儿子——刘星表舅——某养猪大户地点:客厅内叮咚叮咚……妈妈:来喽来喽。
(热情地)哟,大表哥啊,快请进快请进。
刘星,快给你表舅倒水。
表哥,你怎么有空来啊,听说你在乡下养猪j雇人数钱都数不过来呢?表舅:这倒是真的,我前些日子贷款办养猪场,银行的人在帮我数贷款呢。
妈妈:哦。
表哥,你这提的啥呀 ?我说你来就来吧,客气啥啊。
表舅:这是我自家的猪宰杀的肉。
全国人民都知道你家没肉吃了,今天我特地给刘星带了一块,自己的肉,别客气。
妈妈:我怎么听着这么别扭。
刘星,快谢谢你大表舅。
儿子:(有些痛苦)啊,又是猪肉阿,最近猪肉价格一降,我妈这两天饭桌上没别的了,吃了我都快长猪毛了我。
妈妈:你不是爱吃吗?让你一次吃个够。
表舅:都是让这猪肉闹得。
我也是为猪肉来的。
妈妈:怎么回事啊? 表舅:这不前两年吧,看人家养猪赚钱,俺也养,结果猪肉价格跌到底了,没办法,俺赔了钱把猪都杀了卖了吃了。
这吃下去还没消化呢,猪肉价格那涨的….. (快赶上火箭了。
俺赶紧地贷款买猪建养猪场,心想这下可赶上好时候了,这投进去的钱还没回来呢,猪肉价格叉跌了。
俺这回回养猪回回赔,把头都想成猪脑袋了也想不明白。
你家老夏是大知识分子,帮俺想想主意。
儿子:杀猪焉用宰牛刀,不就是个猪肉的事吗,我帮你想。
妈妈:(严厉地)刘星,太人说正事呢,你别乱吹阿,小心闪了舌头! 儿子:妈,我今年上高中了,好歹也算个……小知识分子吧,我正学习经济学理论呢,学以致用嘛。
表舅:那是学问挺高的。
俺就拜托你了。
探究问题: 1、猪肉为什么重新回到了家庭的餐桌? 学生分析:因为最近猪肉价格下降了。
2、近期猪肉价格为什么会下降? 学生分析:…… 教师总结:当猪肉价格持续高涨时,养殖户的利益增加,在利益刺激下,生猪饲养量迅速增加,猪肉供给得到了保证,且供过于求,导致猪肉价格下跌。
( 填图 ) 猪肉价格上涨——农民盈利——扩大养殖规模——供过于求——猪肉价格下跌 3、前期猪肉价格为什么上涨? 学生分析:…… 教师总结: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略)。
( 填图 ) 猪肉价格下跌——农民亏损——缩小养殖规模——供不应求——猪肉价格上涨把这两个阶段联系起来可见:价格调节生产教师:从价格对生产调节的这一过程,我们也可以发现,供求与价格的相互影响和制约,从而使价格呈现出一种波动,这正是价值规律的体现。
(PPT 展示漫画)①价格下跌,养猪户提刀杀猪,缩小规模;②价格上涨,养猪户又开始扩大规模;③结果价格又开始下跌了…… 探究问题 4:该养猪户为什么总是陷入困境? 学生分析:…… 教师总结:该养猪户缺乏对价格的预测,对价格变动规律的把握。
疑问:面对价格的下降,该养殖户应该怎么做? 学生讨论(略)。
①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成本,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②注重猪的品种改良,提高猪肉的品质,适应市场的需要。
总结二: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教材第 16 页)。
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分配。
课堂小结(略) 4、刀锋小试——知行合一 PPT 展示例子:有这样一户普通的三口之家,父亲、母亲是普通工人,每月收入来自工资,父亲 800 元,母亲 760 元。
女儿在高中读书,是父母的骄傲和希望。
在每月的收支计划中,有 400 元的储蓄是雷打不动的,因为这是为女儿将来的大学教育,以及应付生活中的突发事件所作的准备。
另外高中教育的学杂费、书籍资料费分摊到每月大约 225 元。
每月孝敬老人大约 100 元。
剩下的 835 元,要保证全家人一个月正常的生活,特别是要保证女儿身体成长和脑力消耗的营养需要,父母精打细算,安排如下:支出类别日常食品能源类米、面、油、肉、蛋、奶、海产品、 450 元蔬菜、水果等水、电、煤气、电视闭路、电话费 140 元等交通费用洗刷用品服装类父母上班骑摩托车,女儿上学坐公 140 元交的费用卫生纸、洗衣粉、肥皂、洗发洗脸 30 元用品等 (主要是为女儿) 80 元主要商品支出金额每月支出总计大约 840 元,日子过得虽不宽裕,也还尚可,但突如其来的涨价,打乱了他们脆弱的日常收支平衡。
支出类物价上涨的影响别日常食食品类商品价格全面上涨。
特别是花生油和猪肉品能源类上涨幅度较大,月平均多支出约 110 元主要是煤气上涨幅度较大,月平均多支出约 20元交通费油价上涨之后,摩托车每月要多支出约 30 元用涨价后每月多支出约 160 元。
这多出来的 160 元的支出可愁坏了父母,如果你是这家女儿,你来为父母提出几条合理的消费建议,并阐明你的理由。
(学生发言):…… 通过以上我们对生活的体验和参与,结合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二、案例分析这节课的讲解主要分为三个模块,一是通过对生活的调查,进入新课;二是通过模拟《家有儿女之价格篇》的情景,学习新课;三是通过生活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新课。
这三模块遵循学生的学习思维,循序渐进。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好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开始,可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设计和运用得好,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导入上,教师开展了来自经济生活的调查,使学生在进教室之前就已经进入了课堂,这一设计紧密联系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讨论时有话可说,营造了“课始激情情即生,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心情愉快地全身心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济生活》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现象生活化,让学生通过模拟体验的方式进行感受,把看似深奥的经济原理具体化、生活化,使得学生更易吸收和消化。
在新课的讲解中,教师大胆摒弃了教师讲、教师写、教师评一条龙的传统教学方式,巧用喜剧片《家有儿女》中的片段,让学生把熟悉的电视剧情在班级重演,使学生生临其境,在角色的扮演中领悟课本知识。
在此阶段,笔者认为有以下亮点:第一、情景“精”选,模拟体验。
在情景的选择上,教师不是在作秀,走过场,而是精挑细选,选取学生熟知又与教材紧密联系,且幽默感十足的剧情,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让课堂氛围瞬间达到高潮,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整个剧情表演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只是观众,充分彰显了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二,生生互动,审视生活。
剧情结束,师生意犹未尽,及时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这一过程,让学生学会了思考身边的经济现象,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学生思考、团结、合作的能力。
第三,师生互动,激学导思。
经过上一环节的激烈探讨,各小组代表陈述观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层层设疑,引生深入,在一问一答中进一步打开学生思维,回归教材,建筑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