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5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要1.1.1 项目名称年产5500吨珍稀杏鲍菇生产项目1.1.2 内容提要杏鲍菇,中文名为刺芹侧耳,商品名为杏鲍菇,其菌肉肥厚,菌盖和菌柄质地脆嫩,具有淡淡的杏仁味,是味道极好的一种菇类,被称为“平菇王”、“草原上的牛肝菌” 。
美国食用菌界认为,杏鲍菇是侧耳属中风味最好的食用菌。
每100克杏鲍菇干物质中,粗蛋白的含量为25%、脂肪 1.4%、粗纤维 6.9%、氨基酸总量16.6%、维生素E7.6 毫克及钙、磷、铁等矿物元素。
杏鲍菇还含有丰富的寡糖,是灰树花的15倍、金针菇的3.5倍、真姬菇的2倍。
杏鲍菇在国内外市场上极为畅销,需求量快速增长,每吨售价达14000—20000元人民币,价格看好,效益可观,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食用菌。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各国推荐栽培这种食用菌,使杏鲍菇的研究和推广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2008年,我国政府将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列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我国仅有广东、河南少数几个地方在进行杏鲍菇栽培,多以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为主,总体技术不成熟, 生产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珍稀杏鲍菇产业的发展。
本项目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其使用可调控厂房,先进的流水线、自动化控制系统,达到生产机械化、操作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工艺标准化,具有立体集约化栽培、周年化生产的特点,实现了产品绿色、优质、高产,是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的典型。
1.2主要经济指标表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工艺技术与装备2.1工艺流程与工艺区划2.1.1工艺流程杏鲍菇工厂化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图1: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图2.1.2杏鲍菇主要生产技术流程培养基原料的筛选培养基的主要原料有:棉籽壳、玉米芯、米糠、贝化石,研究不同原料中的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对食用菌的影响。
原料配方不同菌株对培养基成分的需求不同,结合工厂化栽培方式的特点和原料特性,研制符合不同菌类种性及腐性的配料,实现培养基最高转化率和原料* 最低成本。
拌料(自动搅拌机)培养基含水量影响着菇蕾疏密度,影响到食用菌的产量、质量,研究不同菌株所需培养基最佳含水量。
装瓶(自动装瓶机)将培养基均匀一致地装入菌瓶,并使培养基处于上紧下松状态,以利于菌丝发菌,使菌丝在最短时间内吃料完毕。
▼灭菌(灭菌柜)利用咼温、咼压的饱和蒸汽将培养基中的微生物(含抱子)全部杀死,使培养料处于无菌状态,并使培养料经过高温高压后将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等进行降解,有利于菌丝的分解与吸收。
优质菌种的选育从国内外搜集杏鲍菇菌株,研究分析不同菌株的生长势、培养和栽培过程中的形态特征以及菌株产量和质量性状,筛选菌株稳定性强、产量和质量性状达到国际同类水平的适合工厂化栽培的优良菌种。
接种(全自动液体菌种接种机)最大限度地降低菌种感染几率,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均匀性。
菌丝培养(培养室、智能化控制系统)培养室内配置空调、湿度发生器、净化通风系统,保证室内温度、湿度、C02浓度满足工艺要求且分布均匀,以利于菌丝体培育。
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培养室的智能化控制。
搔菌(自动搔菌机)在出菇前须经过搔菌处理,以去除覆盖在瓶口的菌皮,然后再补充一定的水分,让菌丝在最短时间内现蕾。
搔菌手段不理想,容易损害菌丝体,延“缓出芽时间,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出品的商品性状。
生育(生育室、智能化控制系统)室内温度、湿度、C02浓度和光照度满足工艺要求,以利于催蕾生长。
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对生育室的智能化控制,减少人为因素对食用菌品质的影响。
V采收包装鲜品的包装形式对其保鲜期有较大影响,在包装过程中既要充分保存鲜品水分,又要延长食用菌的保鲜期。
2.2设备选择221主要设备和仪器表2:项目所需主要设备和仪器第三章生产模式3.1 产品生产特性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按工艺划分,可分为培养期、生育期两个阶段。
3.1.1培养期工艺路线:培养基原料筛选T原料配方T拌料T装瓶T灭菌T接种T菌丝培养T搔菌该阶段共需33-34 天,占整个生产周期的63%。
该阶段集中了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环节中95%的关键技术,需要配置大量的专业化设备,投资金额大,维护成本高,必须由专业化公司完成。
3.1. 2生育期工艺路线:生育T出菇T采收包装该阶段共需19-20 天。
杏鲍菇菌瓶经公司制作成功后,菌丝已发满,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低,在可调控生育房内即可完成,杏鲍菇在此阶段生长成型,需占用大量的房屋空间,非常适宜分散到农户处进行。
生育结束后,采收阶段也特别适合农户完成。
3.2 产业化开发3.2.1生产模式本项目将借鉴日本、韩国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和农村实际,积极联合地方政府,成立“杏鲍菇生产合作社” 。
依托公司技术优势,以基地为培训中心,以合作社为纽带,实现种杏鲍菇原料、菌种、生产技术、菌需物资乃至菇房建设等全方位服务,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图2:“合作社+基地(菌种培养中心)+农户”联营流程图3.2.2合作方式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由公司和农户建立“杏鲍菇生产合作社” 。
由合作社作为投资主体,投资建设基地(菌种培养中心)和生育大棚。
基地负责提供杏鲍菇菌瓶、培训农户、技术指导、回购、包装和销售产品。
合作社投资兴建200个杏鲍菇生育大棚及相关生产设备,农户租用该大棚设备进行生产。
在重点乡镇建立“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
3.2.3项目带动效应项目启动后,将建立200个生育大棚供农户租用,可解决包括承包户在内450人的就业问题,增收1250万元;菌种中心的各类生产人员可直接从农村招聘,可解决100人就业,增加农民收入230万元;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需要消耗主要生产原料1460万元,该原料主要由玉米芯、棉籽壳、麸皮、米糠等农业下脚料构成,项目的实施可通过购买原料带动60人增收,按原料可产生16%的利润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227万元;基地和农户生育大棚建成后,每天将有15-20 车次往返于基地和大棚之间运输瓶、筐以及采收后的杏鲍菇,8-10 车次由基地向各地运送包装后的成品杏鲍菇,本项目可在交通运输业带动至少40人增收。
项目建成达产后,通过以上述各方面可解决近450人就业,增加农民收入1700余万元,本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章物料供应和公用设施4.1物料供应在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培养基主要原料为玉米芯、棉籽壳,及麸皮、玉米粉、大豆皮、贝壳粉、米糠等辅料。
原料采购范围以重庆、四川等粮食主产区为主,全部在我国国内采购。
表3:本项目主要原辅料价格一览表4. 2动力要求本项目主要动力为水、电、饱和蒸汽。
—软化水•电阻率(CM 25C): >0.5—压缩空气-露点:-40 C-含油量:0.01mg/m3-微粒:0.01呵4. 3动力用量及公用设施4.3.1动力用量表4: 动力用量表4. 4仓库及运输441仓库本项目的产品原材料库、成品库及辅助材料库均置于生产厂区。
4.4.2运输原材料及成品的厂外运输主要由汽车、冷藏车,必要时采用铁路运输。
运输力量主要委托社会运输部门承担。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5.1项目的构成和范围5.1.1项目设计内容本项目设计建设生产、办公用厂房,设计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线, 形成年产5500吨食用菌杏鲍菇的生产能力。
主要内容如下:――建设菌种中心厂房20000 m2,农户生育大棚200个,面积21000m2――购置生产用主要仪器设备1830台(套)。
5.1.2项目设计范围本项目为杏鲍菇菌种实验室、培养房、生育房,及相关的制冷系统、通风净化系统、加湿系统、动力、智能化控制等附属设施。
5. 2生产环境要求5. 3总图本项目需用土地100亩,建筑占地面积约33010m2。
表5:项目规划主要建筑数据表按功能分区大致可分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部分。
根据生产的工艺特点,并考虑环保以及消防和厂内管网敷设等方面的要求,生产厂房布置在厂区的中部。
厂区主干道为6m,次道路为5m,各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均符合消防防火规范要求。
室外构筑物如消防栓管、污水处理池等布置在厂区的绿化带的地下。
5.4土建本项目主要建筑为杏鲍菇培养房。
5.5给水排水5.5.1给水系统给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厂区引入一根DN70mm的给水管,并在厂区内部形成环网。
生活用水标准:50L/人班,K=1.5;浇洒、绿化用水标准:1.5L/ m2d;生产用水标准:以工艺设备使用量为准。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40L/S, 144 m3/h, 288 m3/次;5.6供电本项目用电负荷性质为一、二级负荷,其中消防负荷、应急照明等为一级负荷,项目用电设备装设功率2000KW 。
5.6.1电照低压配电系统(380/220V)带电导体采用三相四线制,接地采用TN-S系统。
配电方式采用树干、放射式混合配电系统。
生产厂房内设置保护接地、抗电磁干扰接地、防静电接地、共用接地装置等。
5.7控制系统全厂动力设施监控系统(FMS)包括:中央智能化控制工作站、现场控制器、监控器、过程仪表及执行机构、控制电缆及附属设备。
第六章基地组织机构、劳动定员6.1组织机构图3 :基地组织机构图6.2劳动定员本项目共需员工108人项目设总经理、副总经理各1人,负责日常生产、销售及行政管理。
菌种技术中心4人,负责菌种原种培育、选育、扩繁等工作。
监控中心5人,负责生产车间环境数据监控管理。
品管部4人,负责产品检测、分级。
设备部6人,负责生产和办公设备正常运作和调配。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7.1.1投资估算范围根据设计方案,分三期建设,一期建筑面积16400m2,形成年产为2900吨珍稀杏鲍菇,总投资主要包括:配置国内生产设备、新建厂7.1.2投资估算办法及说明7.1.2.1工程费用7.1.3投资估算结果一期固定资产投资为4600万元,按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划分的估算表详见表6。
表6: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划分的估算表7.2流动资金估算721估算方法流动资金按分项指标估算法,分别依据应收帐款、存货、现金、应付帐款的最低周转天数进行计算。
722估算结果所需流动资金为700万元。
7.3 项目总投资7.3.1项目三期总投资为1亿万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300万元,自筹资金5600万元(含政府支持资金),申请银行贷款3700万元。
流动资金投入700万元。
第八章经济分析8.1基本数据8.1.1生产规模年产珍稀杏鲍菇5500吨8.1.2项目计算期项目计算期为11年,其中含建设期一年。
8.1.3成本中的有关问题说明直接原材料:原材料消耗是根据耗材用量进行测算——辅助材料:根据产品所需的辅助材料进行测算。
——直接燃料及动力费:按水、电年消耗量及当地价格进行计算。
——直接工资:本项目人员108 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 2 名,年薪及费用10 万元/人;管理骨干15 名,年薪及费用 6 万元/人;管理人员23 名,年薪及费用 4 万元/人;生产人员68 名,年工资及费用 2.2 万元/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