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小说专题概括分析环境特点
高考小说专题概括分析环境特点
二、自然环境的作用
常见设问 1、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2、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有什么作用;
3、 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分析其对塑造人物或 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
结论一:自然环境自身承载着信息 •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季节)、 地点等,特别是渲染气氛。
《药》: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 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 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 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黄莺, 只有预兆不详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 站着”。
------再现了当时的天气情景-风大雪紧(交代自然环境),推动了情 节发展
结论四:自然环境可以揭示主题。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 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 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 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 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 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 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 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 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 无限的幸福。
——通过反差强烈的对比,增强了祥林嫂命运的悲 剧性,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深化了小说的主 题。
答题模式
人物
(烘托映衬暗示…性格、 品质、身份) 情节 (推动,暗示,铺垫)
自然环境
(自身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 背景;营造……氛围, 渲染……气氛
主题 (深化,暗示,揭示)
注意写景的位置
①如果所给景物文字出现在开头,那么其作用主要是给
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 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
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
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 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 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
作用:作者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 的气氛。
结论二:自然环境承载人物个性某些信息
烘托、暗示人物的心理、性格或品质方面的特征。
《祝福》: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 以后就火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 ,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 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的 ,只肯洗器皿。祥林嫂除烧火之外,没有别 的事,却闲着了,坐着只看柳妈洗器皿。微 雪点点的下来了。
要被人宰了吃掉。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
个磨刀的男人说: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 “ 你说什么?” 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
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
•(1) 找寻人物活动的所有场所,如家庭、街道及工作地点等,看看 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透过人物活动的场所,弄清人际关系的 特点。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 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3) 把握人物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心境特点,如是否压抑或者愉悦等。 (4)从文本中的地域风情、风俗习惯描写中理解环境的特殊特点。 四、分析概括社会环境及作用 训练题:例2《东坛井的 陈皮匠》
④如果置于人物的描写之中,那么其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
注意:根据位置判定其作用
(2013· 山东)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 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
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我什么话也不去说, 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 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 “不数了,
你拉走吧。”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 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感情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
使得叙述更加舒缓自然、顺理成章。另外还有营造特定的
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或主人公的作用。
②如果所给景物文字出现 在结尾 , 考虑照应开头;烘托人
物;揭示社会本质;深化主题
③如果出现在人物出场前,那么其作用便是导引人物出场;
如果置于小说的某个情节中,那么其作用是推动情节发展。
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 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女人的臂膊都 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 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 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 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 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2009· 浙江)
魔
盒[英]大卫· 洛契弗特 一、概括分析自然环境
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
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
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
暮色。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这一年, 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运气。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 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
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
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 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 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 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 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 一摊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我 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
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 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
徐福贵本来是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不懂事,又赌又嫖,后 来龙二设下赌局骗光了他的家产。败光家产后,幸得妻子不离不 弃,他也决定发愤图强。但在去给生病的母亲请郎中时被抓了壮 丁,加入了国民军。后被解放军俘虏,给他返乡钱让其返乡,与 家人重逢。本以为就此以后可以安安心心过日子,但又不得不经 历三反五反,大跃进的潮流更迭。更加让他惨淡的是,他的儿子 有庆因为跑去给县长夫人输血,而被活生生的抽死在了医院。他 本想着和那县长拼命的,但是后来却没想到连报仇都不行,因为 这县长刚好又是他被抓去当壮丁时的战友春生。再后来他的女儿 在生孩子的时候也因为大出血死在了这所医院,他的老婆家珍没 过多久也因苦痛的命运而去世,他的女婿因为工地事故也死了, 只留下了他和他的孙子。但没想到的是,最后连他的孙子也因为 吃豆子而被活生生撑死了。
技法总结
人物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 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社会环境
(自身作用)
(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 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 杂的社会关系。 )。
情节 (推动,暗示,铺垫)
主题 (深化,暗示,揭示)
(2007· 宁夏、海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小结
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 时间、地点、季节、天
气和景物等。
所谓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 社会
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 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
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的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 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接着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1.概括第一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特点:封闭压抑,阴沉死寂。 作用:营造忧伤、压抑的氛围,渲染“我”孤独、烦闷的心情。
• • • • •
整理解题思路 : 分清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提取共同特征 用几个形容词概括
注意:①自然环境特点,应与整体氛围、人物心理,性格 相适应 ②景物特点不同于景物描写特点
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
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 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
答案
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
• 作用:大家都在忙年,只有祥林嫂是清闲的。“点点 微雪”映衬出祥林嫂此时相对“清闲”的心情。(衬 托人物心情)
结论三:自然环境对情节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林冲取路投草料场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 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 出门沽酒时,“那雪正下得紧”;沽酒返回时, 展开、推动、暗示小说的情节。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间接描写之处很多: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 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 动”;回到草料场时,“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 了”„„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