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教学设计
海宁市丰士中心小学姜小华【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与本课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学情和设计理念,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明白储蓄的意义;理解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税等概念;了解主要的存款
方式;掌握利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性目标: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及口头表达能力,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实践性目标: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设计理念】:关注学生发展,整合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
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
”、“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
般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根据教材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按照关注学生发展理念的认识,确立了知
识技能目标、情感性目标、实践性目标,努力使学生在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性领域获得发展、构建自我。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百分数中(p99
——100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常用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
利率是百分数应用的一种,对于学生来说本节内容较为陌生,也更为专业化。
教材在简介了储
蓄的意义、存款的方式及相关概念后,编排了相应的例题,让学生感受到利率与人们的生活、理财等实
际应用息息相关。
教材这样编写的好处是知识要点明确,思路清晰,易于教师和学生把握。
【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税后利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你是怎么处理自己的压岁钱的?
2.小明准备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呢?
3.应该怎样存钱?(存款种类)
4.观察存折的一部分,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利息的计算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利息÷本金=利率,那么利息应该怎么算呢?
利息的多少还跟什么有关?
探究: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计算:小明到期可以得到多少利息?本息呢?
2.利息税、税后利息的计算。
妈妈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请你帮她算一算,两年后的利息是多少钱?
学生试做,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1000×4.68%×2=93.6(元)
大家都算出了妈妈应得的利息,但实际上妈妈并不能得到你们算出的利息,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课件出示,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
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什么叫利息税?到期后王奶奶能得到多少税后利息呢?
学生计算后小组交流,生列式计算。
方法一方法二
1000×4.68%×2=93.6(元) 1000×4.68%×2=93.6(元)
93.6×5%=4.68(元) 1000+93.6×(1-5%)
1000+93.6-4.68=1088.92(元) =1088.92(元)
答:一年后妈妈可以取回1088.92元。
师板书: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应用
(1)、判断、选择
(2)、完成第100页的“做一做”。
2.小组互相检查对方的计算是否正确。
选同学进行投影交流。
2.综合应用
爸爸妈妈给贝贝存了20000元教育存款,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5.40%,到期一次支取,支取时凭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可以免征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活期
存款方式整存整取利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零存整取利息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