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

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

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
尊敬的朋友:
春季以后,天气逐渐变热,溺水又将进入高发季,希望广大家长务必增强安全意识和监护意识,切实承担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加强放学后、周末、节假日期间和孩子结伴外出游玩时的管理,经常进行预防溺水等安全教育,给孩子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孩子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孩子们的避险防灾和自救能力,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一、要重点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不擅自下水施救。

二、加强对孩子的防溺水监管。

1.严禁孩子私自到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等水域玩耍、嬉戏、摸鱼、摸螺,以防滑入水中。

2.严禁孩子私自下水游泳或擅自与同学结伴游泳,如确需游泳的,要在家长或监护人的陪同下,到有安全防护措施和救护人员的游泳场所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3.在没有家长或监护人的陪同下,严禁私自或结伴去划船。

4.乘坐船只时必须要坐好,不要在船上乱跑,或在船舷边嬉水。

5. 提醒孩子汛期主动远离危险水域,严防意外事故发生。

三、教育孩子如果发现有人溺水,不要盲目下水施救。

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四、加强与学校及班主任联系,及时掌握子女的动向,消除安全隐患。

另外,还要注意做好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让我们的孩子高高兴兴的上学,平平安安的回家。

4月3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名为《强化防溺水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全文如下:强化防溺水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近期,全国各地气温迅速回升,汛期即将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云南、海南等地先后有多名学生溺亡,令人痛心。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今年第1号预警,提醒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防溺水工作,确保学生生命安全。

一是加强联防联控。

提请当地党委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分
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定期通报情况,落实工作举措,形成联防联控机制。

二是加强隐患排查。

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关注重点时段、重点水域、重点人群,定期发布预警信息,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完善安全警示标识,配置安全防护设施,认真组织巡查值守,及时做好应急处置。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

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和本地实际,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多种渠道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介绍预防溺水安全常识,强化溺水警示教育。

学校要在放学、放假前等关键时间节点,做好防溺水“六不”宣传,教育学生自觉远离危险水域,了解熟悉防溺水知识,增强自救自护能力。

四是加强家校沟通。

学校要通过家访、电话、微信、印制《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引导学生家长增强责任意识,切实担负起监护责任,重点做好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等离校时段的监护陪伴,防溺水事故发生。

气温越来越高,溺水事故进入多发季节。

学会防溺水刻不容缓!接下来我们听听专业老师讲解:
意外落入水中应该怎么做?
保持冷静,尽量将头后仰,口向上,口鼻露出水面,找到最近的可以支撑的物体,同时高举双手,高声呼叫,等待救援。

不可以把手上举胡乱打水,以免身体下沉;双手划动,观察施救者扔过来的救生物品,迅速靠上去。

当施救者游到自己身边时,应配合施救者,仰卧水面,由施救者将自己拖拽到安全地带。

溺水后保存体力,等待救援是最重要的。

会游泳的人如肌肉疲劳、抽筋也应采取上述自救办法;及时甩掉鞋子和口袋里的重物,但不要脱掉衣服,因为衣服能产生一定的浮力。

遇到同学或同伴落水时怎么办?
千万不要手拉手直接救援,徒手救援很有可能被溺水者拉下水,造成更严重的溺水事故发生。

可以就近使用一些物体进行救援,比如木杆、绳子、书包等辅助器材
成人遇到有人落水时该怎么做?
首先成人应该保证自身的生命安全,然后再进行水下救援。

水下救援一般分为正面救生和背面救生。

正面救生时,在离溺水者三米处就应该停下,下潜至溺水者的髋关节以下,然后进行救援。

背面救生时,直接游到溺水者的背面,将溺水者控制住,然后将其托至岸边。

在救生的过程中,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多人救援优于单人救援;岸上救援优于水中救援;间接救援优于直接救援。

切记:未成年人不可盲目下水救人!
每年青少年溺水死伤数据中,很大一部分来自盲目下水救援同伴的未成年人:救人应当讲究方法,不鼓励未成年人下水救人!
如何救治溺水者?
首先观察溺水者状态,迅速清除口腔和鼻咽里的泥沙,保持呼吸通畅,拉出舌头,以免堵塞呼吸道。

如果溺水者没有了意识,要立即对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
1 清理溺水者口腔异物。

2 打开呼吸道,其标准是和溺水者嘴角在一条直线上。

3 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的方式检查溺水者是否还有呼吸、心跳声。

若没有呼吸声或者心跳,此人就应该进行人工呼吸。

4 进行两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量是700-1000毫升。

5 检查此人是否有脉搏,中指和食指按压溺水者的胸腔,每按一下4-5厘米,再检查脉搏,如果还没有脉搏,则需要进行下一步。

6 胸外定位按压,中指沿溺水者肋骨边缘上移至肋宫与剑突的交汇处,左手的掌根延溺水者胸骨下移至与食指相切,五指并拢,十指紧扣按压,按压的力度要达到四至五厘米,按压的频率应达到每分钟一百次。

不会游泳的人溺水了,怎么自救?
1. 尽可能让身体浮在水面上,等着别人施救。

2. 如果周围有可以抓、拉、扶的东西,迅速抓住,借力浮出水面。

3. 如果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就要靠一定的技巧自行浮起来。

4. 换气时,呼吸要浅,吸气要深。

5. 有人来救援时,一定要听救援者的指挥,不要猛拽救援的
人。

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发生溺水这种突发状况,任何漂浮技术都是苍白无力的,基本会瞬间陷入大脑一片空白、在水里瞎扑腾的状态。

如果在下沉的过程中碰到水底像石头一类的东西,请用力蹬,让自己重新回到浅水区或浮出水面。

注意事项:对于不会游泳的人来说,最好的溺水自救在于提前预防!
会游泳的人溺水了,怎么自救?
1、手脚抽筋了
如果是腿抽筋了,在可以坚持的情况下,尽快游到岸边;或者抓住附近的漂浮物。

要是已经没有办法继续游了,深吸一口气,潜到水下,努力把脚掰直,脚再努力往外踹出去,尽量让腿蹬直(虽然不太可能),一直用力,直到抽筋慢慢缓解。

如果是手臂抽筋了(一般都是手指),马上手握成拳,反复抓握,然后用力张开,直到不再抽筋。

此时可以选择仰面漂在水上。

2、被水草等缠住了
不要拼命挣扎、乱踢乱蹬,这样可能只会让水草缠得更紧。

看看周围有没有可以抓的东西,如果有,抓住它,让身体能浮出水面。

在附近有人的情况下,尽早求助。

如果没有人,最有效的办法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解开缠在腿脚上的水草,然后赶紧出来。

注意事项:
会游泳的人发生溺水,一般都是因为抽筋了或是被水草等缠绕,但因为懂一些水性,意外发生时,往往能暂时浮在水面上。

这时如果周围有人,一定要大声呼救,不要大意,同时针对具体原因自救。

如果发生了抽筋,在首次发作之后,同一部位可能会再次发作,因此在抽筋缓解或消除后,最好不要选择继续游泳,而是直接上岸,做做按摩和热敷。

安全高于一切,安全意识应始终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除溺水预防外,还应注意乘车交通安全、用电安全、恶劣天气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防意外伤害安全等方面,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让每一个人的生命之花开的更加绚丽多彩而努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