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教学法之四循环练习法

常用教学法之四循环练习法

常用教学法之四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是上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我国的一种国外体育教学法,这种教学法首先开始于德国体育教师寇赫,他为了合理并有效地利用时间而进行了实验研究,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1955年苏联古金娜发表了《中小学体育课组织》一文,同年,苏联的富拉科曼的《增大体育课锻炼密度的方法》发表,标志着探索循环练习实验研究的全面展开。

1957年由英国利兹大学体育教师摩根与亚当森首先在理论上进行较系统的论述,并出版了《循环锻炼》专著,引发了德国一些专家更为广泛地对循环练习法的追加实验。

与此同时,摩根本人于1957年专访了美国、加拿大、苏联等国,进行了学术交流与现场示范,从而使循环练习法迅速传播到许多国家。

直到1997年我国在扬州会议上把循环练习法作为专题报告进行了研讨,把它作为当时属于比较先进的教学经验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主要原因是它比较符合我国体育教学走大运动量的道路,因而很少有人会持否定与怀疑的态度。

其特点是在一节课上出现多个平行运动练习内容,这些运动练习内容不具有相当的难度,大多以身体基本活动练习为主,学生在这些内容中按一定路线巡回练习,并保持较高的运动密度和一定的运动强度,以求身体素质方面达到一定的促进与提高。

一、循环练习法的方式
循环练习法大多被使用在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课上,因此,练习手段一般都比较单一、操作比较方便,并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

循环练习法从出现到现在,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实践经验,也出现了几种不同方式的变异,并且有些变异方式是借鉴于其它学科而产生的,最常用的方式有三种:流水式、交换式和叠加式。

1、流水式循环练习法
在设计一节循环练习法教学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什么,采用这种练习方法是否是最有效的途径。

例如如果是一节单纯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课,就不应该采用这种方式来教学,而如果是一节全面发展身体素质能力的课,就很可能获得特别好的效果。

因为,循环练习可以达到身体各部分肌肉不断调整工作与休息的机会,避免了局部肌肉负荷过重的情况出现。

流水式循环练习法的设计,要考虑到在每一个环节上运动的时间基本一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它的情况很象马路旁商家做的烘蛋卷方式,一位操作人员面前放着4个烘蛋卷夹,操作人员依一定的顺序首先在每一个夹中抹上一点油,第二步是在每一个夹子中间放上一匙
蛋液并盖上夹子,第三步是按顺序翻转4个夹子,第四步是依次打开夹子,把烘成的蛋皮搓卷成蛋卷,放在成品盘中,再从第一步开始重复操作。

烘蛋卷要保证烘成的质量好,必须要保证每一个环节中速度一致,蛋卷才不会烤焦。

体育教学课上采用循环练习法的流水式教学同样也要注意在各个环节上进行速度的一致性。

例如
从以上表来看,能否顺利地进行流水作业,在10分钟内完成一个循环,其关键问题就是每一个环节能否保证都在1’30”内完成,当然还要包括从这一站起到下一站的时间。

因此,又牵涉到了一个场地布置是否紧凑的问题。

场地布置设计图
选择一片场地,一边是跑道,另一边是肋木区,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6个组,例如每组都是6人。

跳绳区内有6根短绳,俯卧撑区至少有3张垫子,
50米长跑道6道,2公斤实心球
3只,3格肋木架2组,其中仰卧起坐区还应有垫子3张。

从以上情况来看,进行循环练习法上课,器材需要量是相当大的。

2、交换式循环练习法
另一种方法是交换式,它的特点是适当地减少练习内容,例如设定了2-4个内容,其中两个内容属于上肢力量练习,另两个内容属于下肢力量练习,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上下肢
练习的小组可以进行多次重复交换。

这样的练习方法从器材角度上讲,简单了许多,但重复次数多了就会显得比较单调。

3、叠加式循环练习法
这种方法是从其它学科借鉴而来的。

在外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大量的单词,采用了一种叫“循环记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单词的记忆采用叠加,以10个单词为例,先念第1个一遍,再念第1和第2个一遍,再念第1、第2和第3个一遍,直到10个单词全部叠加为止。

此时,第1个单词已经念过10遍,第2个单词已经念过9遍等等,当然就能够较好地记忆住了。

在体育教学中也同样有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属于循环记忆类型的,我们把它称为叠加式循环练习法,例如在武术教学中表现得最明显。

一套武术套路,如果是由8个动作组合成的,一般的教学方式都是先教第1个动作,学会后,再加上第2个动作,直到8个动作全部加入为止,这当然是和背外语单词的形式相仿的。

在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分解与完整教学法,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因为分解教学只是把动作分成8个部分来分别学习,并不进行叠加,等8个动作学习完毕之后才开始连接起来做,而完整教学则是从减小动作幅度开始把8个动作串连起来,熟练之后再加大动作幅度到完全符合要求为止。

所以说,这种叠加式的循环练习法虽然被许多老师采用,但并没有意识到它也是一种循环练习法。

二、循环练习法的优势
这种教学方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广泛地采用,自然说明了它具有教学方面的优势,从德国教师创造了这种教学法到英国人在全球进行演示,从苏联人把它作为一篇论文发表到全球各国对它进行研究与实践,都反映出了它确实具有自己独特的长处。

1、满足了体育课加大运动量的需求
上世纪60年代起,各国的体育教学都非常注意了关于运动量的问题,并引出了对体育
课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的测量,对学生运动心率曲线变化的研究。

因此,在此时出现了这种循环练习法的教学是正好满足了提高课的运动量与强度、密度的要求。

我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循环练习法教学中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合理地安排了运动密度,由于教师事先的周密设定,可以把课的各种不合理安排降到最低限度,如调动队伍路线安排、过多地讲解与示范、过多地调动队伍组织教学等,使整节课或整个循环练习过程形成良性循环,在确保最大运动密度的情况下再设法提高运动强度,即对每一个练习内容提出一定的量的要求,这种从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安排两者来设计的教学,如果以经典的运动量测定方法来画出心率曲线的话,那可能是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的一条曲线。

2、符合精讲多练原则
体育教学相当注意这一条精讲多练原则,因为体育本身就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过多的讲解一定会影响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

循环练习法教学往往只是通过一张运动路线示意图或内容安排表来表达教学过程,而在教学过程中,又因为许多练习都是属于简单的发展身体能力练习,也是比较熟悉的复习性质内容,所以,很少需要做集中讲解与示范,只是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才会做一些提示性的表达。

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会给人以一种不停顿的感觉,达到了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要求。

3、达到了即时巩固的目的
循环练习法对于学习内容的重复次数明显要大于其它教学手段,特别是采用较少内容的交换式循环,这种短间隔多次刺激的做法对于形成巩固性记忆有很大帮助。

特别是如果在这些练习内容中有一项是属于新学习内容,这样的做法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交换式循环中有一个支撑跳跃练习山羊分腿腾越,在第一次交换前对练习者来说,可能还是属于陌生的内容,而经过了一次与抛掷实心球练习交换之后,第二次又接触山羊时,学生的陌生感就会减退,如果还有第三次、第四次的话,那么学生已经把这样的内容与抛掷实心球等同起来而形成了熟练记忆。

在教学中,我们就会发现越过山羊的人数随着每一次的交换在不断增加,熟练程度也在迅速提高。

这就是循环练习法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

三、循环练习法的不足
任何事物都必须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循环练习法也同样如此,讲了这么些优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不足之处。

1、普适性不够
前面已经提到,循环练习法只是对那些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练习有效,只是对那些
简单的运动动作练习有效,对过度复杂的运动技术教学并不一定完全适合,而在经典的体育教学中尚有较多的运动技术学习内容,往往需要一定时间的讲解示范与模仿学习时间,这样的情况下,循环练习法就很难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例如在进行篮球投篮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就基本上不会被采用,因为在投篮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动作不规格而需要纠正的现象,因此,讲解与示范方法就占有主要地位;又如在滑步推掷铅球教学中,教师就不会采用这样的加快节奏的练习方式,因为加快了练习节奏就意味着增大了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即使是短跑教学,也不会采取循环练习法来进行,因为这种快节奏的练习方法同样也不利于掌握复杂的短跑技术。

2、不易发现问题与纠偏
在循环练习法中往往是多项目齐头并进的,特别是在流水式循环练习中,学生在不断的流动中进行活动,教师就很难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及时组织纠偏,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把教学流程用时间来锁定了,在一个用时间来控制的流程中几乎就不可能因为要纠偏而停止整个过程,就如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不会因为出现一个次品而关闭流水线,只会把废品从流水线中剔除出去,而体育教学就连这一点都不能做到,这是因为教师不可能同时在6-7个岗位上来检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只能采用最熟练的内容来组织教学。

3、只适用于简单运动动作的组织教学
在进行循环练习法教学中,很少能出现新教材内容的学习,这是因为新教材的学习往往要花费掉较多的时间,而这又恰恰是循环练习法所忌。

此外,循环练习法也不适宜于复杂技术动作的组织教学,复杂的运动技术多半会需要较长的学习时间才能逐渐熟悉动作要领,而循环练习法则讲求的就是缩短活动时间的间隔,因此,在循环练习法使用的教学中,我们是看不到那些复杂运动技术学习的。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循环练习法教学虽然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但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不是在任何一节教学课或任何一项学习内容上都能采用的,只有充分地理解了这种教学方法的特征,才能更好地扬长避短去发挥它的功能改进自己的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