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______;(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3)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__cm,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 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______m/s;(4)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来源】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svt=小 40.0 0.32 不可以【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svt=。
(2)[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下落速度较小。
(3)[3]从图中可以看到,图中AB段的路程是ABs=80.0cm-40.0cm=40.0cm[4]AC段的路程是ACs=80.0cm=0.8m那么AC段的平均速度是0.8m0.32m/s2.5sACACACsvt===(4)[5]由于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从而得到小车在BC段的运动时间,这个时间段是对于小车在B点是有速度的,速度不是零,所以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2.小军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
(1)图中这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______图,另一种读数方式会使测量结果______(选填“偏大”或 “偏小”),铅笔的长度应为______cm ;(2)接着,小军又用这把刻度尺去测量他的物理课本的厚度,五次读数分别为0.72 cm 、0.74 cm 、0.72 cm 、0.92 cm 、0.72 cm 。
记录的五个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cm ,该物理课本的厚度应为________cm ,小军多次测量同一本课本并求出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3)若这把刻度尺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来源】广西河池市凤山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检测物理试题【答案】甲 偏大 3.40 0.92 0.73 减小误差 偏大【解析】【分析】【详解】(1)[1][2[3]由图可知,乙图中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乙图的读数偏大,甲是正确的;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其示数 为3.40cm ;(2)[4][5][6]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厚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5次读数中,0.92cm 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厚度为0.72cm 0.74cm 0.72cm 0.72cm 0.73cm 4L +++=≈; (3)[7]这把刻度尺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明显,由于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3.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 段的距离s AB =_____cm ,测得时间t AB =1.6s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v AB =_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 AB 会偏_____;(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4)v BC _____v AB (填“>”、“<”或“=”)。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八校联考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开学考试物理试题(3月月考试题)【答案】40.0 25 小 同一位置 >【解析】【分析】【详解】(1)[1]由图知道, AB 段的距离是:s AB =80.0cm-40.0cm=40.0cm ;[2]由于AB 段的时间是t AB =1.6s ,所以,小车通过AB 段的平均速度是:AB AB AB 40.0cm 1.625cm/ss s v t ===, (2)[3]如果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s v t=知道,平均速度会偏小; (3)[4]本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实验中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所以,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4)[5]小车从A 到C 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在BC 段的速度大于AC 段的速度,即v BC >v AC 。
4.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3)小车通过AB 段时测得时间AB 1.6s t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______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 段的平均速度AB v 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s v t=小 25.0 偏小 【解析】【详解】(1)[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为s v t=; (2)[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所以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3)[3]小车通过AB 段时测得时间AB 1.6s t =,则AB 段的平均速度:AB AB AB 40cm 25.0cm/s 1.6ss v t ===; (4)[4]如果让小车过了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s v t=知,平均速度会偏小。
5.小嘉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甲、乙、丙分别是小车出发、经过中点、到达档板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这样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________m/s ;路程1s 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1s 段的平均速度1v =________m/s ;(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尾,则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来源】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s v t =时间 0.24 0.2 偏小 【解析】【详解】(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s v t=;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3)[3]由题图可知,全称的路程是 1.2m 120cm s ==,5t 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0cm 24cm/s 0.24m/s 5ss t v ====;[4]由题意可知,10.6m 60cm s ==,13t s =,小车通过1s 段的平均速度是:11160cm 20cm/s 0.2m/s 3sv s t ====; (4)[5]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所以如果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尾,会导致测量出的路程偏小。
二、初二物理 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质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1)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①类比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时,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可判断猜想1是_________的.②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习小组对像的清晰度与亮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①在纸筒底部中心开一小孔a ,又在a 上下等距的位置再开两个小孔b 、c ,光屏上观察到三个像.在b 、c 两孔处放置两相同的三棱镜,移动光屏到图丙位置时,光屏上只出现一个清晰的更亮的像.则b 、c 两小孔处三菱镜放置的方式可能是________.②他们设想在b 、c 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所成的像都与b 、c 两孔处三棱镜所成的像重合,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 、c 两孔处三棱镜的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③若开一个大孔,并在大孔处放一合适的凸透镜替代上述所有棱镜后,恰能在图丙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则此像是_______的倒立实像;若只用a孔替代凸透镜,在图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与该透镜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答案】正确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小孔越大亮度越亮 C 小缩小更亮相等【解析】【详解】(1)①根据题意知道,当光屏从焦点处远离透镜过程中,出现光斑越大越暗的现象,则说明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故可判断猜想1是正确的;②要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变,只改变形状,而图乙中即改变了孔的形状,没有改变孔的大小,所以,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③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知道: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2)①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能力,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则在bc两处放置的三棱镜的方式可能是凸透镜的形状,即图C的形状;②在b、c两孔之间再开若干个小孔,并在小孔处放置棱镜,此装置类似凸透镜,过光心时传播方向不变,越靠近光心的光线偏折程度的越小,故则光线通过这些棱镜的偏折程度比通过b、c两孔处三棱镜的要小;③根据图知,物距大于像距,可以判断出此时凸透镜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因为凸透镜和小孔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和物距相等,所以像的大小是相等的,因为入射到凸透镜上的光数量较多,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的像点的光线多,所以看起来亮一些(2)①因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三棱镜具有偏折光的能力,所以,要想使光都会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则在bc两处放置的三棱镜的方式应是凸透镜的形状,即图C所示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