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小学六年级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31分) 1.读下列语段,根据括号里的读音,在括号里写上相应的词语。
(10分) 我喜欢读唐宋诗词。
翻开书卷,在y ì y áng d ùn cu ò( ) 的诵读声中,我感受到了朋友之间zh ēn zh ì( )的情谊。
那t ǐng b á( )的杨柳,ch án ch án ( )的流水,曾让多少诗人产生美好的遐想!那硝烟四起的战场,p ò su ì( )不堪的山河,激起多少诗人k āng k ǎi ( )悲壮的情怀!又有多少诗人投笔从戎,保家卫国,他们的英雄q ì g ài ( )留在千古传诵的唐诗宋词里! y áo w àng ( )历史长河,再读唐宋诗词,我t áo zu ì( )其中,流连忘返。
2.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0分) ①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薄.弱(b ó) 苦闷.(m èn ) 糊.弄(h ú) B.旷.野(ku àng ) 机械.(ji è) 憧.憬(ch ōng) C.荡.漾(d àng ) 敦.厚(d ūn ) 抽屉.(t ì) D.哲.理(z é) 发誓.(sh ì) 思索.(su ǒ) ②下面歇后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孔明借东风——有借无还 B.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C.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D.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③下面文言文朗读停顿及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使弈/秋诲(教导)/二人弈。
B.伯牙/善(喜欢)鼓琴,钟子期/善(喜欢)听。
C.我以(认为)/日始出时/去(距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D.两小儿/笑曰:“孰为(为什么)/汝/多知(智慧)乎?”姓名班级__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_………………………装…………订…………线…………内…………不…………要…………答…………题………………………④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按地点的变化,详略得当,细致描绘了北京春节的风俗。
B.《十六年前的回忆》采用前后照应的写法,表达作者对父亲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C.《凡卡》一文写凡卡回忆乡下的生活,是为了向我们展示他乡下生活的幸福美好。
D.《各具特色的民居》介绍了客家的围屋,傣家的竹楼,蒙古族的土楼。
⑤下列诗句不是..表达思乡之情的一项是()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C.洛阳亲友如相何,一片冰心在玉壶。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感受人文底蕴,彰显语文魅力。
(11分)①【读言明“理”】优秀的品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传习录》中的名句“种树者必培其根,”说明了浇树浇根,育人育心的道理;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名句:“ , 。
”让我们明白“守信”的重要性;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名句“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告诉我们,拥有恒心和毅力才能成就完美人生。
(4分)②【读诗悟“情”】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总离不开一个“情”字。
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用清酒一杯别元二,诗句“,”,这是朋友情深;孟郊在《游子吟》诗中云:“,”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是母子情浓;而曹植悲愤“,相煎何太急?”揭露曹丕残害骨肉的阴谋,真是兄弟绝情。
(5分)③【读联品“味”】下面是两副对联,请根据上联,合理排列括号里的字,拟出下联。
(2分)A.秋菊虚心霜难侵, (泥沾多荷夏丝不)B.长江后浪推前浪, (今人上世胜古人)二、语文实践(7分)1.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4分)年仅四岁的江西女孩雯雯(化名)从1岁零3个月开始,便跟着父母旅行,前往的多是山区和边境地区。
只要在外跋涉,雯雯每天平均要走15公里,最多时一天要走30公里。
雯雯的父母说:“不打算让孩子上幼儿园,在上小学以前会继续走下去。
”此事一经传播被众多网友热议,雯雯也被称作“中国最小背包客”。
有人认为雯雯父母的行为值得称赞,也有人认为父母的“磨砺教育”有些过头,是在“拔苗助长”。
你怎样看待这件事情?是支持,还是反对?说说自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讲寓言故事。
下面是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语。
请你选一个,用最简单的语言概述故事内容。
(不超过40字)(3分)邯郸学步竭泽而渔对牛弹琴自相矛盾舍本逐末所选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故事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性阅读(29分)(一)课内阅读:读片断,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1分)草虫的村落(节选)①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
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
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
它们友好地交流着,好像攀谈得很投机似的。
看呵!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它背着几个小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②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1.我会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2分)A.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B.色彩艳丽,灿烂夺目。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1分)A.解释说明B.声音延长C.表示转折3.将“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
”这句话改为“把”字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
”这句话中“优”的意思是指()(1分)A.优良,美好(跟“劣”相对)B.充足,富裕C.优待5.第②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和的修辞方法,表现了(3分)6.草虫的村落是迷人而又有趣的。
请你为草虫的村落写一句有关保护小动物的宣传标语。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结合注释,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作答。
(5分)虎求①百兽而食②之,得狐。
狐曰:“子③无敢④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⑤,今子食我,是逆⑥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⑦己而走⑧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求:寻求。
②食:吃。
③子:你,指老虎。
④无敢:不敢。
⑤长百兽:做百兽的首领。
⑥逆:违背。
⑦畏:害怕。
⑧走:跑,逃跑。
1.结合注释,我读懂了“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2.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和,成语就出自这个有趣的故事。
(3分)(三)课外文阅读。
(16分)________________①节日往往最能集中地表现一个民族的习俗和欢乐。
节日在每个人的童年回忆中,必然都占有极为特殊的位置。
在西方多么穷的家里,圣诞节孩子们一夜醒来,袜子里总会有慈祥的圣诞老人送的礼物。
②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
五月吃上粽子了。
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
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
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
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③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
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个月。
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
剩下掌柜的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④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
从初十就热闹起来,一直到十五。
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
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
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
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
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⑤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是商业上的宣传,没有什么文化内容。
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水浒》和《红楼梦》。
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
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
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
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子,转眼又出来猪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边。
⑥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
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1.读中理解。
根据第②自然段的内容,再联系生活见闻,正确填空。
(4分)(1)作者说端午是“多么雅的一个节日”,是因为端午节纪念的______。
(1分)(2)五月端午节,吃;七月七夕节,放;八月中秋节,吃;春节你知道有什么习俗,写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分)2.读中品味。
(10分)(1)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和两个方面写出了花灯的多。
(3分)(2)第⑤自然段中,作者用与对比,这样写是为了突出。
(3分)(3)第③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作用。
(2分)(4)短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详略得当,作者详写的是,其余的内容都是略写,这样写更好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分)3.读中学写。
一篇好文章,要有一个好题目。
下面的题目都来自文中的一句话,你认为哪个作为本文的题目最佳,在后面的括号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