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主题学习”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主题学习”第四单元课堂教学设计
2.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将整个课堂引入下一部分。
四、交流自主预习收获,如查阅到的资料等。
五、指导书写。师生共同就难写、易错的字进行交流并做重点指导。
附:单元自主预习卡
项目
预 习 内 容
自学要求
小组评价
认
字
词
第14课: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 封锁、暂时、打糕、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侦察员、
1、自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
2、作批注,理解感悟文本
3、丰富语言积累,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
(二)讨论交流
1.品“桥:
(1)文中出现的桥究竟是一座怎样的桥?
预设: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2)默读1——6自然段,看看当时的情况。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做批注。
(3)分享交流
2.悟形象
(1)人们能顺利逃生,仅仅是因为这座桥吗?是谁在其中起到了最关键性的作用?(板书:老汉)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老汉,他又是怎样指挥村民跨过这座木桥顺利逃生的呢?默读7——23自然段,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出示:我们看到一个( )的老汉。
(3)全班交流。
预设:第一小组 沉着冷静 镇定如山
第二小组 爱民如子 大公无私
(三)聚焦表达,学法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一篇小小说,全文才 513个字,被评选为优秀短篇小说,缓缓紧扣,动人心弦。不仅是老支书的崇高精神感动着我们,还原自于小说的作者富有特色的表达方法。你认为好在哪儿?
1.环境渲染出了肆虐的洪水,惊恐的人群。并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2.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句子,一段,语言极其精炼,表现出紧张的气氛。
3.开头悬疑,结尾释疑。巧设悬念,情节跌宕起伏。
三、对比阅读,加深感悟
(一)依据提示,学生自学
《桥》这篇文章虽是悲剧结局,却给人以悲壮的感觉,给我们以心灵的震撼。课前我们预习的语文主题丛书《父与子》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动呢?
板
书
设
计
一
课一Leabharlann 得精读引领课《桥》引领丛书中的《父与子》
二次复备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难点】
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一、引入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将围绕主题“他们让我感动”来学习《桥》和《父与子》这两篇课文,来阅读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
二、以《桥》为例,品读感悟
(一)预习交流,整体感知
1. 通过预习,你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预设:黎明当洪水袭来时,老支书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的事。
“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回眸感动
年级学段
五(下)
主备人
尚芳莲
实 验 教 师
总课时数
12
授课时间
4.10-4.21
教 学 内 容
课文
14再见了,亲人;15金色的鱼钩
16桥; 17.梦想的力量
丛书或拓展阅读资料
单
元
教
材
分
析
单元
教学
目标
单元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
设想
教学
资源
课型(预习过关课)
二次复备
熟读本单元四篇课文:《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
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知
内
容
1.《再见了,亲人》一课,分别叙述了________同朝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________的深情。
2.《金色的鱼钩》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________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________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的崇高品质。
3.未达标的小组再次达标。
第三关 知内容
1.各小组组长提前组织组员对课文内容进行交流、概括和总结。
2.抓住精读课文进行重点交流,略读课文提炼重点。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若出现概括不到位或者偏离主题的情况,再次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再交流、总结。
第四关 提问题
1.各小组汇报一到两个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汇报,并填写表格。
三、预习达标环节
第一关,认字词
1.(课前)小组预习过关自查。
2.小组长汇报小组过关情况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抽查预习情况,听写,师读,生默写。听写完毕,小组内同学互相批阅。
第二关,读课文
1. 组内朗读、评价,各小组长汇报小组成员朗读课文的情况。
2.教师提前做好朗读的签,抽各小组一名成员抽签决定自己读课文的内容。
1.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准确熟练认读
2.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3.注意划线词语的读音
第15课:颧骨 熬夜 收敛 疙瘩 抽噎 生锈 青稞 奄奄一息 两鬓斑白
第16课:咆哮 狞笑 流淌 放肆 揪出 豹子
瞪眼 呻吟 胸膛 搀扶 祭奠
第17课:下旬 筹齐 水泵 颠簸 一声不吭
读
课
文
抓住这几个要素,看一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种抓住文章的各个要素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叫要素串联法。像这类叙事性的文章都可以使用。谁再来尝试着说一说?概括能力的提高,一是要掌握方法,再就是不断地练习。
2.交流有什么疑问?
归纳预设:课文明明是写老汉的,题目为什么要用桥?通过预习,你有什么想法?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课时目标:
1、学生自学本单元的32个会认26个生字会写新词读写56个读认26个。
2、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课前预习,课上检查评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 时 数:2课时
一、以“他们让我感动”为话题,导入本单元学习
二、自主预习环节
根据本单元内容要求设计预习卡(附单元自主预习卡),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如果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把预习前置,放在课前,课堂上直接进入达标环节。
3.《桥》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深夜当洪水袭来时,( ),最后( )。
4.《梦想的力量》写的是一个加拿大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________,是________的力量创造出了奇迹。
根据提示能概括出每篇课文的内容,与同伴交流。
提
问
题
就自己最感兴趣、最想要知道的问题提出来。
查
资
料
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查找本单元的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