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垃圾的回收和分类》社会 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垃圾的回收和分类》社会 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习态度。 (3)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培养他们从小
学会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的好习惯。 、学生主要活动:
(1)从卢店环卫办了解当地日产生的垃圾有多少?这些垃圾是怎样 处理的?
(2)走上街头采访清洁工人,向他们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 (3)带领学生向环保部门联系,向他们了解准确的数据。 (4)制定活动方案:(课堂活动) 2、教师指导重点: (1)制定方案时,大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小组的集体智慧,各 抒己见。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走出了课堂,走进了社会。让学生了解垃圾
的处理过程,亲身体验大量垃圾给生活环境造成的危害,能运用自身掌 握的知识,给垃圾进行分类并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爱护 自身生活环境的情感,养成自觉讲究卫生,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自觉 分类投放垃圾的良好生活习惯。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我认为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们通过调查, 知道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用垃圾的处理方法,但是还有一类特殊 的垃圾——电池,我们没能找到它的归宿。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真正解决 的好办法,同学们以后就可以关注废旧电池如何回收再利用问题。通过 这次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 的社会责任感,成为这个时代出色的小主人。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懂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 1、教师活动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2)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3)录象带、钢琴曲磁带和“表扬章”。 (4)实物投影仪所用文字(三彩二白 一空)。 (5)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6)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2、学生活动准备: (1)了解当地每天产生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并收集数据。 (2)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深入社会实践了解垃 圾分类的类型。 (一)展板内容如下:
(2)每小组一人负责记录方案。 (3)交流方案时,每小组派一个同学做小组汇报发言。 (二)第二阶段:发展阶段 活动目的:
(1)进一步了解本地区垃圾产生的情况,找出垃圾处理存在的问 题。 (2)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查阅垃圾回收处理的有关信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充分体验,感受实践活动的乐趣。 1、学生主要活动:: (1)分组讨论垃圾分类,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分? (2)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查阅收集垃圾回收处理的有关信 息。 (3)走访当地社区,向居民了解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写出调查 报告。 (4)进行反馈交流课外活动了解到的垃圾回收分类情况 。 2、教师指导重点: (1)收集记录信息的方法。 (2)提出课外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如:采访 时,对方不配合不理睬,应该怎么办? (3)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 (4)组织学生课内活动,交流课外活动的成果。 (三)第三阶段:研讨阶段 活动目的: (1)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学习。 (2)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怀。 1、学生主要活动:: (1)分组讨论整理收集的资料。 (2)按小组准备汇报材料,写出汇报稿。 (3)探讨垃圾回收分类处理的新方法。 (4)举行一次课堂汇报活动课。 2、教师指导重点: (1)指导学生对材料的整理。 (2)指导学生写汇报材料。 (3)组织开展课堂汇报课,交流课外活动的成果。
会 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态度方面: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懂得地球只有一个,
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都应该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她。
《垃圾的回收和分类》
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登封市卢店镇初级中学 杨红卫
2013年5月15日
调查报告、成果汇报稿、小制作。 七、活动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学生对照参加《垃圾的回收和分类》综合实践活动以来的前后变
化,自我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发明创造的物品,运用技巧
的能力,给学生适当的评价。 组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根据组员的表现,对其进行适当的评价。
《垃圾的回收和分类》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一、活动背景: 据新华网北京某日电“我国每年城市丢弃的可回收的垃圾,保守估
计价值250亿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会长陈 寿朋心疼地说。 以上两条新闻使我们想起关于垃圾的回收和再次利用 的问题是个大问题、是个重要的问题,“垃圾无小事 ”一起来关注垃 圾的回收利用,是保护环境美化生活的主要措施之一,为使学生从小养 成回收垃圾保护环境的习惯,我们制度了此综合实践的课例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
(四)第四阶段:总结交流阶段 活动目的: (1)交流实践活动成果。 (2)动员宣传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
圾的行动中去。 (3)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热爱生活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1、学生主要活动: (1)完成宣传稿,举办展览,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的新方法。 (2)开展“让地球重新变美丽、变整洁”的主题班队活动。 (3)开展“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发明创造制作”活动。 2、教师指导重点: (1)指导学生与学校联系确定展览的地点。 (2)指导学生开展以“让地球重新变美丽、变整洁”的主题班队活 动。 (3)指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发明创造制作的方法。 六、预期成果形式:
2、分组讨论垃圾分类,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分? 分组讨论得出垃圾分为三大类:
⑴有害垃圾——主要是指废旧电池、荧光灯管、水银温度
计、废油漆桶、腐蚀性洗涤剂、医院垃圾、过期药品、含辐射
性废弃物等。
探
⑵湿垃圾(有机垃圾)——既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
究 主要是厨房垃圾。如果皮、菜皮、剩饭菜食物等。
过
⑶干垃圾(无机垃圾)——既废弃的纸张、塑料、玻璃、金
前言 同学们,你们了解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吗? 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主要分为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四个环节。 同学们每天在市区看到的清洁工人,大部分是清扫街道和收集垃圾的。 清洁工人们大约每天4至5点上班,晚上会工作到10点。工作的时间长, 工作量也相当大。他们中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有些还是年过半百的 老人。清洁工人们的收入也不多,每月600元,再加上政府的一些补 贴,仅供一个月的生活费。这些垃圾除了来自街道的各个小区外,大部 分来自宾馆、饭店、农贸市场等等,一天之内产生的垃圾量相当庞大, 如果不加处理,后果不堪设想。
7、清洁工人们就是这样一车一车,把分散在大街小巷的垃圾收集起 来,运输到垃圾中转站。你能感受清洁工人们在烈日和寒风中的辛苦 吗? 四、具体活动日程安排: 1、活动时间:10天。 五、活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活动目的: (1)了解当地垃圾处理情况,并收集数据,增强知识。 (2)通过实践收集数据,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严谨治学的学
成
1、知识方面:让学生了解垃圾的产生过程,亲身体验大量
垃圾给生活环境造成的危害,能运用自身掌握的知识,给垃圾 果 进行分类并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爱护自身生活
或 环境的情感,养成自觉讲究卫生,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自觉
体 分类投放垃圾的良好生活习惯。 2、技能和能力方面:通过这次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创造
得地球只有一个,是我们的“大家庭”,时刻要求我们大家都应该爱护 她,成为一名出色的小环保卫士。
附:学生探究过程记录
课 《垃圾的回收和分类》综合实践活动
题
学科 历史
学
生
张世杰
班级
姓
马媛媛
名
七一班 七五班
指导老 杨红卫
师
参与研究成 员
李明军、张阳、李会娜、郑志林
1、向环卫工人了解当地每天产生的垃圾有多少?这些垃圾是 怎样处理的?
属、织物等,还包括报废车辆、家电家具、装修废弃物等大型
程 的垃圾。绝大多数的干垃圾均可分类回收后加以利用。
3、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查阅收集垃圾回收处理的有关
信息。
通过国际互联网资源,查阅收集到垃圾回收再利用有三种基本
方法: ⑴直接回用:啤酒瓶、酱油瓶 ⑵循环利用:纸、塑料、金属、玻璃 ⑶综合利用:堆肥、发电
4、所有的垃圾都堆在一起,这样使那些能利用的垃圾也无法再利 用。你能将这些垃圾进行分类吗?
5、卢店镇所有的垃圾,都是通过这个“大家伙”统一装好后,再运 输到垃圾填埋厂进行处理。你见过这个笨重的“大家伙”吗?
6、清洁工人们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没有他们,哪有我们清新美 丽的城市。他们才是仙游县城的“大功臣”。
同学们,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你能为登封做些什么呢? (二)照片说明:
1、看到这位年过五旬的老人,你能从他的笑容中体会到清洁工人的 劳累与艰辛吗?
2、橘黄色的大扫帚可以清扫仙游县城的条条大路,它是我们城市 的“美容师”啊!
3、你可不要小看这个垃圾箱哦!它的作用可大了。你知道海宁市区 有多少这样的垃圾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