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爱心感化学生论文

用爱心感化学生论文

用爱心感化学生
【摘要】用爱心感化学生。

爱心要真诚;要有原则;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要持之以恒;爱心的力量是无限的,是不可估量的,是可以感化学生的。

【关键词】爱心感化要真诚有原则持之以恒不可估量师生关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改善教学环境、完成教学任务、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有百利而无一害。

它可以促进学生老师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去攀登知识的高峰。

不融洽的师生关系会导致教师的指挥失灵,容易使学生走向教师的对立面,不仅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得不到学生的真心配合,不能完成该完成的任务,而且使老师和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伤害,思想消极,敷衍了事,怠工怠学,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所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必须要有健康的、和谐的、融洽的师生关系。

老师要有爱心,用爱心感化学生,以爱换爱,用爱熏陶、感悟、改善师生关系。

爱心要真诚,不能有半点虚假,才能以心换心,得人须得心,得心才得人,有心者方能成事。

有一个住校生,由于家长工作很忙,每个周末总是不能按时到校接他回家,而每次老师总是陪伴着他,不管时间多长都要等到家长到校。

有时家长因事晚来,老师就先把他接到家里吃饭。

有个班主任,班里有几个留守儿童,过节时老师总把他们叫到家里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有时还带他们去玩,经常送些生活用品。

用真诚的爱去赢取学生的心,老师的心和学生的心
紧紧地贴在一起。

老师的爱是如此真诚无私,视他如已,没有恻隐之心,爱得清澈透明,毫无瑕疵。

只有真诚的爱心学生才信赖你、佩服你、追捧你。

爱心要有原则。

要避免宠爱和溺爱,要分清是非,不能迁就、袒护,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

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有困难要主动帮助解决。

在青春发育期的学生比较躁动,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根源,明白利害关系。

对于反复重犯屡教不改的学生切忌放弃不管,老师就要千方百计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消除他们的疑虑偏见,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对他们要既有哥们的豪爽,也有江湖的义气,想方设法与他们打成一片,心心相印,找机会沟通。

用老师的热情唤醒他们的人性,消除师生间的鸿沟隔阂,处处体现老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帮助他们,慢慢地感化他们,使他们体验人生真情冷暖,学会知恩图报。

缺乏原则的爱,很难体现老师的公平,会使学生产生老师有偏心的感觉,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指数;缺乏原则的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不健康心理,导致学生更加难管难教。

爱心要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立场、性格癖好,所以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爱法,老师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投其所好,使每个学生都心满意足。

有的学生个性很强特别喜欢表现自我,老师就要根据他们的表现适
时适度表扬;有的学生自卑内向寡言少语,老师就要经常鼓励,在人多的场合巧妙地激发他们与其他同学交流,搭起他们沟通的桥梁,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自我交流能力,克服自卑;有的学生性格古怪,不善于交友,这时老师就应成为他的第一个朋友,并让他分享到朋友的乐趣,帮助他发展自己的朋友;有的学生是弱势群体成员,老师就要对他们进行特别的呵护,组织学生帮扶,用群体的力量去保护他们。

总之对学生的爱心应是灵活的,不管采用怎么样的方式,都要使学生个个开心,各自满足,从而达到感化学生的目的。

爱心要持之以恒。

对学生的关爱不能水性杨花、三心两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发生波动,情绪涨落难测,很容易随身边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老师一定要细心观察,“望、闻、问、切”把准他们思想的脉跳频率,随时随刻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们,稳定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平稳健康地成长。

人生有限,爱无止境,久而久之水滴石穿必成现实。

反之如果老师没有足够的耐心,没有持之以恒的爱心,又何以感化学生呢?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个家喻户晓的道理有谁还会怀疑呢?
爱心的力量是无限的,是不可估量的。

有一个家长由于不善于教育孩子,动不动就动粗,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谁都不信任。

在学校里对老师的教育总是置若罔闻,你说你的他做他的。

老师根据这个情况,首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要求家长凡事都要与孩子商量,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学会与孩
子沟通,互相尊重。

在学校里老师又特别关注这个小孩,在家里得不到的爱在老师这里得到了,在学校里得不到的东西在家里得到了,老师的爱、家长的爱优势互补,使这个学生很快就改变了,逆反心理的现象得到了矫正。

关爱学生、教书育人是老师最基本的职责。

学生成为怎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老师的用心程度,知人要知心,治人先治心,育人须育心。

在历代战争中有攻心术,在佛教界有心诚则灵。

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坚强,感情是否脆弱,实际上都是心理作用,心理作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

老师就要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用师爱去影响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矫正学生的不良;用师德去感染学生,唤醒做人的良知;让师魂渗透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刚毅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只要老师真诚投入,用心耕耘,把真爱浇灌进学生的心田,融化师生关系的坚冰,营造学生成长的空间。

春风化雨,阳光明媚,老师的爱心就一定会感化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