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初中语文课程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创作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教学构想。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当前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方向。
关键词:德育教育语文学科德育渗透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
而学科德育则是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是教学的教育性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基本要求,也是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必然要求,德育渗透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合格人才的内在动力。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苏教版语文教材很
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要求,其内容丰富多彩,蕴含深刻的德
育知识。
比如语文八年级下册就有“咏物抒怀” “道德修养”“人生体验”等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文学内容,同时富含
深刻的德育教育内容。
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
的思想内涵,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语文知识的分析中,使学生
得到启发,受到熏陶,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升修养,这对
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作用。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
德育渗透,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在语文学习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语文德育的
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文时,挖掘爱
国主义素材,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学生爱党、爱
国的政治立场。
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长征之
歌”中,不管是《七律长征》、《老山界》还是《草》,这些文章或通过叙事,或通过抒情,表达了红军在长征中不怕困
难、坚持不懈,以及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语文教师在
让学生理解这些精神内涵的同时,应增强爱国主义教育,让
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
学习,将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报效祖国。
其实,适合注入
爱国主义教育的文章还有很多,如《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神州”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沁园春 ?雪》及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歌词三首” 《我的
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等等,都包含深
深的爱国情怀,我们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应“传道” ,让学
生在语文课上学习文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团队协作教育
新课标指出: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但新课
程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状况,带给学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发展
交往与审美能力。
所以,我们更应该在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
团队协作能力,在协作中增进友谊。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
所有课文都适合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所以教师要精心选择。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可以把
班级里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协作完成采访任务,在过程中
大家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真诚沟通,在团队中
各尽其能,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自己在团队中的处事能力,
为将来踏上社会奠定基础。
在苏教版语文初中阶段的六册书
本中,像这样能锻炼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的材料还有不
少,例如九年级上册的专题训练:“广告多棱镜”、九年级下册的专题训练“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的收集和运用等,都
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专业知识的同时,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在共同的学习目标中,增进友谊,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境保的好坏将取决于他
所具的境知和境知水平的高低,保人的生
存和展有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文基教育程改革
要》指出:“新程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以
及境意。
”由此可,文也要渗透“ 色”教育。
如教版文八年上册有“人与境” 元,元提示中
道:“大自然是奇异美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
一,和的自然合,构成了人生存的最佳境。
在本
元,你将听大自然的呼声,愚氓的行,慨智者
的无奈⋯⋯” 《都市精灵》、《幽径悲》、《明天不封阳台》
等都能我从文与的比中,提高学生保境的危机感和迫感,从而激他保境的情和行。
因此,在教会学生文知的同,把保教育渗透其中,教会学生保自然,保野生物。
在
境保已成人求生存和展的重大之一的今天,文教学合
当今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境保意,培养跨世的
保人才打下基。
四、在文教学中渗透科学的思想教育
21 世的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更多的代素,代文学科在塑造青少年学生代人格的程中渗透科学
教育。
科学教育是代教育的一个核心,是代人的思想素
、道德素、文化素、心理和身体素的重要成部分,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也是语文课程所应承载的教育使命。
科
学精神回归语文课程,就是要转变课程理念,树立科学性与
人文性互融的语文课程观;改进课程内容,增加语文课程的
科学含量;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师分析讲解与学生的自主探
究中渗透科学精神;转变课程评价观念与方法,注重评价学
生对待学习的科学态度。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关注科学”,告诉我们要在语文中学科学,在科学中学语文。
在本单元,
有《斜塔上的实验》、《叫三声夸克》、《梦溪笔谈》等,
议论文的知识点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应精心引导,激发学生
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新世纪的今天,这点尤为重要。
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逐渐形成的阶段,在此阶
段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将对他们的一生起到极为积极的作
用。
我们要运用语文教材中的优良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
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
苏教版语文初中教材,作为一
种文化载体,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
所以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发现适合渗透价
值观教育的资源。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陋室铭》,就要让大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刘禹锡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
尚情操。
另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都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
育,学生学会国民,学会面人生中的困与挫折。
而《敬与》、《多一些容》又能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有任心,人事有
广的胸⋯⋯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教育。
六、在文外践活中行德育渗透
文外活与堂教学有密切系,是堂教学的必要充。
文
外活有两个特点:一是丰富多彩,二是生活。
能充分学生
学文的主性和极性,使文教学出生活的局面。
另外,它能
加深学生内所学的知,开他的文化科学知眼界,足和展
他在各种知域中的趣,培养他自学的能力与及将所学知
运用于的能力;它能激学生刻苦研的精神,是堂教学的重
要延伸。
在外活中渗透德育教育,更易于
被学生接受。
例如“保野生物的一次活”,要学生学会保野生物的同,增友,加合作精神,“社会点研会” ,可以学生在烈的中,明辨是
非,立正确的价,等等。
学生在些外践活中,
不能加深文知的理解,更能培养良好的品和秀
的道德情操,文展“工具性”,也展“人文性” 。
当然,在中学文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如
外,作文,名著,等等,教都能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
文不要承自己祖国延不
息的文化,而且要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巧
妙选定渗透角度,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寓德育于
语文教学之中。
这样,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
尚品质,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语
文教师,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学科教学与德育工
作相结合的益处。
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动能力,又提高
学生的品质修养,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
育人,语文教师应持之以恒地将德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让
语文教学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